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安逸!从“烂房子”住进四合院!宜宾这个村的人有福了

好安逸!从“烂房子”住进四合院!宜宾这个村的人有福了

宜宾新闻网

宜宾人关注宜宾新闻网

易地搬迁,对许多人来说,老家难舍;搬进新房,能否适应,也有顾虑……

在高县大窝镇陈垇村,一栋两层楼的崭新四合院,即集中安置点——居家养老中心特别引人注目。2016年,居家养老中心拔地而起,26名贫困户“拎包入住”,开启他们的新生活。

好安逸!从“烂房子”住进四合院!宜宾这个村的人有福了

喜悦写在贫困户的脸上。精准扶贫,改变了这些贫困户的居住条件,也改变了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真正实现了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

农家四合院有档次

精准扶贫,对许多边远贫困户和无房户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易地扶贫安置。

两年前,陈垇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坡坡。而如今,这里是全村的“明星”基地。

“集中安置点建设,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环境文明的建设,有利社会的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在陈垇村村支部书记赵小华看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贫困户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也为乡村旅游的打造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服务功能。

好安逸!从“烂房子”住进四合院!宜宾这个村的人有福了

登高远眺,这栋两层楼高的四合院藏身于茂密的黄桷兰树下,咖啡色的屋顶、深灰色的围墙,静谧素雅。

古朴宽敞的大门上方赫然写着“光景无限”四个大字,左右上下联工整、押韵,寓意扶贫攻坚“创造”祥瑞幸福的美好生活。

小楼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长廊和凉亭点缀其间,身处其中,就像在公园里一样。

笑逐颜开入住新房

村民王永均站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新房前,手里捧着过去老房子的照片,笑得合不拢嘴,连说:“做梦都不敢想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他的房间,是标准的一室一厅,沙发、冰箱、电视机,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好安逸!从“烂房子”住进四合院!宜宾这个村的人有福了

杨开付是陈垇村8组的村民,也是村上贫困户之一。他和很多贫困群众一样,大半辈子住在山区破旧的土木房里。他的泥巴房里面如果不点灯,则是漆黑一片,里面是简易的木梯和屋顶用来遮挡风雨的塑料膜。

说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新房,杨开付赞不绝口。他说,以前听到孤寡老人在家生病,跌倒多少天都没人知道,总担心有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现在楼上楼下都是邻居,再也不用担心了。

好安逸!从“烂房子”住进四合院!宜宾这个村的人有福了

“我们村易地搬迁高龄未婚和无人照顾残疾人士较多,自主建房难度大,经征求易地搬迁户同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决定集中新建居家养老中心。”赵小华介绍,陈垇村居家养老中心座落在陈垇村中心位置。

项目总投资254.68万元,建筑面积1281㎡,以四合院的进行修建,共21套房。“目前,居家养老中心实行住户入股住房实物配租的方式,现已规划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26人。”

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

当初宣传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政策时,许多贫困户都有“疑惑”。“我是不相信这样的政策,就好像天下掉下个馅饼,哪有这样的好事?”李青光说。

看着项目逐渐落地,项目建设开始,施工方进驻,房子慢慢修起来……事实胜于雄辩,李青光相信了!

好安逸!从“烂房子”住进四合院!宜宾这个村的人有福了

不仅是李青光信了,其他的搬迁户也信了。

“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就不会贫穷。陈垇村发展的产业,就能够帮助这些贫困户就业。”大窝镇党委副书记肖连说,围绕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的工作目标,大窝镇培育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以“专合社+大户+贫困户”的模式,充分利用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小额分险基金等资源,带动贫困户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和土鸡等养殖业,实行种养循环,即解决了贫困户短期收入增加,又培育了诚信精神。

从2014年—2017年,大窝镇已成功退出贫困村2个(太源村、龙嘴村)、贫困户脱贫621户169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97%;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1个、市级四好村3个。

今年陈垇村计划退出贫困村、计划贫困户脱贫260户601人。预计到2018年底,大窝镇未脱贫贫困户仅135户253人,贫困发生率将降至0.88%。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