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間倒回到94年,《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你選哪個?

小本經營概不賒欠

兩部都是我的大愛啊,實在很難取捨,而且怎麼樣選擇也見仁見智,所以如果實在要排序的話,我會首選《阿甘正傳》。

《阿甘正傳》講一個智障男孩福瑞斯特·甘如何通過自強不息的奮鬥而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蹟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基調陽光、樸實、簡單,看的過程中很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

關於個人成長以及生命際遇,這是每個人都感興趣的命題,《阿甘正傳》以一個智障男孩通過努力走向成功的故事給予了我們積極面對人生種種不如意的啟示,也讓我們相信命運可掌握在自己手裡。

簡簡單單的一個故事,卻因為它的主旨美好、立意高而得到了全球影迷的喜愛。

人生在世,我們在不同的時段都是需要精神榜樣的,《阿甘正傳》的可貴就在於無論你在任何年齡段看它都覺得適宜,都能感同身受。

《阿甘正傳》由美國實力派演員湯姆·漢克斯擔綱主演,我覺得這個選角也選得極棒,湯姆·漢克斯在影片中給人的感覺憨憨的,但在他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話語中又常常透著人生的哲理,讓人相信這是個大智若愚之人。

很聰明的角色觀眾都喜歡看,很傻的卻未必,但一個看起來很傻實則有其過人的智慧的角色無疑是充滿魅力的,因此我每逢覺得人生失意或者壓力過大時就會回看這部片子,並且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我想這也是這部片的魅力之處吧。


電影爛番茄

兩部都是非常不錯的電影 ,至於選擇那部,看個人更喜歡哪一種了。《阿甘正傳》傳達一種永不放棄,《肖申克的救贖》傳達一種自我解放和救贖。

如果讓我選的話,我更願意看《肖申克的救贖》。他傳達的一種信念,自由更能符合我的口味一些。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



影片講述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殺害妻子的兇手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師的奸詐、法官的誤判、獄警的兇暴、典獄長的貪心與卑鄙,將正處在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從人生的巔峰推向了世間地獄。而獄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越獄而出,重獲自由。當翌日典獄長打開安迪的牢門時,發現他已不翼而飛,預感到末日來臨的典獄長在檢察人員收到安迪投寄的罪證之前,畏罪自殺。

這部影片可以說是一部每個男人青春的救贖片,傳達了幾種精神。



1.信念的力量

在監獄裡面這種混亂黑暗的地方,更多的人選擇的是自暴自棄。面對監獄長的貪心,獄警的殘暴,犯人的兇狠惡鬥,你還能保有什麼希望。

但是影片告訴你就算你身處黑暗中,依然要相信那一絲的光亮,站在黑暗中仰望太陽。

在監獄中,瑞德告訴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在重重擠壓之下的牢獄裡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確有資格這麼說。

但是安迪卻不這麼認為,記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就算身處混沌中,依然要相信美好。



2.自由的意義

影片中有一個場景,安迪不顧一切地在監獄的喇叭裡放《費加羅的婚禮》,鏡頭緩緩劃過正在廣場上放風的犯人們和獄警們。他們叫人感動地靜立當地,拋卻所有憤懣、狠毒和怨懟,沐浴著我從未覺得如此自由的陽光。莫扎特的樂聲鋪灑在這些人們身上,來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將他們都濯洗得純淨無比。

這一刻是自由的力量,尤其是這群失去了自由的人們,這種力量就像上帝的洗禮一樣神聖。

當然還有象布魯克斯這樣的習慣了規則,害怕改變,害怕面對新的東西時候,拒絕自由的人們。

生活在不是也有很多這樣的我們嗎?當我們習慣了我們生活的環境,習慣了工作的規則,我們害怕改變 ,我們拒絕新的帶來的自由的東西。

為了個人個體的自由我們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在你獲得自由的歡愉之前,忍受改變的折磨,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



這些是我看肖申克的救贖一些個人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這部影片一直是我個人奉為的經典,一直很喜歡,雖然年代比較久遠了,但他依然不能影響我對他的喜愛,因為他印證了我青春時期的那段迷茫的歲月和對美好的嚮往時光。


做來佑去


在94年如果蛋仔是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會更喜歡《阿甘正傳》,因為勵志。年輕的自己,感覺世界就該是阿甘眼裡那樣的單純,做好自己,生活就會給你甜蜜。


可惜的是,女主問阿甘,“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阿甘不解的問,“什麼意思,難道我以後就不能成為我自己了嗎? ”…為什麼長大後就這麼複雜了,不能成為自己了?


在94年如果蛋仔是有一定閱歷的社會人,會喜歡《肖申克的救贖》,因為殘酷,又帶有希望。監獄就是一個濃縮的社會,有好人有壞人,你是選擇繼續忍受,還是選擇自己救贖?


“這些高牆還真是有點意思。一開始你痛恨它,然後你對它就習慣了。等相當的時間過去後,你就會依賴它。那就是體制化。”我們現在就是這樣被體制化了。年輕的觀眾可能無法理解這種被體制化的無奈,只有見過了無數的殘酷,才能明白救贖的過程有多痛苦。


蛋仔觀影

這兩部我都看過並研究過,我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

要我選的話當然是選擇《阿甘正傳》了,阿甘天生就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光芒萬丈,而有的人卻在後天的努力下才發出自己的光彩,顯然阿甘就是第二類人。

從小就腿有殘疾的阿甘,不得不套上母親給他弄的鐵架子,放學還要忍受同學們的嘲笑、侮辱。並用石子扔他,在女同學(也是她一生唯一愛過的人)珍妮的的一聲:“阿甘,快跑”中,阿甘開始奔跑起來、跌倒了又爬起來,漸漸的鐵架子不在束縛著阿甘,這是他創造的人生的第一個奇蹟。



憑著讓人驚訝的奔跑速度阿甘進入橄欖球隊,之後進入大學並最終順利畢業,因為跑得快使得她在參加越戰的時候成為了最終唯一倖免下來的人,如果不是因為跑得快,他也不會回去救他的戰友。


阿甘的母親說過:“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塊屬於你。”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道理: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是不一樣的,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就是要你笑

這是個非常難選的論題,兩部電影都是直抵心靈的經典電影,但我還是更喜歡《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對於我的心靈震撼和觸動多一些!

誠然,《阿甘正傳》更接近於現實生活,講述的人性哲理也更簡單通俗,一個先天有智商阻礙的主角單純質樸,正是這中單純質樸使得他做事比常人更能堅持,性格更有韌性,所以他的成功很簡單!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一個自我救贖的故事,我不知道大家感受如何,我個人感受這種救贖更適合我,很多時候我都感覺自己也像安迪一樣生活在自己的“肖申克監獄”,而我也在慢慢人生路中多次迷失自我,我總是在人生低谷時頭腦中迴盪《肖申克的救贖》裡的畫面,耳邊迴盪起奧迪那句:人這一生就兩件事,要不忙著活,要不忙著死!每當此時,我都會重新振奮起來,救贖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不僅講述了一種信念,更講述了“肖申克”式的體制,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體制化”的模式下,這種“體制”讓我們的思想被束縛,所以我們更多時候在換工作時猶猶豫豫,在戀愛時舉步維艱,在創業時優柔寡斷,我們更多時候無法突破這中“體制化”的生存模式,而能夠突破的人是有魅力的,也同時讓人羨慕的,而假如你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一個朋友,並且他能救贖你,那麼這樣的橋段無異於《肖申克的救贖》裡的橋段!



那蔚藍海岸邊愜意的生活模式是隻會出現在我們夢境中,還是會出現在我們有生之年呢?


草根說電影

不用多說。

國人應該首選 肖申克。

阿甘正傳當年可以打敗美國,是因為主題原因。阿甘正傳裡面核心其實就是美國夢。符合當時整個社會環境和大眾情緒。

現在,你問中國人。我並不覺得看了阿甘正傳有多大認同感。即使我看著阿甘傻傻的,卻很努力認真做事的樣子,到他說他不知道為啥,但是就跑了起來。

可是

記住可是這些 ,遠遠比不上典獄長把石頭砸穿海報給我帶來的震撼大。

第一,我並沒有美國夢。所以,我可以理解,但是並沒有那麼喜歡。

第二,此時此刻,我更喜歡肖申克的救贖裡那種做事不顯山漏水,然後自己努力,給眾人以驚喜的這種做法。

所以,我選肖申克的救贖。


小深刻的舊書

94年,自己還是孩子,肯定會優先選擇能看懂的那個。還有那個年代監獄片中央臺幾乎都禁播的,所以能接觸到肖申克的救贖的機會很少啊。比較而言更喜歡肖申克,但很可惜只能選阿甘正傳。


CrazySeth

好萊塢之外的地區,選擇《肖申克的救贖》的人會更多一些。但是對於好萊塢來說,尤其是當時的好萊塢,更需要一部相對來說傳統保守的電影,因此當年奧斯卡在二者中選擇《阿甘正傳》


崔寶明字明月

如果讓我選我還是阿甘正傳,這是一部可以伴隨人成長的電影,裡面探討了很多人生的問題,珍妮,媽媽,巴布,丹中尉都是自己生命中會遇見的人,那些故事深入人心,感人肺腑。不是說肖申克的救贖差在哪裡,那是一個成人的寓言,而阿甘正傳更接地氣,戲劇衝突更豐富,你可以說很雞湯甚至狗血,但我看了不少於二十遍,少年時給我啟發,青年時給我力量,現在我已是中年,再看時讓我不忘初心,我很感激人生每個階段和阿甘的相遇。


Winduke

我覺得我會選擇阿甘正傳,從經濟效益來看阿甘正傳這部片時間夠長,看起來便宜,從內心靈魂昇華來看我會選肖生克的救贖,這部片影響一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