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哪些頂級工業產品是中國造不出來的?

武器正能量

隨便說一個吧。

八位半數字萬用表,Hewlett-Packard 3458A,這是發佈於1989年4月的老貨,歷史已經接近30年,但是國內沒有做出這樣產品的能力,連綜合性能接近它的簡化版,1992年發佈六位半數字萬用表34401A的都沒有。從大學公司到科研院所,真正要求高精度的地方,是沒有國產數字萬用表什麼位置的。

Hewlett-Packard最早是做電子測試設備,準確來說是可調信號發生器起家的。他們1943年就開始賣還是電子管設計的電壓表400A,之後在1989年推出了破天荒的3458A。這款數字萬用表不僅具有極高的精度,而且通過巧妙的多重斜率積分設計解決了測量精度和速度之間的矛盾,和當時的競爭產品相比從25秒一次的測量提高到了每秒6次測量,直接打出了兩個數量級的差距。

後續的簡化版34401A在精度略微降低之外基本保持了這些特色,並且由於出色的工業設計極大減輕了組裝調試和校準維修的工作量,在價格上縮減到了對手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超過一半的臺式萬用表廠商在這兩款產品推出以後玩完了。更便宜的34401A賣出了將近100萬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儀表之一,至今也代表著臺式萬用表的最高設計製造水平。

後來Hewlett-Packard的測試部門在1999年獨立成Agilent,2014年電子測試部門又分拆成Keysight,但每個認真一些的電子實驗室必備的3458A和34401A一直是它們的看家花旦。現在還打著當年Hewlett-Packard標記,少說也有十幾年歷史的二手老舊3458A依然可以賣出幾萬塊的高價,而更多的二手翻修HP 34401A依舊在各地默默服役,一點不輸給那些它們年輕十幾歲,便宜一大半的全新國產萬用表。


海邊椰子

在很多人眼中中國的工業發展是迅速的,我們的龍門吊走向全球,曾經用十幾噸黃金進口的盾構機我們也自己造的出來了,南海填島我們有讓世界都羨慕的天鯤號,但是不得不說,有些高端工業技術,我們還在摸索和學習中。大家都清楚之前討論的很熱的圓珠筆珠的新聞,其實那個不是我們造不出來,我們有技術的,但是技術成本和市場銷售不能達到匹配和平衡,進口的成本明顯比自己製造的造價低,我們幹嘛還要多花那麼多冤枉錢呢。

但鐵血君今天說的一樣東西,個頭雖小但卻棲身與高端工業技術領域,中國還造不出來,只靠進口,那就是螺栓。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螺栓,他用在不同的地方需要不同的規格、精度和抗拉強度,而且作為緊固件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它對一個設備或者機械的附加價值是不可想象的。你想想飛機上的一個小螺栓如果出了什麼問題,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啊?

那麼我們國家為什麼沒有技術造一個小小的螺栓而要從德國進口呢?

第一、我國其實是緊固件生產和需求大國,但我們都是隻生產低強度低檔次的產品,國家機器所需要的規格我們的市場還不達標,這可能也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進口,從而形成了自身的短處,2011年以來,我國鋼鐵緊固件進口額已高達年均30億美元。依賴形成的技術落後。

第二,說說技術落後,我們落後在哪兒。我國普遍進口的螺栓和螺釘都是抗拉強度≥800兆帕的,也就是說,我們的技術很難達到這個標準。這其中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比如低碳合金鋼和中碳鋼的熱處理技術。我國現在雖然鋼材產量不是問題了,但鋼材品種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存在嚴重,我國是近些年才把開發低合金鋼列入發展戰略的,之前根本沒意識到這種鋼材機構對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的關鍵性。可以說是無知造成的技術落後。

第三,說說國內市場,一些中小型企業都習慣於大量製造普通標件,中低檔螺栓,甚至以次充好。在一個都是中低檔次產品充斥的行業市場,無法發展起來,無法形成行業核心競爭力,並且在這個同時,大家還都在限制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就好比他家是小作坊,我也是小作坊,大家都是小作坊看似公平競爭,但其實毫無競爭意識,無形中拉低了市場的存活率和發展空間。但當越來越多的外企湧入中國時,大家看到了高端的螺母,才發現自己原來做的有多渣,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成本也好,技術也好,短時間都趕超不上。

但鐵血君相信,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從低碳合金鋼列入發展戰略起,我們就已經邁開了追趕西方國家高端工業技術的腳步,鐵血君相信中國工業能再次帶給世界驚喜,帶給國人福祉。

以上就是鐵血君關於小小螺栓的淺顯分析,有何不足之處,歡迎各位看官指點。


鐵血視角

中國工業目前發展形勢喜人,但是仍有很多短板,比如在航空發動機、先進數控機床和芯片。

航空發動機領域,中國長期使用俄羅斯或烏克蘭提供的發動機,用於中國的戰鬥機或轟炸機,儘管近年來發展了太行系列發動機,也開始換裝到中國現役戰鬥機上,但是性能與俄羅斯產品還有差距,這是不爭的事實。而美國空軍,已經開始研發自適應發動機,目前,空軍研究實驗室已經啟動了“自適應多用途發動機技術(ADVENT)”項目和“自適應發動機技術發展(AETD)項目。自適應發動機可以改變使飛機的通風壓力比,飛行員可以根據需要採用節油巡邏飛行模式,或是高超音速飛行

目前,中國還需要進口日本的民用數控機床,中國拿它用於軍用,比如核潛艇尾部的螺旋槳和很多精密設備的製造。如此依賴進口日本的數控機床,表明中國連日本的民用數控機床製造水平都沒有。可以說, 現階段我國數控機床先進技術的來源多數是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總體還處於技術跟蹤狀態,對消化、吸收和改進的投入遠遠不夠。

在芯片技術方面,三維芯片是高新技術是將不同電路單元製作在多個平面晶片上,並通過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s, TSVs)層間垂直互連技術將多個晶片( Die)在垂直方向進行堆疊互連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的芯片結構,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帶寬高、面積小、互連線短、支持異構集成等特點。美軍已經在研究三維芯片的高級冷卻技術,從而將芯片製造得更小,更高效。而從公開消息來挖掘,中國還沒有這類技術公佈,可以看作是技術還達不到。


利刃軍事

其實,中國現在的工業水平能製造出很多東西了。但是能達到頂級工業水平的東西卻有限。

真的是我們國家無法生產出這些設備嗎?其實也不是。我們國家的模仿能力絕對世界一流的。所以,這些設備中,有些國內比較高端的研發企業可以小範圍量產。但是,工藝水平達不到最高的水平。

對於手機和PC芯片,其實我國在算法和研發上,發展很快。比如寒武紀的芯片、華為的麒麟、地平線這個月新出的AI芯片等,可以說在算法和研發上都是高水平的。但是在量產時,仍然需要和國外的公司合作,用國外的工藝進行設計、製作、量產。所以說,我國在芯片的算法研發上,水平已經有所提高,但是在芯片設計和製作上還比較落後。當然,目前芯片設計和製作,例如CPU的生產,在技術上有兩大陣營,一是Intel為首的Bulk Si FinFET技術,另一個就是IBM為首的SOI Si技術。

在很多製作工藝或技術上,我國的起步都是很晚的,初期只能去模仿,但是模仿的多了,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新的,就會為技術加入新的自己的東西,慢慢形成自己的產品。我們需要時間,更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政府政策,去提供一個擁有“工匠”精神的公平嚴謹的製造環境。


鎂客網

我說一個最實際的例子,我公司的一個設備,一盤軸承用國產的,設備運轉最長不超過7天,軸承必定壞掉,用日本的能用一個月,最後用德國的3個月,價格分別是150元,900元,1200元,差距怎麼這麼大。


龍行天下500000000000

我以前幹採購,一個耐高溫軸承咱們所謂的四大軸承廠裝一個壞一個。高溫導致潤滑油幹了,軸承沒有潤滑就直接爆了。結果空運一個日本的,軸承要價7000,空運費就好幾萬,那次我是真正感受到了國貨當自強啊。


Black-Nberry


馬小純

我來說一個,大學學的GIS專業,有測繪工程科目,經常用到測繪儀器,有一個全站儀,一種集光、機、電為一體的高技術測量儀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離(斜距、平距)、高差測量功能於一體的測繪儀器系統。與光學經緯儀比較電子經緯儀將光學度盤換為光電掃描度盤,將人工光學測微讀數代之以自動記錄和顯示讀數,使測角操作簡單化,且可避免讀數誤差的產生。按照測量精讀可以分為0·5″ 1″ 2″ 3″ 5″ 7″等級,能達到最高零度0.5″的全球只有三家公司:瑞士徠卡、美國天寶、日本拓普康,這是測繪行業的尖端技術,國內一些大的工程需要前期測繪採集數據時,要用到高端儀器必須是這三家,才能保證測得的數據誤差達到最小。

0.5″全站儀最貴的30幾萬,便宜點的也要20萬上下,沒辦法國內的廠家根本造不出這個精度的儀器,瑞士徠卡質量最好也最貴,國內牛逼的單位基本都會採購徠卡的儀器,比如國土局,測繪院,有測繪專業的高校等,休高鐵和隧道必須用到0.5″的全站儀,不然誤差誤差大了,返工成本太高。

好像索佳也能達到這個精度了,不知道真假。


小小羅羅蛛

首先,這個問題我覺的正面回答沒啥必要,我想側面的分析一下。

第一,在過去的幾年,或者相對準確一點說大概在2013年以前,有誰會問這種問題?那個時候大多數的言論是:"這十幾億國民怎麼就研究不出個好東西,一旦到了關鍵部位都要靠進口"。"你看看德國,你看看日本,彈丸之地竟然各個領域都壓我們一頭"。"美國就更不用說了,咱們照人家美國起碼還要差個幾十年"……這是為什麼?

第二,從2013年以後,我們無論從官媒,頭條,微博還是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閒談我們更多的聲音是:"咱們國家能生產盾構機了(本人工程狗,有時候會聊一些工程有關的事)","咱們的高鐵世界最牛逼了","別人求著用我們的龍門吊","老美又有啥整不了,來求咱們了"……這又是為什麼?


第三,其實早在2004年,壕國迪拜建造哈利法塔的時候,總承包雖然是三星物產,但是土建施工和幕牆施工都是中國企業,用的設備也大多是中國本土企業研發生產的。這個世界之最的落成早在2010年就已經奠定了中國基建強國的地位了。京津城鐵在更早的2008年就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等等諸如此類耀眼的成績都是很久以前就有了的,為什麼近幾年大家才開始感到自豪?

第四,《戰狼2》為什麼票房這麼高?高到離譜。高到大家都感覺震驚,但卻又有一種說不出的合理性存在。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為什麼”到底是為什麼?

我覺得,這種種疑惑的答案就是“政府導向”。我國政府從改革開放以來,最先解決的問題是溫飽、教育等問題,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而且先富帶動後富的方針也不是針對老百姓說的。國家需要宏觀調控,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了,然後統一調配資源去幫助落後的地區。例如現在貴陽和五年前的貴陽對比,即使不能說天壤之別,也算是突飛猛進。國家調配資源給貴州省,首先發展貴陽市,部分地區享受扶貧政策,鼓勵企業在貴州發展等等(一不小心扯遠了)。那麼回到剛才的問題,我們解決基本問題後,需要做的就是繼續向前發展。所以我們要搞航母,搞航母就要搞龍門吊。我們還要搞大數據,要搞北斗,要搞龍芯,要搞空間站,同時也在搞圓珠筆。我們國家當年的四萬億讓我們成為了基建狂魔。搞基建讓我們有了最多的公路,最多的高鐵,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所以才有瞭如此方便的快捷支付、共享經濟。這十幾年來,我國政府勵精圖治,從各個方面為發展提供便利,也以各種方式謀求發展。我們需要什麼就自己做,自己研發,自己生產。局座那句話說的很恰當“中國配套”。

終於,在近幾年,政府拿到了比較滿意的成績單,可以拿給人民來看了,可以好好宣揚一下我國的綜合實力了,可以讓國民為祖國感到自豪了,可以離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進一步了。這個時候,誰不想好好曬一曬成績單呢?所以就有了近幾年大家經常會看到的“中國智造”。

然而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富強,這是一個國民最基本的愛國情懷,看到無數諸如此類的宣傳,當然感到無比自豪:終於不用再受氣了,終於別人來求咱們了,終於我們也揚眉吐氣了。

這個時候的國民自信心空前高漲,近百年來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受到過太多的委屈和侮辱,他們需要宣洩,需要一些激情澎湃的東西。《戰狼2》無疑是一部應運而生的電影,既符合了主旋律,又宣洩了人們的心聲,而且又的確是良心製作。此片不火,天理難容。


kuatoo

中國世界第一,大飛機,高鐵,輪船,橋樑,都是高精尖。小到圓珠筆鋼珠,中國工業沒法說,中國的法律越來越健全,特別是勞動法,那是專門保護老百姓的。民工每天8小時五險一金。工資每月打卡。比公務員強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