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民参军”企业接踵而来

北京丰台建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

“民参军”企业接踵而来

北京丰台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民参军”企业接踵而来

威标至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巡航式靶弹。 (资料图片)

北京丰台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民参军”企业接踵而来

搭载国卫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反无人机系统的吉普车在执行安保任务。 (资料图片)

聚集7大军工集团、27个军工研究所、35个军工产业企业、科技人员7万余名、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2个……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北京丰台区正一步步擦亮军民融合高地这张新“名片”,摸索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聚拢而来,军民融合的步子迈得更大、走得更远

作为北京唯一以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为支柱产业的区,丰台区正一步步擦亮军民融合高地这张新“名片”,摸索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军民双向技术交流。如今,越来越多向往参与军民融合的创新型企业向这块“磁石”聚拢而来。

新机遇唤起“民参军”热潮

如果把军民融合企业进行分类,那无疑是“军转民”和“民参军”两种。在北京重要的高技术创新基地——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区内,“民参军”企业正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关超“参军”的经历很有代表性。2005年,关超进入一家民营军工企业从事销售工作。“当时,虽没有大的政策引导,但随着一批科研项目上马,‘民参军’迎来一个春天。”后来,这个从销售GPS、北斗、惯性系统起步的年轻人凭着工作上的一股韧劲,不到30岁就成为行业内最年轻的总经理。

2015年,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凭着10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关超加入创业大军,并把公司“安家”在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扶持政策高度重视的丰台科技园。

2016年,无人机产业呈爆发式增长。关超敏锐地切入了一个新市场——反无人机系统。1年后,一辆搭载国卫星通公司研发的反无人机系统的吉普车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参与执行党的十九大安保任务,之后又参加了今年全国两会的安保任务。这套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的反无人机系统,由预警雷达、光电追踪、打击系统3部分组成,能在5公里范围内形成有效禁飞区,同时跟踪20个目标。通过及时发现、跟踪目标,并通过跟瞄、打击将无人机驱离或迫降,实现空域管理24小时不间断。

除反无人机这项主营业务外,国卫星通的导航产品还不断中标大型国家工程,进入航天器地面对接实验、无人深潜器等项目的供应商行列。

以丰台科技园为核心,丰台区汇聚了大量具备参与军民融合发展能力和意愿的创新型企业。北斗航天卫星应用科技集团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一体化发展;威标至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靶弹用于部队军事训练和实弹演习、科研院所武器装备科研试验和鉴定等领域;阳光凯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应急通信产品先后参与军事演习、反恐维稳、海上维权等重大活动60余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