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重难点预测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重难点预测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重难点预测

(注:本文不适合北京、山东新课改地区学生使用)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重难点预测

从这个学期开始,各个学校的教学进度就有所不同了,有的学校已经开始讲解万有引力与航天了。

王尚老师的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重难点与常考点预测中,前10个考点为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后5个考点为万有引力与航天。

(1)速度合成与分解,最典型的就是小船渡河及类似问题。

我建议同学们去分析下《物理自诊断》专题12例3,例4,例5,例6;把这些题放到一起,看看解题思路。

(2)曲线运动的前提条件是:加速度方向(合外力方向)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考点可能会与高一上学期学到的受力分析结合起来,请同学们查看《物理自诊断》专题12例1,例2;

(3)连接体的速度分析,先提醒一下,这类问题是速度合成分解的考察,千万不要画受力图分析,那是最大的陷阱。

最典型的问题,就是车拉船模型(沿着杆或线投影),见《物理自诊断》专题12例7,例8;这两道题请同学们看视频,看我如何找解题突破口。

(4)平抛运动解答题的求解思路。

二话不说,上来先写出两个方向的位移公式来,需要列速度补充方程的话(比如题中有y轴速度条件等)再去列补充方程。请同学们看一看《物理自诊断》专题13例3,

(5)【必考重难点】平抛运动与几何图像或数学结合的计算题。

《物理自诊断》专题13例6,例7,例8,例9,例10;这些题都有一定的难度,我建议有时间把相关的视频都看一遍。此外,同学们还应注意理解题意条件在说啥,比如例3中距离斜面最远的理解;要重视分类讨论问题,比如,在专题13例4中要逐个假设。

(6)圆周运动基本分析。角速度与线速度;齿轮、链条、皮带等传动,不同点的角速度比,线速度比,加速度比。

这类题在数学计算上一定要细心一些,切记同一物体上是角速度相等,链条或皮带接触点是线速度相同。《物理自诊断》专题14例2,例4,例5;

(7)圆周运动通过竖直面最高点、最低点的受力分析分析(绳子、杆件、圆弧轨道、圆管轨道是不同的);无论如何,只要是圆周遇到,外界的合力必须提供向心力。

(8)【必考重难点】多个力,如支持力、摩擦力等提供向心力(注意由静摩擦力向动摩擦力的转变)。

《物理自诊断》专题14例6,例7,例8,例9;特别注意两种圆周运动情况的对比分析(找出共同因子与不同参数),如物理自诊断的例6,例7。这两道题的解析方法,请同学们仔细看视频讲解。

(9)【必考重难点】实验:平抛运动研究规律的实验。

解题指南:根据打点计时器纸带处理方法来求解。可以求解2个物理量,竖直方向先去分析,根据加速度△S=aT^2求解T;注意a是已知条件,为重力加速度g;有时候要求解中点B的竖直方向速度,也可根据纸带中点的平均速度公式求解。

(10)圆周与平抛的结合,联系实际的问题,注意审题,搞清楚题中文字到底在说哪个物理量(的变化)。《物理自诊断》专题14例3,

最后告知一句话:

(1)平抛运动的难题,难在几何,要画出辅助图找几何关系。

(2)圆周运动的难题,难在受力分析,要画受力图进行受力分析。

从这个学期开始,各个学校的教学进度就有所不同了,有的学校已经开始讲解万有引力与航天了。我前面的这个预测,仅仅是平抛运动+圆周运动部分。接下来,说说万有引力部分的内容。

万有引力部分的考试重难点简要概述:

(1)天体运动于其他问题的结合问题。举例:一颗卫星绕某星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离星体表面的高度为h。在某星体的表面平抛一个小球,测得当竖直高度为h时,水平位移为s;若已知星体半径为R,求卫星的周期与角速度。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最难的差不多也就这样,如果还要增加难度,那就是在两个星体上一个竖直上抛,一个平抛,问两个星体密度之比的问题了。结合关键物理量是当地重力加速度g0。王尚新书物理自诊断每道题都有视频讲解,哪道题不会扫题旁二维码即可看视频,学习更高效,考试分数更高。欢迎teacherws咨询。

(2)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还是重力?万有引力和重力、向心力的关系。纬度、经度含义搞明白。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基本变形推导;如R增加角速度w如何变化等。

(3)双子星问题、水流星问题、上拱桥下拱桥受力分析等等联系实际的问题。

(4)三大宇宙速度的问题。隐晦的题,要读懂题意,搞明白题目说的是哪个物理量或定理定律。

(5)同步卫星的特点;人造卫星变轨(R改变),各个物理量的改变;同质量人造卫星,围绕地球和火星运动,R不同判定动能、周期等问题。还有可能根据密度公式判定火星和地球质量比等。不同轨道上的物理量大小比较或比例。这部分求比例或判定大小的选择题非常多。王尚新书物理自诊断每道题都有视频讲解,哪道题不会扫题旁二维码即可看视频,学习更高效,考试分数更高。欢迎咨询。

同质量人造卫星,围绕地球和火星运动,R不同判定动能、周期等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