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循環農業催生「綠色經濟」

“這是我們公司生產的飼草料壓塊,可以根據飼養需要添加大豆、玉米等各種輔料,用水泡五六分鐘就能餵給牛羊吃了……”近日,走進位於臨澤縣蓼泉鎮新添村的張掖天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曹希銀正為養殖戶介紹飼草料壓塊產品。

今年29歲的曹希銀2010年從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測量專業畢業後,簽入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責任公司勘察設計院工作,年薪13萬元。近幾年瞭解到家鄉大力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他毅然辭去國企工作,回鄉創業,先後幹過工程、經營過機械。今年2月,看準國家加強生態保護機遇,成立張掖天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00多萬元,建設2000平方米生產廠房、1000平方米成品庫,購進設備上馬了生物制燃料和飼草壓塊、顆粒加工生產線各1條,利用秸稈、尾菜、廢木料等加工生物制燃料和飼料。

“我們這邊秸稈飼草資源豐富,發展養殖的農戶多,但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以及全域無垃圾創建活動的開展,秸稈柴草堆放在房前屋後不僅影響環境、也不安全,加上全縣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尾菜不能有效處理利用,也會危害環境。我們把秸稈、尾菜等加工成飼料,把廢木料等加工成生物制燃料,不僅方便群眾喂飼牛羊,還把這些‘廢物’進行了有效利用,效益肯定差不了!”曹希銀說。

走進加工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忙碌,只見一堆堆秸稈、飼料等經過粉碎、加工後,成功變身為一塊塊生物制燃料和飼料壓塊。

“雖然公司現在只是試運營,但已經接到了內蒙古1200噸飼草料顆粒訂單和寧夏500噸生物制燃料訂單,高臺、民樂等地的散戶訂單也絡繹不絕。隨著公司正式運營生產,訂單肯定會更多。”曹希銀滿懷信心地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臨澤縣加快實施田間尾菜處理利用項目,建成尾菜加工生產有機肥料企業1家,採取過腹還田、直接還田、尾菜堆漚肥、田間堆肥、高溫發酵等方式,處理利用尾菜27.6萬噸,尾菜處理率達48%。統籌實施農村環境面源汙染治理,加快推進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全縣7個鎮建立“十有標準”回收站14個,71個村全部建立廢舊地膜回收網點,回收廢舊地膜2095.27噸,回收利用率達83.2%,回收廢舊滴灌帶450噸。出臺秸稈青儲、氨化、打捆柔絲等補助政策,深入推進農村秸稈飼料、燃料、肥料、菌料“四化”轉化,全縣累計修建青貯窖419座、窖容126815立方米,青貯數量達53424(噸)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6%。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綠色統防統治,減少農藥和化肥對土壤的汙染,全縣完成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應用面積42.1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