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实战攻略第二章:现金管理

第二章 现金管理

2.1 现金管理基本要求

2.2 现金收入管理

2.3 现金支出管理

2.4 现金日报表

2.1 现金管理基本要求

一、现金管理的一般规定

(一)现金的使用范围

现金的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职工工资、各种工资性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包括稿费和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3.支付给个人的各种奖金,包括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各种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现金支出;

5.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支付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需要增加时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确定后报国务院备案;

8.确实需要现金支付的其他支出。

除5、6两项不受结算起点1000元的限制外,开户单位支付给个人的其他款项,支付现金每人一次不得超过1000元,超过限额部分,根据提款人的要求在指定的银行转为储蓄存款或以支票、银行本票支付。

(二)库存现金限额

(三)库存现金收支的规定

1.开户单位收入现金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

2.开户单位支付现金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

3.开户单位根据规定,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的,应当如实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并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予以支付。

(四)现金管理的八不准

1.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2.不准单位之间互相借用现金;

3.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

4.不准利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

5.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

6.不准保留账外公款;

7.不准发行变相货币;

8.不准以任何票券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

(五)现金的账实核对和移交点收

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库存现金管理的要求

(一)钱账分管制度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要注意现金总账不能由出纳登记而应由会计登记;另外还可以让出纳登记一些和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不产生对应关系的账簿,比如累计折旧等明细账。

(二)库存现金开支审批制度

现金开支审批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本单位库存现金开支范围

2.明确各种报销凭证,规定各种库存现金支付业务的报销手续和办法

3.确定各种现金支出的审批权限

(三)库存现金日清月结制度

日清的具体内容包括:

1.清理各种现金收付款凭证,检查单证是否相符

2.登记和清理日记账

3.现金盘点

【例2-10】北京大华有限责任公司出纳人员于2009年12月25日下班前盘点现金后发现短缺500元人民币,经复查当日收支记录,未发现未入账的收入支出,无法查明盘亏原因。

[答疑编号111020201]

(四)库存现金保管制度

1.超过库存限额以外的现金应在下班前送存银行。

2.为加强对现金的管理,除工作时间需要的小量备用金可放在出纳人员的抽屉内外,其余则应放入出纳专用的保险柜内,不得随意存放。

3.限额内的库存现金当日核对清楚后,一律放在保险柜内,不得放在办公桌内过夜。

4.库存现金的纸币和铸币,应实行分类保管。出纳人员应对库存票币分别按照纸币的票面金额和铸币的币面金额,以及整数(大数)和零数(小数)分类保管。

5.保险柜的使用。

三、有价证券管理

在发出和兑付有价证券的过程中,出纳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合法的凭据进行收付

2.通知会计部门

3.注意到期日期

4.核对有价证券

2.2 现金收入管理

一、现金收入管理要求

(一)现金收入的基本规定

1.现金收入必须合法合理

2.现金收入手续必须严格

3.现金收入要坚持一笔一清

4.现金收入要及时送存银行

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开户单位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因此,各单位在收入现金后,都应及时送存银行,不准擅自从现金收入中坐支现金。

(二)现金收款凭据的审核

(1)检查现金收款凭据的填写日期是否准确。

(2)检查现金收款凭据记录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准确。

(3)如果收款凭据后附清单,应检查清单的内容、金额是否与凭据相符。

二、现金收入处理程序

(一)日常业务的现金收入

日常现金收入的流程

【例2-1】北京东大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10日销售给零星个人客户羽绒服5件,每件含税单价351元,共计收入1755元。

[答疑编号111020301]

【例2-4】北京东大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纳2009年12月25日收到员工王维归还的上月借款500元。

[答疑编号111020302]

(二)从银行提取现金

1.现金的提取流程

填写出票日期的基本规定是:在填写月、日时,月为壹月、贰月、拾月的,日为壹日到玖日、壹拾日、贰拾日、叁拾日的,应在大写汉字前加“零”字。另外在书写时应注意月为11、12,日为11~19的,应在其大写的汉字前加“壹”字。

2.签发现金支票时的注意事项

(1)签发现金支票应认真填写支票的有关内容,书写要认真,不能潦草,如有错误,应作废重填;

(2)收款人名称填写开户单位的名称,并与预留银行印鉴相一致;

(3)款项用途要如实填写,一般写备用金。

【例2-5】北京东大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纳2009年12月9日提取现金3000元备用。持支票办理完手续后,根据支票存根,编制记账凭证。

[答疑编号111020303]

2.3 现金支出管理

一、现金支出管理要求

(一)现金支付的基本要求

(1)必须以谨慎严肃的态度来处理支付业务,宁可慢一些,也不能疏忽大意;

(2)必须以手续完备、审核无误的付款凭据为最终付款依据;

(3)现金支付时,应当面点清,经双方确认无误。

(二)现金付款凭据的审核

特殊:

1.发生销货退回时

2.从外单位取得的付款凭据遗失

二、现金支出处理程序

(一)主动支付现金

主动支付现金的流程

【例2-6】2009年12月15日以现金支付11月职工工资18921.34元。

[答疑编号111020401]

(二)被动支付现金

被动支付现金的流程

【例2-7】2009年12月20日用现金支付管理部门餐费100元。

[答疑编号111020402]

【例2-8】2009年12月11日职工李伟预借差旅费2000元。

[答疑编号111020403]

【例2-9】北京大华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门2009年12月18日购买纸笔、账本等办公用品,共计351元,以现金支付。

[答疑编号111020404]

(三)向银行送存现金

1.送存现金的流程

2.出纳人员在送存现金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现金的整理。

(2)交款人最好是现金整理人,这样可以避免发生差错时难以明确责任。

(3)凡经整理好准备送存银行的现金,在填好现金缴款单后,一般不宜再调换票面,如确需调换的,应重新复点,同时重新填写现金缴款单。

(4)送存途中必须注意安全。当送存金额为较大的款项时,最好使用专车,并派人护送。

(5)临柜交款时,交款人必须与银行柜台收款员当面交接清点,做到一次交清,不得边清点边交款。

(6)交款人交款时,如遇到办理业务人员较多,应按次序等候。等候过程中,应做到钞票不离手,以防发生意外。

【例】送存现金50000元。

2.4 现金日报表

现金日报表没有固定的格式,出纳人员可以根据“第一部分出纳日常工作流程及方法”给出的样表来设计日报表,重要的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反映详细的信息。

长短款的原因及常见差错

在实际工作中,现金的长款、短款大都是由于工作差错造成的,出纳人员应在工作中特别注意避免以下情况,尽量减少长款、短款的发生。

(一)收款中容易引起差错的情况

1.一笔款未收完,又接着收第二笔,搞乱缴款者的款项。

2.收款清点完毕,对券别加计总数时不认真复核,发生加错金额、看错金额、看错券别、看错大数、点错尾数等差错。

3.把自己的款与他人的款混淆在一起,误作长款退给了他人。

4.初点不符,复点相符,不再进行第三次核实,实际有误,就作无误收下。

5.缴款者交来的现金零乱,只以初次清查计算的数目为准。

6.忘记将应找补的现金还给缴款者。

7.清点10张或20张的折叠钞票时,只点平版的9张或19张,忽视了折起来的那张。

8.手工清点现金时贪快,有夹杂其中的不同面额的票币未能发现。

9.用机器点完一把钞票,拿起来捆扎时,没有看清接钞台上是否仍留有人民币,或人民币被卷入输送带未发现,以至产生一把多、一把少的现象。

(二)付款中容易引起差错的情况

1.备用金的放置不定位,付款时取错券别,既不细看又不复核,随手付出,或者凭证连同款项一起交给收款人。

2.小沓折叠钞票,每沓不固定,有时10张一沓,有时20张一沓,付出时不复点。

3.未看清凭证上所列的付款金额数,粗心大意,随手付出。

4.贪图方便,付款时不用计算器加计券别,单靠心算,以至出错。

(三)现金收、付款中常见的差错

1.看错凭证的金额位数,或将金额颠倒看错。如把元看成角、分,把69看成96等。

2.凭证大、小写金额不一致,未严格复核,就按大写(或小写)金额收款或付款。

3.一笔收款(或付款)有若干张凭证,加计总数时没有认真进行复核,为图省事,不使用计算器,总金额计算有误。

4.在收款、付款中有抵收抵付的现金凭证,在计算扣减时未认真复核,以至计算错误。

5.违背收款、付款操作规则,没有及时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专用章,以至发生重付、少收。

6.没有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不慎将凭证遗失。

7.去银行提现金或收取外单位(个人)大额款项,未能核对查实就予以签收,造成错款。

8.将外币与人民币混放,造成错收错付。

9.出纳人员之间工作移交时未办理交接手续或交接手续不清而发生差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