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时光印记(47):等待和冥律分布

2018时光印记(47):等待和冥律分布

20180415】2018年倒数第47篇投资笔记。

已经两个多月没操作了,包括在被很多人认为非常凶险的贸易战要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时候。今年已经过去了一个季度多,今年整体还好,开局远远好于过去两年。重仓的几只个股中,今年以来一只上涨40%,一只上涨20%,一只几乎原地踏步,还有一只回调接近20%。虽然仓位不是平均分布的,中间也有过加减,还有融资成分,不能简单用算术平均计算收益率,但是也还能基本代表今年以来的整体情况。

我们总是追求买到的所有股都是超级牛股,都能带来丰厚的回报,其实这只是一个美丽的理想而已。在实际的投资中,没有人能做到100%的胜率,有人计算过徐翔的成功率,在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巨大的情况下,也就是不到60%而已。

做成长股,其实尤其是这样。我们追求成长股快速成长带来的巨大收益,其实成长股背后隐含的风险,是远远大于其他投资风格的。我们看到的书本上媒体上讲的都是成长股几年几倍的成功案例,包括我,去年也做了赣锋1年4倍,因为这些成功的案例,是我们下意识喜欢接受的东西,成功者也喜欢讲,观众也喜欢看,而背后隐含的风险和失败案例,我们却容易选择性的忽略。

从我过去几年做成长股的经历来看,投资成长股(尤其是我做的快速成长股)收益回报是呈现“冥律分布”的,也就是少数个股会带来大部分收益,剩下的个股收益平庸。我没有详细统计过我选股的成功率,如果按照买入后只要不亏卖出就算成功的话,我大体感觉我的成功率也就在6/7成的样子,因为我喜欢做业绩爆发业绩加速的个股,每年都会收获翻倍股,然而每年也都会有跌幅较大的股,但是长期算下来,平均也还能带来不错的整体回报。

每种投资风格,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都会有自己的成本,这个需要正确认识。前段时间很多人都羡慕持有贵州茅台、中国平安、工商银行的小伙伴,这些去年被作为成功案例奉为掌上明珠的,现在鲜有人提及,也才只过了几个月而已,画风就变了,而现在,大家又开始羡慕那些做医药的。然而,这波医药起来前,也是两年多的调整,和前面的中国平安工商银行起来前的两年低迷别无二致,而我们听的的声音“2018年会是医药大年”也和“贵州茅台会上1000元”没什么区别。人们总是喜欢在涨时看涨,这是人性决定的。而这样的轮回,会不断的重演。

真正能成功的人,是能看穿这种轮回的人,并且能正确认识和面对自己的投资体系的优势和短板(当然,首先你要有投资体系,而不是每天随风倒)。举例子,做成长股股的,你就坚持看业绩成长,低估潜伏,高估或成长放缓离场,什么贸易战叙利亚战争,都是不值一提的浮云。成长股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维度下思考,那就是成长周期。如果你持有的个股,一直在成长周期,尤其是一直加速成长,估值又十分合理,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是你投资体系的成本。而不是每天看着K线做着追涨杀跌的事情然后标榜自己是价值投资是成长股投资。还有一点,做投资同时也要接受一个事实,无论你分析能力多么强大,在中国这种信批不规范的情况下,你不可能看对所有的股,也不需要看对所有的股,如果你看对的能带来较大收益,能覆盖看错的成本,这个投资体系就是成功的。做快速成长股尤其是这样,很多股会爆发力很强,然而一旦成长被证伪或者低于预期,也会带来相应的回撤,这个也是这种投资体系的成本,最终体现到我们收益率里面的,就是冥律分布。

等待和冥律分布,是我投资体系的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