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房價低的時候沒人買,房價猛漲大家卻都搶著買?

輝哥大雜燴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你是股民你更能理解,這就像股票處於低位、下跌的時候沒人碰,一旦開始上漲,大家都爭先恐後的買。比如2015年大牛市的時候,當時我記得很清楚,之前一些從來都不聯繫的朋友都打電話給我讓我諮詢股票,通過中登公司的新增投資者數量顯示,2015年5月-6月牛市末期的時候,新增股民數量大幅增加,股票開始下跌之後,新增股民數量急劇減少。

房子也是一樣的,目前的房子不僅具有居住的價值,而且還具有金融投機價值,因為對於任何事物而言,都講究順勢而為,在金融領域特別如此,一旦趨勢形成,短期內很難逆轉,房價的不斷上漲,促使資金不斷的湧入房地產市場,資金的不斷湧入從而進一步的推高房價,如此不斷循環。

對於剛需族而言,目前買房的主力軍集中在80後和90後身上,80後和90後這一代人在中國房價處於低位的時候,他們還都在上學,基本上農村的孩子也沒想過要買房,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將來給小孩娶媳婦家裡面蓋套房子就行。但是80後和90後畢業之後或者打工的那一批人見證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見證了城市的繁榮,也都不想回家了,想要在城市落地生根,那麼就得買房,所以這就造就了強大的剛需支撐。

好了,隨便聊一聊,另外做個調查,大家都是在自己多少歲的時候擁有的第一套房子,歡迎評論區留言。


趣聊財經

這個問題其實與股價低的時候沒人買,而股價高的時候大家都搶著買如出一轍。中國房地產市場這二十多年來總體是呈現開漲、慢漲、狂漲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1998年至2007年底,當時由於房價不算太高,但是很多人都沒有出手買房,這主要是二個原因,一是買房要貸款,多數家庭對貸款買房心有餘悸,當時中國居民的槓桿率都很低的。

二是習慣了福利分房制度,人們也不急於買房,他們認為政府部門會對低收入群體託底,以後我們去住單位裡分配的房產,為啥一定要買房呢?

在這段時期內,很多人通過所處單位的關係改善了住房結構。一部分城市居民因為居住條件太差,或者是做出了卓越貢獻,於是就靠單位拿出一部分資金,自己再拿出一點積蓄,再向銀行貸款買下的房產。這批人買房並沒有炒房的意思。

第二個階段就是2008年至2014年,這段時間裡面房價雖然有波動,但總體上還是呈現慢速向上的漲勢。2008年我國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採取了4萬億基建投資,以及10萬億天量信貸,使得房地產受到貨幣寬鬆影響也跟著一起向漲升,於是這個階段投資、投機性炒房者開始興盛開來。

第三個階段就是2015年至2016年10月。我國實行了寬鬆貨幣政策,以及房貸利率的持續下行,導致了全民加槓桿,居民部門的槓桿率就在此時升幅最大。

這意味著,大家已經看到房地產兇猛的漲勢心裡崩潰了,生怕自己現在不買房,後面更加買不起房。但誰能料到,此時恰是房地產走向最後的上漲階段。所以越是漲勢如宏,越是大家要冷靜。

房價在低的時候不買,既有福利分房的考慮,又有不敢貸款傳統觀念,當時房子主要還是以居住為屬性。

而房價在中速上張的這幾年裡,一部分人看明白房價上漲的意圖,也買了房,而另一部分等房價跌的時候買房的人,則繼續呈現觀望狀態。而到了2015年初,由於房價漲勢太猛,天天有賺錢效應,吸引了全民加槓桿買房,此時人們已經把房地產金融化了。而未來受到房地產調控的影響,以及長效機制的建立,房地產市場將恢復穩定。


不執著財經

1. 從購房人的心理來進行分析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從眾效應,意思是說一個人做什麼事,其他人看到了也紛紛效仿。俗話說叫隨大流。購房也是如此,人們普遍認為,大家都去買房,自己再不買就跟不上時代的隊伍,或者在日後購買的話房價會越來越上漲,所以此刻是最好的選擇。在房價低的時候人們沒有關注到,或者對購房沒有計劃和打算,一部分人則會認為房價會在未來下降,因此就這樣一拖再拖,覺得現在買就吃虧了,直到看到房價一路飆升才恍然大悟,如夢初醒,下定決心去買房。畢竟,房子這樣比較昂貴的東西不是說買就買的,老百姓不敢冒險,存在僥倖和擔憂心裡,所以別人不去買,自己也不會買。有些時候,房價越上漲,人們就覺得價格會越來越高,所以紛紛購買,房價也就越來越高。

2. 從購房人的經濟狀態來進行分析

眾所周知,房子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國,每個家庭都要為自己日後,為子女購房,因此,房子是一些人的商機,是保險增值的一種有效手段,購買下房子在房價猛漲的時候出售,從中賺得利潤。太多炒房暴富改變了自身命運,這樣的事刺激了一些人走向了人們投資房產,畢竟,炒房比炒股要安全得多,投資於房產,贏得利益。有錢的人購房的時機和條件,利用房價猛漲的時候吸引大家也紛紛購買,經濟條件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在房價低的時候,人們普遍認為自己在這個時候購買房子會吃虧,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在日後想起多花了冤枉錢而後悔,大部分人們總以為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會不安,辛辛苦苦賺的錢不應該多花,在別人都沒有做出表率,在房子無人購買的時候,房地產行業就會利用漲價來吸引人們的關注,讓人們一下子抓住漲價的尾巴,進入購房的熱潮。隨著人們紛紛購買,大家也都跟隨者從眾購房,生怕房價繼續上漲,害怕房價會越炒越熱,這樣就越到最後越買不起房子,大家都會吵著去買房子。這些做法讓投資於房產的人在這一場永無硝煙的戰爭中越來越滿足,他們才是除房地產行業之外真正的贏家。


坤鵬論

擱以前,房價低的時候也有人買,但這需要足夠的氣魄。

現在,房價低的時候也有人買,因為大家認為房價必漲。房價低的時候一般是區域規劃比較初級,實質性的基建尚未啟動。

與房價低的時候相比,房價猛漲說明絕大多數人都看到了房子的投資價值,供不應求導致房價上漲,房價上漲又刺激更多人搶房,互相作用。

最近最典型的就是丹東,兩天房價上漲超過50%!這樣一個價格窪地,房價橫盤微跌太久了,突然爆出一個朝韓冰釋前嫌的利好,房地產不得瘋一下。但是這個利好的風險係數太大,只能說撐死膽大的!普通人還是不要去染指的好。

丹東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我估計調控也快來了 。因為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調控,房價上漲得會非常快,然後購買力跟不上房價,價格迅速回落套住一大批人,樓市也就此衰落,反而會拖累經濟。

在丹東這種地方,炒房客是比剛需多的,房地產的基礎根本不穩。調控的目的就是延長房地產週期,讓房價能夠平穩的上漲,在更長的時間內繼續充當經濟的動力。

丹東是近期一個特例,更多的二線城市才是目前調控的重點,這些城市房價漲得厲害。

在這個過程中,又有不少剛需受影響,他們看到房價上漲,也開始恐慌,買漲不買跌也是剛需的通病。一旦剛需進場,調控的壓力會非常大,因為調控是以保剛需的名義開展的,但剛需的基數又遠比炒房客多。

當前二線城市就有這種趨勢,調控以保剛需的名義開展,但實際上房價仍然是在上漲的。


樓市微觀察

這是因為房子不是用來住的,是用來炒的……當然現在這個趨勢被扭轉了。

以前由於炒房和貨幣超發,房價一直在漲。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固然有炒房者在推高房價,但隨著房價越來越高,大批需要房子的人恐慌性入市,生怕買晚了就買不到便宜的了。所以裹挾進來的購房者進一步推高了房價預期,所以猛漲的話就繼續搶著買,出現了“漲價去庫存”的荒誕景象。

反過來說,如果房子的投機屬性消失了呢?買房就暴跌,就演變成誰買誰接盤,誰願意買房買到高位接一輩子的盤呢?所以大家都會拿著手裡的錢官網,與此同時,賣家也很絕望啊,為了儘早出手,就會進一步降價,與此同時群眾看到房價進一步下跌,也就會持續觀望,房價只會越來越低。

如今說要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也就是既不能暴漲也不能暴跌的意思,這菜有利於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不會發生上述兩種情況。


海匯觀潮

這跟股票是一樣的,很多人都是買漲不買跌。

為什麼房價低的時候沒人買呢?

一,很多人在房價低的時候沒有緊迫感。房價如果一直穩定,那麼需求也不會那麼強烈。反正房價也沒漲,再等等吧,現在手上還沒多少錢,等寬裕點再買。

二,房價低甚至出現降價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等是否會更便宜呢?我這時候出手會不會虧呢?再等等吧,等便宜點再入手。

三,從眾心裡。整個市場都在觀望,我們是不是也要觀望下呢?萬一房價真的降了,那我不是虧了,反正我對房子的需求也還不是那麼急迫。

四,聽外界的信息或親人的輿論。專家說房子不會一直漲的,房子的價值是一定的,不可能一直上漲,況且一直上漲,政府也會有意見啊。從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已經在對房地產市場在進行調控了。親朋好友的建議,現在那裡有人買房啊,現在房地產市場都不景氣,再等等吧,說不定會降價,現在又閒錢不如跟我去幹這幹那。

五,信息不對稱。自己所得到的信息有限,加上是大筆的支出,需要慎重考慮,反正也還不急著買房,房價低的時候生怕買虧了,要考慮學校、交通、環境等等各種因素,但房子難得有十全十美的,在考慮和猶豫的過程中,房價說不定就漲了。

房價猛漲的時候為什麼搶著買?

一,心裡恐慌。房價一天一個價,看著自己就快沒法買了,需求也被逼出來了。很多人的恐慌性購房更加加劇了房價的上漲。房價猛漲的情況下,可以對比考慮的餘地反而小了,很多還抱著先上車的心態,這時有的可能計劃幾年後買房的,也會提前購房,生怕錯過了就買不起了,畢竟房子在中國人心中的位置還是很重要的,安居才能樂業。

二,社會輿論。房子猛漲的時候,社會討論買房的氛圍也會變的更加熱烈,新聞媒體,房地產開發商也各種宣傳,這個更加讓購房的氛圍更為緊張。當身邊都在討論買房的時候,如果能力差不多,你也會考慮先上車。

三,增值。房價猛漲,如果買了房子也能借著上漲的趨勢而增加財富。此時各種信息又一切都向好,也增加了對未來房價的信心。

四,各種配套的實現,加上各種利好的規劃。這些也都刺激著房價的上漲,讓你更加覺得房價的上漲是有理的,對未來也看好,同時也擔心未來配套上來了更加買不起。

房子牽動著百姓的心,也才會如此敏感。房價跌的時候不買,房價漲的時候買也有時也是一種無奈。所以但願理性購房,如果是剛需的,能買就儘快買吧,房價有時對於普通人來說的確是等不起!


老施常談



一、房價低時在想啥

1、房價也就在這個價位了,反正沒對象也不著急住,那就再等等,說不定還往下跌呢。

2、這裡地段不好,那裡戶型不好……買房子可是件大事,絕不能將就,可得好好挑挑。

3、現在剛夠買個80的,不過還是弄個120的好,先攢攢錢再說吧。

4、這麼多開發商,競爭很激烈,看看有沒有啥促銷措施。

5、聽說村裡的地要佔了,那還沒啥房子啊,先看看情況再說吧。

……



二、房價猛漲時想啥

沒錢的:我去,再不買真買不起了!

有錢的:趁著漲,趕緊再囤幾套,反手賣給剛需二逼就賺大發了。




文言狀語



這種心理學規律,體現在買房上,就表現為房價低的時候,人們在做買房決策時就會習慣性看別人是怎麼做的,這時候每個人都在看大多數人是怎麼做的,大家都開始觀望,心理預期房價不會漲或者預期還會再低一些,都選擇等待觀望,所以房價低的時候,人們反而沒有購買的慾望。

相反,當房價漲的時候,人們受到房價不斷上漲的心理影響,心理預期房價還會漲,看到別人買了房升值了,就會認為“不趕緊買說不定過段時間又漲了,購買的成本就更高了”。還有就是看到賣房場面的火爆,那麼多人都在排隊買,就會想“跟多數人一致總沒錯”,所以爭先恐後地買買買,生怕買晚了,形成越漲越買、越買越漲的現象。因此,國家宏觀調控之手,每到這時候就會進行干預,出臺一些限購、限貸政策,防止房價非理性上漲。


所以,我們要學會這種心理學的規律,防止在購買房產、物品時出現非理性行為。

言有方

這是財富效應的結果,而且,實際上,正是因為搶著買,才會猛漲,而其背後的原因才是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

得從供需兩個層面上來看:

1)從供給方面來看,

房地產市場的供需不平衡開始打破,房價慢慢上漲;但是蓋房子的速度不夠,跟不上城鎮化的需求,所以長期房子處於供需不平衡的狀態,促進的房價的上漲;

2)從需求方面來看:

1 工資水平的普遍上漲,導致購房需求上漲;

2 房地產拆遷導致大量現金流出,湧入房地產市場;

3 房價的快速上漲導致投機熱情加劇,財富效應明顯;

我們在交易的時候會經常在突破的時候買入,這和房地產市場是一個道理,因為房價猛漲正是印證了房價上漲的趨勢,所以自然會追高;


以股易金

羊群效應。

買漲不買跌,大家都這樣。

舉個例子,上海繁華的街道上,緊鄰著有幾家飯館。到了中午吃飯時間,人多的飯店人聲鼎沸、顧客盈門。人少的飯店生意冷清,門可羅雀。

難道這兩家飯店就相差很大嗎?

不見得。

總體而言,是種非理智、缺乏智慧的表現

應該反而行之。

無人問津時,靜悄悄買入。別人瘋狂搶購時,正是脫手之時。

這就是股神巴菲特說的: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