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十回向】

﹝出楞嚴經﹞

回即迴轉,向即趣向。謂起大悲之心,救度眾生,迴轉十行之善,向於三處:一、真如實際是所證,二、無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眾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萬類,圓滿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語菩提,華言道。)

[一、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謂由前修十行,神通滿足,成就諸佛所行事已,又當修此迴向之行;然迴向之行,以悲願之心為最,化度眾生,而無能度之相。回此無為之心,趣向寂滅之地。經雲:當度眾生,滅除度相;回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二、不壞迴向],謂前離眾生相,則是可壞;今復壞前可壞,離於能離,則是不壞。壞即空;不壞即假。空假不二,正顯中道,而歸趣於本覺矣。經雲: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迴向。(一念無相謂之空,無法不具謂之假,不一不異謂之中。本覺者,謂一切眾生所具真如之性,本來是覺也。)

華嚴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華嚴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三、等一切佛迴向],謂所向本覺之性,湛然常住,而能覺之智,齊於佛覺。經雲: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迴向。

[四、至一切處迴向],謂前能覺之智,無處不遍;既齊佛覺,則所證真如之理地,如佛不異。經雲: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迴向。

華嚴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華嚴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五、無盡功德藏迴向],謂前至一切處是世界,等一切佛是如來;然如來則一切世界之如來,世界即一切如來之世界;世界、如來,涉入無礙,功德無盡。經雲: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掛礙,名無盡功德藏迴向。

[六、隨順平等善根迴向],謂於諸佛理地,起萬行真因,顯證一乘寂滅之道。行從理起,故曰隨順平等;能生道果,故曰善根。經雲: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輝,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七、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謂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則知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眾生善根,無有遺失,亦無高下。經雲: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華嚴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華嚴寺佛教典故《十回向》

[八、真如相迴向],離妄曰真,不異曰如。謂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離,二俱無著,則真如相現。經雲: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惟即與離,二無所著,名真如相迴向。

[九、無縛解脫迴向],謂真如之相現前,則智慧明瞭,十界依正等法,互攝圓融,自在無礙。經雲: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迴向。(十界者,佛界、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天界、人界、修羅界、餓鬼界、畜生界、地獄界也。依正者,依即所依之國土,正即十界能依之色身也。)

[十、法界無量回向],謂所證性德真如之理,圓滿成就,含攝遍周,其量無外,十界差別之相,了不可得。經雲: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回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