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硕:A股入MSCI,牛市开启?投资者该如何行动?

马硕:A股入MSCI,牛市开启?投资者该如何行动?

文 | 马硕

马硕:A股入MSCI,牛市开启?投资者该如何行动?

入摩全称是加入摩根士丹利指数体系。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MSCI)是一家美国指数编制公司,总部在纽约,它是享誉世界的指数编制公司,其MSCI指数系列是绝大多数国际投资者紧盯的目标,也常被采用作为基准指标。截至2015年6月,全球约10万亿美元的资产以MSCI指数为基准,全球前100个最大资产管理者中,97个都是他们的客户。

本月15日,备受关注的A股入摩名单尘埃落定,234只A股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据粗略统计,仅今年由此带来的新增资金量将有160亿美元(约千亿人民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年提高。A股入摩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只是今年这上千亿的资金吗?作为投资者,投资思路应该做怎样的调整?

马硕:A股入MSCI,牛市开启?投资者该如何行动?

上市公司的国际地位上升

一些人只盯着“入摩”能进来多少钱,多少增量资金,认为6月之后将出现牛市,这种观点短视而且是投机心理。他们的逻辑简单直白:因为股票价格是供求关系形成的,资金量变多就表现为需求变大,就会推动股价上涨。但资金增加就一定导致股票的需求增加吗?这种假设就好比你把钱存到股票账户里就一定会买卖股票,但很显然这是不一定的,你也可能会选择等待时机。

“入摩”这事已经酝酿了很久,如果真会使得A股上涨,市场也会提早给出反应。如果你确定6月股市将大概率出现一轮牛市,你会什么时候买入呢?我想5月都来不及了,最好是在年初。而且一些外资确实已经提前进来了,他们不会等到6月再行动。另外,计算出来的千亿人民币规模的新增资金中,只有一小部分会在6月真正的配置进来,是那些完全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才会马上采取行动(由于是被动管理,指数成分股变更它们就要进行调整),但这部分连10%都不到(规模占比仅约5.7%);其他绝大多数最多拿指数算是“参考”,虽然这些A股被纳入了MSCI指数体系,但外资们到底什么时候买这些成分股是他们自行决定的,他们可以择时,不着急。

还有一个很容易就想到的判断方法:以前其他国家入摩后市场有什么反应,特别是亚洲国家。所以就有人分析了中国台湾和韩国的经验。它们纳入MSCI之后都对股市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但不敢说就是入摩后带来新增资金所推动的。因为股票市场是复杂的系统,由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因素共同影响其短、中,长期的走势,不同因素影响的范围和时间也各不相同。你想象一下,如果在2007年牛市顶端6000点或2015年5000点时A股入摩了,能阻止随之而来的持续暴跌吗?肯定阻止不了。

马硕:A股入MSCI,牛市开启?投资者该如何行动?

A股入摩影响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带来资金增量和长期影响A股以及上市公司的国际地位。资金增量的影响是很难判断的,因为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规模有限,占比很低,这个力量很弱;但重要的是入摩这件事本身的含义重大。如果说开发并维护了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的中证指数编制公司是我国最知名的指数编制公司,那么摩根士丹利就是享誉世界的最知名的指数编制公司。可以做一个类比:如果一个股票进入了沪深300指数,那就是一个运动员加入了省队;如果一只股票加入了MSCI体系,那就等于进入了国家队,那肯定更厉害了。

被国际大牌的指数编制公司纳入指数,就像是你写的文章被功夫财经转发了,想投资理财的人可能就会关注你,因为你已经被大平台所认可。入摩对A股的长远好处是巨大的,而且这个好处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从投资的角度思考其长期影响就是价值的再发现。外资的特点是喜欢稳健靠谱的大公司,产品优秀、已经有很高的稳定的市场占有率、竞争力很强、甚至有稳定的分红,以及比较容易判断的可见未来,他们会投资这种公司,而且持股时间往往很长。就好像是我们要投资美国股市,大家的目标也一般都是苹果、facebook、亚马逊、阿里巴巴这种大公司,外国人看我们也是一样的,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但是又看好的市场,人自然的反应就是两种:买自己听说过的知名大公司,或者是买个指数基金。

马硕:A股入MSCI,牛市开启?投资者该如何行动?

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的234只股票几乎都具备这种特征:耳熟能详,实力雄厚。入摩短期只能是增加一些资金,而增加资金对股价的影响只能说是正面的,但不能得出股价会涨的简单结论,或者换一个说法,也许你就能更好的理解这个关系:入摩将导致部分股票外资持股占比增加,但未必就会导致股价上涨。但是从长期来看,入摩对于那些想要或正在开拓国际市场的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强大的背书,是一张“你合格了”的国际标签。这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提升提供潜移默化的帮助,会导致强大的公司继续强大,赚更多的钱,股价上涨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投资者如何行动

回头看看2015年的股灾过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蓝筹与白马齐飞,到现在还是依然非常坚挺,我认为这是明显的信号,也是一种市场态度的转变。有业绩支撑,真材实料的公司的股价才能上涨,靠吹牛搞题材会越来越不好使。这让很多人无法适应。

投资者要做的就是专注业绩优良的好公司,因为这种思路从长期看,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国外的股市都不会错。如果你是投资基金那就省事了,直接买入那些估值比较低的红利指数就很好,比如上证红利指数和中证红利指数的指数基金,这些指数的成分股大部分都出现在那234只入摩名单中,不需要专门去选择有关MSCI指数的指数基金。

投资股票要比投资指数基金难得多,因为个体上市公司会消亡,但好的指数是永续的。入摩名单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聪明的投资者可以做到优中选优,如果认为自己不适合投资股票,选择上面我说的指数基金就会很适合了。但还是需要提醒几点:

❶指数成分股会变更,这是一个指数自然的更新迭代过程,现在看得到的一些成分股,不意味着以后还在其中,如果公司经营状况下滑,就有可能被剔除出指数。所以不能拿这个名单作为标准答案;

❷成分股有了,不意味着外资就会马上配置。刚才有讲到,除了少量完全被动的指数基金必须马上配置那些成分股之外,大量的资金只是用这个指数作为参考,是否要配置、什么时候配置是他们自己决定的。你拿到名单,最多只能说是拿到一些“好公司”,但还有更重要的另一半:“好价格”,需要你具体研究和跟踪;

❸还是要谈长期持有。无论是选择股票投资,还是选择基金投资的方式,长期持有的心态要建立起来。这是因为我们长期可以获得的收益,其实就是好企业的增长与盈利。如果你喜欢的是好的企业和生意,或者是这些生意的组合,那么就应该跟着这些公司一起成长,获得他们的经营收益。说到底,还是要拿股票和基金当成一个生意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