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也要做動漫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

困困的169338044

題主在問題補充中,提到了不少一般認為由於資金不足會給動畫帶來的各種問題,而且最後提到了,“回本”的問題。

其實,題主所看到的,大部分是日本的動畫作品,而日本動畫,其製作方式,是相對有特色的“製作委員會”模式。起初,在日本泡沫經濟破裂時期,動畫領域又迎來一輪創作高潮的歷史時期中,應運而生的“製作委員會”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問題,讓參與製作委員會的各方,分擔風險,共享收益。但數十年的發展,行業內和外部環境,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給製作帶來活力的制度,越來越成為制約創作的瓶頸。

原來製作委員會,集合了複數的金主,讓實際製作動畫的動畫製作方,有了足夠的資金保證,同時,多頭出資,也使得單個的出資方,不至於負擔太大的資金壓力和風險壓力。但後來,資本的集約與對話語權的索求,使得真正的動畫製作方,越來越淪為“拿錢辦事”、“計件領薪”的承包方。而行業內的不正當競爭和混亂的標準,使得“承包費”也越壓越低。二次外包、海外外包等,使得質量越來越不可控。

其實另一種角度看,動畫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崩壞,質量難以保證的情況,恰恰證明這是處於一個“止損”的過程——正是由於這點錢,只能辦成這種程度的事。另一方面,這也說明,那個“底”已經保了。

雖然常常有人喊日本動畫“業界藥丸”,但畢竟這還是個較為成熟的市場。除了動畫碟片的銷售,動畫還有其他很多盈利模式,或者說,動畫碟片本身的銷售額,甚至在很多時候也不是主要的盈利模式。

文:桓徆


橙心社

我是66號6樓,和你一起遨遊二次元世界。

有些動漫製作到後期出現畫風崩壞,一方面是作畫監督不給力,放鬆了品質要求。另一方面,也主要是因為缺錢問題。

動畫製作確實是一個燒錢的行業。日本一集30分鐘動畫的製作成本大概是1000萬日元,約合60萬元人民幣,看上去不多。但是製作這一集動畫帶來的預算赤字大概是成本的20%,也就是一集要虧損將近12萬元。

而且,有的動畫片為了能夠在黃金時段播出,甚至會向電視臺倒貼高額贊助費,虧損額就高了。而電視臺方面,一旦動畫片收視率很差,就會毫不猶豫地將動畫腰斬停播。這樣一來,先期投入的以上費用都會打水漂。像《宇宙戰艦大和號》和《新世紀福音戰士》這樣的神劇,當年首播時都遭遇過這樣的尷尬情形。但不是每個動畫都能像它們一樣幸運,後來還能靠粉絲口碑翻身。

所以,動畫製作確實是燒錢又很高風險,一不小心就容易收不回成本。這一點事先無法預計。因此,日本普遍採取製作委員會的方式,幾家公司共同出資分擔風險。但即便如此,一些動畫在製作到一半的時候,由於人氣不高,預計難以收回成本。製作委員會為了減少損失,就會降低動畫製作的品質來控制成本。

比如,聖鬥士冥王篇以OVA形式製作了31話。其中,最開始的冥王十二宮篇的13話,製作異常精良,不少場景甚至帶3D效果。但是到了冥界篇前後章和極樂淨土篇,畫面水準就大跌。原因也還是因為在中國、歐洲等地大熱,但是在日本國內人氣一般,製作委員會不捨得繼續高額投入了。

所以並不是製作方明明沒錢還要硬充胖子,而是作品人氣不行,為了控制成本減少損失而降低品質。


66號6樓

其實每一部動漫,都是工作人員的心血,從前期策劃到最後的成品,他們都付出了時間和巨大的努力。可以說一部動漫作品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如果因為沒有錢就讓作品夭折,是每個人都不想看到的。他們會用僅有的資金,和自己最大的努力讓作品問世。但是資金的不足,必定人員肯定不夠,則動漫的畫質,角色走向,動作的流暢度都會差強人意。比起質量差被觀眾吐槽,白白付出的時間和努力更讓他們在意。還有如果一部動漫完成併成功放送的話,無論多少都會回收一點成本。比起時間和金錢白白浪費,他們會盡力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