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畢業生的烹飪之路:家裡很失望,但我堅持自己的理想

文 | 李六月

圖 | 鄭諾

圍爐 (ID:weilu_flame)

港大畢業生的烹飪之路:家裡很失望,但我堅持自己的理想

又來到一年求職季,身邊來到香港的內地生大多數都按部就班地遵循著大三暑假實習,大四畢業工作或讀研究生的軌跡,但也有少部分同學選擇了人跡罕至的道路。

L = 李六月

Z = 鄭諾

鄭諾,香港大學B16(2017年畢業)社會科學專業畢業生,因高考成績優異獲得香港大學提供的4年共36萬元港幣的入學獎學金,畢業後選擇赴加拿大多倫多George Brown College學習烹飪管理(Culinary Management —Nutrition)專業。

做廚師比讀書更能實現夢想

L | 你心目中的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Z | 首先,我是一個喜歡做飯的人,對廚房衛生有很高的要求。其次,我對普通意義上的成功不很看重,對錢、物質和外表都不是特別在意。我不算是很有上進心,從大學到現在,我把很多時間都用在了吃喝玩樂上。總的說來,我不算一個胸 懷大志的人,目前的夢想就是開餐廳 。

L | 為什麼會對廚房的衛生狀況有執念呢,是當了廚師之後才產生的,還是一直就有潔癖?

Z | 說不好是因為這種執念才去當了廚師,還是之後才產生了這種想法。大學的pantry(公用廚房),本身是個共享空間,很難控制衛生狀況,但是我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很注意冰箱、廚具的秩序。現在我在餐廳工作,餐廳當然對衛生的要求非常高,廚師身上隨時都掛著抹布;回到家看到廚房不乾淨就覺得很不爽忍不住要收拾,可能已經變成了職業習慣吧。

港大畢業生的烹飪之路:家裡很失望,但我堅持自己的理想

鄭諾近照

L | 據我所知,你是拿了每年9萬元港幣的入學獎學金到港大的,但你畢業以後,卻選擇投身到烹飪這個並非港大畢業生的主流選擇的行業,我對你的心路歷程感到挺好奇的。

Z | 我應該是進入大學以後才發生轉變的,我高三時候非常勤奮刻苦,但考上大學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找到目標。高考結束的時候,想過要學經濟,但那並不算是自己的想法,只能說是聽從大人的人生經驗。後來開始關注時政問題,覺得學社科也不錯。但是大學的學術生活和我的想象並不同,社科的專業課,並不像高中知識那樣有一二三四的條理,而是範圍非常廣。

在大一的時候,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太對,逐漸覺得自己對學習並不是那麼有興趣,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只是看到同齡人都在努力,覺得自己也應該努力,但又不知道為什麼要努力。

我也試過熬夜讀書、上莊,但是整個過程中都沒有找到滿足感,沒有真的感覺到對什麼有追求。在大二的時候感覺好了一點,開始學西班牙語,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感覺很有意思,隨後GPA也好了很多,最主要是發現自己確實喜歡而且也有動力去學的東西。

L | 這種矛盾是因為自己並不是很喜歡所學的社科專業嗎?

Z | 不是不喜歡社科。只是教授的教學方式和我的學習模式並不是很一樣,我更喜歡那種清晰明確知道自己要掌握哪些內容的學習過程。

L | 那像你在學習烹飪的過程中,也是有跟之前學習西班牙語一樣,有那種喜歡而產生動力的感覺嗎?你覺得烹飪的學習跟你在大學接受的教育有什麼不同呢?

Z | 烹飪和我剛才提到的都不一樣,它並不是紙上的學術。雖然它也是有理論部分的,但動手動腦都有。我們現在上課一半理論,一半是實踐。比如什麼時候用大火、小火,什麼時候用溼加熱、幹加熱。烹飪背後的理論是比較理科的,有系統的食品科學理論支持。比如說肉冷水下鍋還是開水下鍋,這些都是比較客觀的,會就會不會就不會,所以學起來還是比較開心的。

港大畢業生的烹飪之路:家裡很失望,但我堅持自己的理想

鄭諾做的麵包

讀書的目的是就業

L | 你談到客觀,是不是感覺社科的東西就比較會偏主觀一點?

Z | 本科的時候,我覺得社科非常酷,因為我們受到的訓練就是要用三種或四種方法去想一個問題,這對思維訓練來講是很好的,但最後有沒有哪個是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問題的呢? 我發現四年下來,我在社會學中獲得了很多觀點和思維方法,但沒有學到具體的解決辦法。我仍然很難擁有一個明確的立場。我沒辦法像煮一塊肉一樣去判斷墮胎是否是正確的,要不要公共醫療,要不要民主選舉。這些問題很難有絕對正確和錯誤之分,讓我有無所適從之感。

L | 港大的就業導向氛圍向來很強,大部分同學沒有畢業甚至大三就通過return offer的方式確定了自己的工作取向,你當時是在哪個時間點才確定了自己畢業以後要去學烹飪的呢?

Z | 其實我還蠻晚的。大三的暑假我在保險公司實習,還並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但是看到自己身邊的人紛紛都有了目標,去投行的去投行,去四大的去四大,去讀master的去讀master,只有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拿著一個在就業方面沒什麼用的學位,也不想再做學術。

當時做飯也只是我的一個愛好。一直到大四上學期結束我都覺得可能就去保險做銷售吧,但心中仍然是不滿足的。說起這一點,我非常感謝我當時的室友。她實習到很晚才回來,我就給她做宵夜。那時她對我說:“你做飯那麼好吃,為什麼不當廚師呢?”我就忽然想到,為何不去當廚師呢。我當即去了解了很多地方的烹飪學校,北美法國(等國家和地區)都調查過。

不過考慮到歐洲已經在本科交換的時候去過了,我對法國也沒感覺,再加上還要重新學法語。最後就決定8月過來加拿大了。

L | 8月過來,那就是已經學習了4個月了,能簡單介紹一下你都學到了些什麼嗎?

Z | 我們這個課完全是給沒有基礎的人準備的,很多同學在家連刀都沒有摸過。課程非常基礎, 第一節課切菜,第二節課煮湯……循序漸進。

前幾門課都沒有碰到火和肉,因為肉的處理比菜難一些,到後來慢慢有肉,要用火。我覺得在學校學到的本身學到的知識對我影響沒有那麼大,因為都是在家找一下資源就可以自己練習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廚房對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我在廚房接觸到的人。

我們班最小的同學有剛剛高中畢業的,最大的有四五十歲的人,大家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閱歷。還有一點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是,我發現廚師這個職業比我想象得累很多。我之前看 《深夜食堂》的時候,覺得廚師的工作很治癒,很小清新。但後來才知道,如果你真的去到一個大餐廳,你最初幾年的生活就跟富士康工人差不多,你無法修改菜譜,只能負責執行。

我現在在一個很大的餐廳,非常忙,不可能讓你一個人處理從最開始切菜到上桌的所有流程。在做這份工作的時候,我強烈地理解到馬克思為什麼會說,無產階級和自己的勞動成果是異化的。距離我所向往的“深夜食堂”的生活,可能還有十年吧。並且,在廚房工作真的很耗體力,每天需要連續站8-12個小時,無法休息,最累的時候只能靠著臺子。所以想跟如果有對當廚師有興趣的同學說,可以先去哪個廚房實習試試自己能不能做到,真的是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hallenging(對身心的雙重挑戰)。

港大畢業生的烹飪之路:家裡很失望,但我堅持自己的理想

在上班餐廳準備的菜品

家裡人對我做廚師很失望

L | 很好奇周圍的人對你的選擇都有哪些看法呢?

Z | 這個很有意思。我自己其實還掙扎了一下,我從港大畢業,不去做白領,而做這種比較草根的技術性工作,對不對。但是年薪百萬對我也沒有什麼誘惑力,感覺自己開心還是比較重要的雖然我也掙不了年薪百萬, 這麼說好像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哈哈 。

我媽反倒是很好過的,一直都盲目支持我。我說要去賣保險,她就覺得能交際能接觸人還是挺好的。我說要去當廚師,她就覺得能養活自己挺好的。可能我爸爸比較失望吧,他一直都希望我成為“哈佛女孩鄭諾”,不過還是很感謝他最後還是尊重了我的決定,也給了我學習的經濟支持。

其他人的話,比如說我爸的朋友之類的,就覺得這個選擇很不可思議。同學們則大多都覺得很酷,很羨慕,當然也可能只是表面上哈哈。不過總體上我是沒遇到過什麼阻力。只是平時和別人聊天時候,還是會有人覺得我做出了犧牲。但這邊的同學沒有人在意你的過去,他們有高中畢業的,也有和我一樣大學畢業過來做的,也有工作幾年之後來的,各種背景都有。

我不知道是香港的原因,還是香港大學的原因,還是香港大學的大陸生的原因,在香港這裡,大家對於desirable的生活想象好像挺一致的,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很窮,每個人都想年薪百萬。這邊好像不太一樣,廚師的收入很低,最初幾年都是最低工資 ,但是大家都不會在意。好像每個人都掙夠了需要的錢就好了。

L | 那從現在的學院完成課程以後你有什麼打算呢?

L | 最後你有什麼想對現在正在擇業,或者未來要擇業的學弟學妹們說的嗎?

Z | 我想告訴他們的就是,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就放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吧。做喜歡的事,從而開心和成功的可能性比做你不喜歡的事更大;這當然也與你的個人追求有關。不過,如果你的家庭對你有需要,那你最好還是先養活自己和自己的家。我不覺得自己很厲害,也不想別人覺得我很厲害,我現在的工資絕對是B16裡面最低的,我並沒有什麼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自豪的感覺。

港大畢業生的烹飪之路:家裡很失望,但我堅持自己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