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爵士樂演奏的馬勒,你還會痛苦嗎?

2005 年,導演弗蘭茲·溫特(Franz Winter)拍攝了馬勒傳記 Gustav Mahler - Ich bin der Welt abhanden gekommen,又名:《我獨自活在自己的天堂》。

該片記錄了馬勒一生的心路歷程,用了大量照片、故居風景,貫穿始終的旁白還引用了不少馬勒、阿爾瑪和同時代人的回憶。

聽爵士樂演奏的馬勒,你還會痛苦嗎?

馬勒的成長期是悲劇性的。兄弟姐妹的先後離世,使他對死亡的印象刻骨銘心,同時合著一種奇異恐怖的歡宴,這些在他的作品中有明顯的體現。馬勒在學會生活之前就已經學會了諷刺,他的音樂中 “葬禮進行曲” 普遍存在,每首交響曲都有葬禮意味的段落。他被死亡的氣息籠罩著,這也成為了馬勒音樂的特質。

聽爵士樂演奏的馬勒,你還會痛苦嗎?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原聲爵士樂專輯《馬勒解構曲:原光》由紐約爵士音樂家 Uri Caine 一手打造,這張專輯在 1997 年曾轟動一時 —— 古典與爵士碰撞出最特別的馬勒。

聽爵士樂演奏的馬勒,你還會痛苦嗎?

這張《原光》專輯將馬勒的音樂素材和語彙特徵,混合猶太 Klezmer 音樂及現代爵士風格拼貼、噪音、環境聲音採樣等等,把我們帶入一個光怪陸離的大都會與馬勒邂逅,彷彿是一場穿越時光的音樂之旅。

聽爵士樂演奏的馬勒,你還會痛苦嗎?

這張專輯的音樂氣質與馬勒極其貼近。每一首都提取馬勒作品的素材,在原作的基礎上誇張、大膽地改編,具有奇特而前衛的聽覺效果。作曲家有意營造出乖張的、通俗化、刻奇式的處理。最妙之處體現於葬禮進行曲的段落,它們在新的配器編排下顯得更加詭異。

第五交響曲

第一樂章

《升 C 小調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又名《葬禮進行曲》,它以精確的步伐嚴肅地進行,如同葬禮的行列。曲中小號在哀鳴,吹響了一場詭異的葬禮,小提琴與大提琴交織在一起,痛苦地奏著一首沒有憐憫的悲歌。

第五交響曲

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是有名的小柔板,寬廣動人的旋律在豎琴與絃樂組的對話中緩緩道來,像蜿蜒的河流,流淌著馬勒的思緒與哀愁。有人說這一樂章是馬勒獻給阿爾瑪的情書,在絃樂的跌宕起伏中如泣如訴,像極了悲喜交加的愛情故事。

第一交響曲

第三樂章

《D 大調第一交響曲》第三樂章是“葬禮進行曲”,伴隨著低沉的鼓點,大號吹出似曾相識的旋律,沒錯,正是兒歌《兩隻老虎》的歌調。馬勒受一幅木刻畫“獵人的葬禮”的啟發而作。畫面上是幽暗的森林裡,一個送葬的行列,畫面中央是獵人的棺材,棺材上還擺著一支獵槍,送葬的行列由動物們組成,它們面容悲慼,有些還淌著眼淚,整幅畫給人怪誕、陰暗的感覺。

聽爵士樂演奏的馬勒,你還會痛苦嗎?

第二交響曲

第四樂章

《C 小調第二交響曲“復活”》的第四樂章是一個簡短的、冥思默想的樂章,非常柔美動人,由女低音唱出以德國民謠詩集《少年魔號》中《原光》一詩譜成的歌,其旋律據說是馬勒創作中最優美的,同事這也是馬勒的交響曲中第一個有人聲歌唱的樂章。

《原光》(第四樂章)

噢,小紅玫瑰!

人類在很大的困境中,

人類在很大的痛苦中,

我寧願身在天堂。

我行至寬闊路徑,

有天使前來,企圖將我遣返。

啊,不,我不願被遣返!

我來自上帝,也將回到上帝,

親愛的上帝將給我小小的光,

導引我向幸福的永生!

亡兒悼歌

NO.1 此刻太陽將再次照亮清晨

《亡兒悼歌》依舊是根據德國詩人呂克特的詩而創作的聲樂套曲。

亡兒悼歌

NO.4 我總以為,孩子們只是出遠門了

從這一系列歌曲中,我們不難聽出前文提到的,他對死去的兄弟姐妹的懷念與哀思。

馬勒打破了所有傳統模式,不僅僅是交響樂篇章,他創造的世界就在那兒。馬勒的音樂是深邃的、不斷擴張的宇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神話,而《原光》對馬勒的解構,正是一種跨時空的、對馬勒宇宙的偉大解讀。(涼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