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分手的情侶:五年內買不起房子=不適合在一起

文/金雨涵

五月到來,畢業的日子也進入了倒計時。對許多面臨人生選擇的高校生來說,畢業季也成了他們感情的岔路口。有的情侶把彼此規劃進自己的人生藍圖,繼續攜手並進;而有的情侶禁不住種種考驗,無奈選擇了離開彼此的生活。俺來也採訪了幾位畢業前後分手的同學,請他們分享感情故事和遇到的現實問題。

生活在不同的城市,猜忌多於感情

“我們分手了,因為異地”,時常聽到分手以異地為理由。在畢業季面臨人生選擇之際,不少情侶也敗給了距離。來自浙江大學的王同學就是其中一位。

他比我大一歲,早我一年就出國了。之前說好的他在美國等我,我畢業之後就去找他。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在異地戀一年之後、我畢業之前就分手了。

畢業季分手的情侶:五年內買不起房子=不適合在一起

我一直覺得異地戀當中,女生比男生更辛苦更累。我生病需要有人照顧的時候,他不能馬上飛回來,充其量打一晚上電話等我入睡。時間長了,感情也被距離消磨光了。

我們生活著的地方,充滿了太多誘惑和不確定性。我每天都要擔心他身邊會不會出現更優秀的女孩子,他為什麼還不給我回電話。這樣的情緒甚至超過了關心我自己。

異地,只是感情淡了的一個藉口。因為長時間不在一起,只通過社交軟件並不能很好地傳達彼此的心情,也沒有一起出去看電影吃飯旅行的機會。敗給距離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我們沒有繼續下去的勇氣,沒能戰勝自己。

房產大於愛情

走出校園這座象牙塔,成為社會人的一刻,就應該考慮怎麼養活自己。在養活自己之餘,才有閒錢談愛情。“先麵包後愛情”的戀愛觀影響了許多畢業生的情感決定。

來自南京理工大學的李同學說,我簽了一家上海的IT公司,薪水不算多但也能勉強維持日常開支。畢竟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我衝著機會和晉升空間去的。可我這樣的收入水平並不能給另一半安全保障,大家溝通之後還是選擇了分開。

畢業季分手的情侶:五年內買不起房子=不適合在一起

我的前女友來自南方一座城市,她的父母希望我能在五年以內買下上海一套首付,除去五年裡的晉升機會,我自認以自己水平不能達到他們對我的要求。我也不想用爸媽積攢大半輩子的錢去付天價的房費,我的想法還是在上海打拼幾年,之後回老家買房子。

兩個人對未來的規劃不太一致,誰也不能說服對方來到自己的陣營,吵架多了感情也淡了,我現在談到現實的問題都有點害怕,我不敢面對,甚至有點自卑。我不能奢求找到一個人和我一起努力,一起還房貸。我只能自己努力先完成麵包的目標再去考慮感情的事情。

所以畢業季,對我來說,是一個提早看清現實的機會。

出國留學前,分手是情侶間規範性操作

臨近畢業之際,許多畢業生都會遇到“將來有什麼打算”這樣的問題。而對戀人來說,把對方劃入自己的未來規劃是一種尊重,也是一類保險。來自北京大學的黃同學就因為男友未考慮將來的規劃,而選擇了分開。

畢業季分手的情侶:五年內買不起房子=不適合在一起

大三下學期的時候,我問他將來的打算是什麼。我想要回家鄉工作,不想呆在北京。北京工作節奏太快,沒時間享受生活。而他剛開始支支吾吾,沒想過未來幹什麼,過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

後來再問他,他說想去國外讀研,然後在國外找工作,最主要的是他不太想回我們的家鄉工作,覺得工作機會太少。雖然理解這種想法,但是他的未來規劃裡完全沒有我,讓我覺得我在他心中沒有實際分量。

提出分手其實很痛苦的,但一想到雙方的未來沒有什麼交集,再加上我沒有自信能夠等他多少年,長痛不如短痛,大四上學期我們就分手了。

我在戀愛中更想要安定感,兩個人的愛情不是飄在水中的浮萍,而是有實感的情感;不是讓我恐慌從而對現實充滿不確定性的“隨便”,而是儘管未來瞬息萬變也能把對方畫到自己人生地圖裡的“責任”。

無論是繼續還是放棄一段感情,對大學生來說,畢業季是認清自己社會責任的路口,考慮到各種現實因素之後,在麵包還是愛情中間,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