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土地流轉促增收 規模發展增效益

中國張掖網臨澤訊 “每顆娃娃菜都賣到了兩塊九,市場行情真不賴。”、“這茬菜長勢這麼好,我們的管理獎金肯定少不了。”……5月23日,在臨澤縣奇苗育農精品果蔬專業合作社的蔬菜拱棚內,處處洋溢著充滿豐收喜悅的歡聲笑語。

临泽:土地流转促增收 规模发展增效益

“頭茬菜的價格特別好,而且還供不應求,每畝地保守收入都在1萬1!”談起收入,正指揮工人收菜的奇苗育農精品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學文喜不自禁地說。

2017年3月,搶抓全縣支持蔬菜產業發展機遇,王學文與新華鎮4名農戶一起成立了臨澤縣奇苗育農精品果蔬專業合作社,投資800多萬元,流轉富強村3社26戶農戶土地300畝,新建高標準連體鋼架拱棚8個,與香港、澳門公司簽訂銷售訂單,開展拱棚娃娃菜、甘藍、西蘭花等蔬菜標準化種植,當年合作社實現銷售額160餘萬元,畝均效益均在3500元以上。

鏟菜、包裝、抬筐、裝車……走進棚內,只見大家個個忙得不亦樂乎。“老伴有病,我也年紀大了,一個人種不了,還不如流轉給合作社。”裝車的間隙,新華鎮富強村3社農戶宋自海告訴筆者,“況且家裡的9畝地到年底頂多落個1萬多,現在全部流轉給合作社,我再到基地打工,流轉費加務工費,能收入3萬9,再不用發愁種啥,收成還翻了倍哩!”

“合作社還實行‘承包制’,我們兩個人承包一座棚,如果管理得好,到年底不光5萬多的務工工資,還能領到4000元的獎金。”正和丈夫一起鏟菜的長莊村2社農戶胡彩蘭說。

“合作社集中流轉土地發展拱棚蔬菜,既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提升蔬菜質量,增加種植效益,還能帶動農戶增加收入,這可是雙贏呢。”王學文如是說。

據王學文介紹,合作社實行自動控溫、放風、捲簾智能化操作,並使用水肥一體化、保水劑等新技術,實現了機械化、精細化管理,有效降低了種植成本,而且種植過程全程追蹤,統一管理和技術指導,菜成熟後還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真正提升了蔬菜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因為蔬菜品質好,綠色安全,今年除了港澳,我們還收到了上海的訂單,光第一茬60畝娃娃菜和甘藍,就能收入60多萬元。下一茬一個月後就能移苗,到時候收入肯定少不了!”王學文滿懷信心地說。

在臨澤,像奇苗育農精品果蔬專業合作社這樣集中規模流轉土地,通過規模化發展,上接市場、下聯農戶,帶動群眾增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還有很多。該縣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提質增效為目標,搶抓農村“三變”改革機遇,大力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推廣“合作社+基地+農戶”等農業生產經營共建發展模式,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提高農業組織化、產業化、市場化水平,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渠道。目前,全縣共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768個,其中:各類種養大戶816戶,家庭農場275戶,農民專業合作社645個,產業化龍頭企業32個。(張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