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十回向】

﹝出楞严经﹞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足,成就诸佛所行事已,又当修此回向之行;然回向之行,以悲愿之心为最,化度众生,而无能度之相。回此无为之心,趣向寂灭之地。经云: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不坏回向],谓前离众生相,则是可坏;今复坏前可坏,离于能离,则是不坏。坏即空;不坏即假。空假不二,正显中道,而归趣于本觉矣。经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具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本觉者,谓一切众生所具真如之性,本来是觉也。)

华严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华严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三、等一切佛回向],谓所向本觉之性,湛然常住,而能觉之智,齐于佛觉。经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四、至一切处回向],谓前能觉之智,无处不遍;既齐佛觉,则所证真如之理地,如佛不异。经云: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华严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华严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谓前至一切处是世界,等一切佛是如来;然如来则一切世界之如来,世界即一切如来之世界;世界、如来,涉入无碍,功德无尽。经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谓于诸佛理地,起万行真因,显证一乘寂灭之道。行从理起,故曰随顺平等;能生道果,故曰善根。经云: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辉,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谓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则知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众生善根,无有遗失,亦无高下。经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华严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华严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八、真如相回向],离妄曰真,不异曰如。谓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离,二俱无著,则真如相现。经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九、无缚解脱回向],谓真如之相现前,则智慧明了,十界依正等法,互摄圆融,自在无碍。经云: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依正者,依即所依之国土,正即十界能依之色身也。)

[十、法界无量回向],谓所证性德真如之理,圆满成就,含摄遍周,其量无外,十界差别之相,了不可得。经云: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