“黃河澄泥硯”困境:被要求搬遷,500件毛坯無法燒製

“黄河澄泥砚”困境:被要求搬迁,500件毛坯无法烧制

燒製好的黃河澄泥硯

核心提示丨黃河澄泥硯和洮硯、端硯、歙硯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硯,歷史上其製作工藝曾一度失傳。1991年,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區管委會職工張存生和王玲夫婦再次研製出“黃河澄泥硯”,並於當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08年,“黃河澄泥硯”被評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王玲的“黃河澄泥硯”工作室在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區內,去年5月,該景區管委會因故要求該工作室搬遷,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她沒有搬。去年6月初,該管委會將王玲工作室的水電斷掉,致使500多件已經生產出來的“黃河澄泥硯”毛坯無法燒製為成品。

目前,河南省文化廳和鄭州市文廣新局已經關注此事。

夫婦倆經過131次失敗後,終燒製出黃河澄泥硯

磚雕上邊是一個大展廳,展廳上寫著“黃河澄泥硯研製中心”,展廳前掛了幾個牌子,其中一個牌子上寫著“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澄泥硯)

”,落款為“河南省文化廳”。

展廳門口分立著秦瓊和尉遲恭的雕塑像,展廳內的櫥窗裡擺滿了黃河澄泥硯,這些硯臺細如玉、重如石,“貯墨不腐,久磨筆毫不損”的特質表現無遺。

另外的櫥窗裡擺放著黃河金沙泥茶具和一些人物雕刻,只可惜,由於沒有電,電燈不亮,展廳光線很暗,很多雕刻作品看不清。

“展廳和我的工作室、土窯,都沒電沒水,去年6月初停的,已經停了將近一年。”“黃河澄泥硯”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玲說,她是安徽省太和縣人,1986年,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區面向全國招聘工藝師入駐該景區,她和丈夫張存生一起來這裡工作,當時風景區表示在此工作期間,提供工作場所。

隨後,夫妻二人先是為景區製作磚雕,從1987年開始,他們潛心於已經失傳幾百年的黃河澄泥硯研究。通過131次的失敗,1991年他們夫婦終於成功燒製出黃河澄泥硯,並於當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992年,在由國家旅遊局、輕工部和商業部聯合舉辦的“全國旅遊產品博覽會”上,他們選送的黃河澄泥硯榮獲最高獎“天馬獎”;1993年,他們製作的黃河澄泥硯獲國家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民間藝術一絕”評選一等獎……

王玲說,2000年她的丈夫去世,她獨自一人繼續進行黃河澄泥硯的研究,並開發出了160多種黃河澄泥硯,她燒製的黃河澄泥硯質地堅硬,進墨不滲,在硯內潤筆不損毫,深受書法界好評。2008年,“黃河澄泥硯”被評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她被命名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黄河澄泥砚”困境:被要求搬迁,500件毛坯无法烧制

停水停電近一年,黃河澄泥硯毛坯快乾裂

“我們夫婦倆是用黃河的泥沙,在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區內燒製出黃河澄泥硯的,景區管委會對我們提供了很多無私的幫助,我們非常感激。”王玲說,在研製黃河澄泥硯時,景區管委會的領導還替他們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過專款。這些年,他們不但認真完成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區管委會交給他們的磚雕製作工作,還把燒製的一些黃河澄泥硯作品交給景區收藏,有遊客到他們展廳參觀時,他們都會認真地向遊客講解黃河澄泥硯的有關知識,並教授徒弟把黃河澄泥硯的技藝傳承下去。

王玲說,去年5月13日,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區管委會的有關工作人員通知她,說要在她的工作室附近建設一個磚雕文化園,請她予以配合,暫時把工作室搬走。“黃河澄泥硯的材料來自黃河,燒製的土窯建在黃河邊的山體中。離開了這裡,我到哪裡去燒製黃河澄泥硯呀?再說,在短時間內,我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地方。”

去年6月初,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區管委會找來一些人直接把她工作室的一部分房子拆掉,並且對工作室停水停電。

當時,她的儲藏室裡還有剛剛做出來的一批黃河澄泥硯的毛坯,因為燒製黃河澄泥硯離不開電和水,她就向景區管委會有關領導懇求道:“能不能讓我把這批毛坯燒製出來,然後再說?”但她的懇求沒有起到效果,水電還是被停了。“工作室停水又停電,燒製工作被迫中止,近一年時間,我沒再燒製出一件作品來”。

在另一間儲藏室,存放著大量的黃河泥巴。她說,自從修建小浪底水庫後,黃河的泥沙已經減少,這些泥巴都是她和學生們從黃河裡採來,然後用篩子一遍一遍篩出來的,“這些泥巴比牛肉都貴,幾個壯勞力一年不停地幹,也篩不出幾噸來”。由於怕這些泥巴乾裂,她隔幾天就要從外邊提幾桶水過來,往泥巴上澆些水。

“泥巴不能製坯,毛坯不能燒製,有很多學生問我,咱們什麼時候能開始正常燒製黃河澄泥硯?我都沒法回答。”王玲說,她也曾經給有關部門反映過,希望幫幫她,讓她繼續燒製黃河澄泥硯,繼續手把手地向學生傳授燒製工藝,但沒有效果,至今水電仍未接通。

“黄河澄泥砚”困境:被要求搬迁,500件毛坯无法烧制

王玲介紹稱,這些待燒製的黃河澄泥硯毛坯都存在著乾裂的危險。

黃河澄泥硯燒製中斷,省、市文化部門關注

2014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更是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直接關聯的建築物、場所、遺蹟及其附屬物等劃定保護範圍,建立專門檔案,並採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護。

保護“非遺”項目,就是守望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可為什麼作為黃河澄泥硯的傳承人,王玲的工作室會被停水停電近一年時間呢?

但王玲作為景區的一名職工,沒有配合此工作。沒辦法,他們只得把王玲工作室的部分房子拆掉,因為這些房子也是屬於管委會的。為了施工安全起見,他們把王玲工作室的水和電給停了,並認為停她一年的水和電不會影響她的傳承工作。

金先生說,王玲當初是以個人名義申報的省級非遺項目。雖然在景區的遊覽圖上,也標註有“黃河澄泥硯展廳”這一個景點,不過據他們瞭解,到此遊覽的遊客並不多。

鄭州市文廣新局非遺處負責人曾女士說,他們也已經關注到了此事,並正在對有關情況進行了解。

學者認為文化部門應當理直氣壯為非遺保護“撐腰”

“作為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區的一個遊覽景點,該景區已經把‘黃河澄泥硯展廳’作為一個賣點兜售給遊客,自然,也有義務對該場所進行保護,對其野蠻的停水停電,是一種違法行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李留文說,作為一名遊客,他曾經多次到位於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區的“黃河澄泥硯展廳”進行過參觀。

李留文說,按照《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規定,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應當支持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保護屬於該項目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如今很多重要道路建設時,還要建一條保通路,以方便市民通行。現在磚雕文化園還沒正式開始建設,就把人家的水電斷掉長達一年時間,致使黃河澄泥硯無法燒製,確實“太過分了”。

“既然法律賦予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保存工作,現在當非遺項目傳承人遇到困難時,文化部門應當理直氣壯地為其‘撐腰’,以使其儘快恢復正常的製作和傳承活動。”李留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