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元凶,原來就是這兩個字

(美)尼爾瑪拉·威爾遜 翻譯:孫開元

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康復是很不容易的,而瑞茨曼不使用藥物、電擊或其它任何物理方法,只用心理療法就治癒了病人,這讓她的成就更加為世人所矚目。

造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元兇,原來就是這兩個字

在瑞茨曼生活的時代,沒有精神病學家真正認同過“孤獨是精神疾病的罪魁禍首”這一說法。但是今天,瑞茨曼的論文《論孤獨》成為了心理學界研究孤獨的基礎教材。這一風潮的出現原因明顯:孤獨如今已經成了一種公共健康殺手。在整個現代世界,所有階層的專業護理人士都在談論著人們普遍存在的孤獨感。有研究顯示,在45歲及以上人群中,有近40%的人感到長期孤獨,這一數字遠遠高於十年前20%。憑藉著社交網絡,我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密集交際網,但諷刺的是,我們卻生活在祖先們想像不到的孤獨之中。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接觸的人越來越少,相聚越來越少。即使在聚會時,我們與他人的相處也不再和以前那樣親密和輕鬆。在過去的25年間,人們所擁有的“知己”在減少。

造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元兇,原來就是這兩個字

致命的孤獨

更糟糕的是,孤獨不僅會讓你感到失落,大量研究發現,孤獨甚至會要你的命。

從本能上講,我們向來知道孤獨會加速死亡,但是我們一直沒有證據證實這一觀點,而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現在,這兩個問題都已得到了科學的解釋。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眾多心理學家橫跨生物學領域,深入研究人體細胞和神經的工作方式,後來得出結論,確如瑞茨曼所說,孤獨能夠引發多種疾病。

現在,孤獨的致命性已經被列在和吸菸一樣高的位置。最近一項“元分析”結果顯示,孤獨對人早逝的影響程度是肥胖症的兩倍。這項研究發現,極度的孤獨會把一個人早死的可能性提高15%。

孤獨會嚴重影響健康,原因在於它會對於身體造成可怕損害。孤獨可能引起的身心疾病包括:抑鬱症、痴呆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甚至癌症——孤獨者的腫瘤增長得更快。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孤獨會導致人體系統運行失常。它會傳遞錯誤的激素信號、升高血壓、嚴重損害免疫系統、干擾控制人類行為的基因分子,因此還會影響到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在焦慮症、抑鬱症和其它一些心理疾病患者中,約有60%的人承認有孤獨感。

造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元兇,原來就是這兩個字

研究發現,孤獨者有高於正常值的血管阻力,原因是他們肌體組織發炎,導致了血管狹窄。血管阻力超標會引起高血壓,並且增加心臟輸送血液負擔。長此以往,就有發生心臟病的可能。

孤獨還損害人體休養精、氣、神的要務:睡眠。睡眠可以為人釋放白天所受到的種種壓力,而孤獨卻會減弱睡眠的休息和養生的功效。孤獨者的容易出現斷斷續續,而且更多是淺睡眠,白天比別人更容易疲勞。研究者發現,這種情況在老、中、青年人中都會出現,而且從長期來看,低質量睡眠對於身體的負面影響是一個累積過程。在睡眠紊亂患者中,50%的人有孤獨感,正所謂“孤枕難眠”。

另一項研究發現,孤獨者更容易患上抑鬱症、慢性疼痛和疲勞症,這三種症狀互相推波助瀾,不但會降低人的生活質量,而且會給人減壽。

孤獨者患上這三種症狀時,病情發展更快,其中原因尚無定論。但是不要否認的是,孤獨者會陷入情緒低落的漩渦,導致這三種症狀加重,反過來又會讓他們更感孤獨,由此進入惡性循環。

造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元兇,原來就是這兩個字

孤獨對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還有另外一些超越心理範圍的影響,如果你生活在孤獨之中,可能會比其他人更早需要去老年公寓。你可能不很喜歡運動,出現肥胖。你承受大手術的能力不如別人,也容易出現激素失衡。

但是孤獨為何會對健康有如此嚴重的損害?一種解釋是,人比大部分其它哺乳動物都更需要交往,為了發展科學家所稱的“社會腦”,我們就必須善於合作。自古以來,人們要想吃到烤肉,就要找人拾柴看火;要想在野外打到大獵物,我們不但要有強健體魄,還要與他人合作。久而久之,形單影隻就成了一種危險的象徵。於是,當我們離開可信任的親朋好友,在外面遇到了不友好的人,就會感到緊張。所以我們面對孤獨時,大腦會進入自我保護模式。人在清晨時,皮質醇水平會提高,這是一種緊張激素,因為人們將要面對白天的壓力。

一天生活結束時,大腦的高度緊張狀態並沒有立刻結束。打個比方,如果你在白天一個人拿著木棍出去打獵,晚上回到家放下木棍,野獸就在外面,孤身一人的你多麼危險。這就是大腦不允許你進入深睡眠的原因:如果你睡熟,會有不安全感。甚至即使房間裡還有別人,只是你感覺孤獨,安全感也會大打折扣。其結果是,你的睡眠質量差,身體依然處於高度警覺狀態。

有些時候,一個人獨自生活,並不一定就會受到孤獨的困擾。獨自生活可以有大量時間與自己相處,很多人能夠安於享受一定時間內的單獨生活。相反,一個人即使過著集體生活,但是感覺與他人格格不入,也會產生孤獨感。

造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元兇,原來就是這兩個字

怎樣擺脫孤獨感?

我們現在知道了孤獨的種種危害,那麼我們應該採取什麼對策?你可能會想:“去社交網站,那裡人多。”答案不是這麼簡單(有研究顯示,長期那樣做或許還會加重孤獨感)。相反,嘗試下面幾個步驟,你就能擺脫孤獨的糾纏。

1.認清問題原因。很多內心孤獨者持有否認心態,他們甚至會對自己隱藏孤獨感,以各種辦法掩蓋自己的內心空虛。他們也許會看電視、逛商場、泡網、泡酒吧,或者是以藥解憂。他們還可能會不停忙碌,若有其事般地投入瑣事和各種娛樂活動中。但是這些都不會真正解決問題,經不住時間的考驗。

相反,要選擇與孤獨“和平共處”。承認孤獨的存在,逐漸認清它對你的生活的衝擊。提醒自己,孤獨是人生經歷的一部分,大多數人或早或晚會遇到。你在孤獨中會感到痛苦,這是人所共有的痛苦。你會慈悲於飽受孤獨折磨的其他人,也要懂得善待自己。

事實上,孤獨是一種重要信號,表示你與他人的關係不像你期望的那樣親密、給你支持或讓你快樂。所以,孤獨感能夠讓你發現這些問題,並且致力於糾正它們。

2.認清自己的失落。是的,“糾正”孤獨離不開將更多的人際交往納入你的日程表。但是你需要的是何種“人際”,又怎樣進行交往?簡言之,答案就是“朋友”。不過這個詞的意義如今有了微妙變化,一個人在臉書網會有3000個“朋友”,但這並不是應對孤獨的答案。最重要的,不是朋友的數量,而在於你和對方關係的質量。只要寥寥幾個牢固而親密的朋友,就足以讓你擺脫孤獨。

造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元兇,原來就是這兩個字

研究發現,為免於孤獨,你需要三種健康的關係:

知己關係,來自於一個在你的生活中能夠接納你的存在的人,你們能夠彼此信任,你們能把各自的秘密講給對方。

親朋關係,來自與別人面對面的、於雙方有利的交流,比如和親朋好友共度愉快時光。

集體關係,來自於高於自身的公共事業。典型的是你為他人做奉獻的時候,比如你當一名志願者,付出時間和精力服務於需要幫助的人。

需要記住的是,這三種關係同時存在才能讓你沒有孤獨感。如果只有一、兩種關係,你依然會感覺生活中有所欠缺。

思考清楚自己在生活中真正欠缺了什麼,這一點也很重要。我在做心理諮詢時,一位客戶告訴我,她和朋友們訂了不少計劃安排,但仍然沒有消除她的孤獨感。“我想要的是另一個人的安靜存在,”她說。她所渴望的,是有個人能在家裡陪伴她。你對自己欠缺的東西越清楚,越是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3.主動擴大交際圈。多一些出頭露面、籌劃未來、參加一項課程、分享東西、花一會兒時間聊天、言而有信;與以前的大學校友和同事要保持聯繫;遵守家裡的傳統習俗。

造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元兇,原來就是這兩個字

除此之外,找找附近社區,看是否有聯繫的機會。現在,“友情團體”在增多,社區和各種協會也會組織各類活動。如果你的附近沒有這些活動,你可以主動發起一項活動,響應的人會逐漸多起來。在印度等一些國家,一些心理醫生和熱心人士成立了各種幫扶團體,專門為內心孤獨的人提供幫助。

4.以安全為重。想得到知己,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交友使一群極度孤獨的人相聚一起,進入的卻可能不是一個安全之地。比如在網絡徵婚中,你就不能毫無顧忌。加入一個團體,也要注意它的活動是否有益身心。

5.輕鬆面對。長期孤獨的人非常想與人交往,有時卻會因為心理壓力大而事與願違。美國心理科學協會主席、心理學家約翰·卡喬波用30年時間對人的孤獨進行了研究,他說:“孤獨的人與人交往時,往往會因為表現過火而讓對方望而卻步。所以與人交往時要明白,交往是於雙方有益的事情,這樣你就會表現得更為得體。比如參加一項公益活動時,你要保持輕鬆。你是在幫助別人,並且環境和諧,你會發現人們對你的欣賞和感激,從而擁有真正的充實感。你與別人的交往不是單方向的索取,而是互利互惠,心情輕鬆,交往才會有快樂。”

6.不要擔心受挫。交往是兩個人甚至更多人的事情。我們的付出能感動對方,但並不能保證我們與對方一定能建立深厚友誼。要記住:不是所有人都和我們投緣。所以如果發現你與對方沒有共同語言,你要勇於放棄,繼續尋找和你志趣相投的朋友,這對於你來說是明智之舉。不要覺得“我選中了這個人,就必須要把友誼撐下去。”

即使在孤獨中,也要有所選擇地結交益友,不能飢不擇食。這一點可以說知易行難,但是很重要。

7.以現實為基礎。網絡中的交往,再親密也是有侷限的。你可以在網絡上與朋友、寵物、甚至是上帝交流,以滿足你的強烈需求。但是正如卡喬波說:“虛擬世界永遠無法彌補你在現實生活中的欠缺。”

造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元兇,原來就是這兩個字

8.擺脫負面思維的怪圈。最近一項研究顯示,長期孤獨者可能會產生某種錯覺,對別人抱成見,長此以往,他會覺得受到了別人的敵視、攻擊或鄙視,因而變得敏感。其實,這些都是他的猜疑。比如,一位同事看上去比以前安靜了,孤獨者會懷疑對方是因為冒犯了別人而心虛,或者是故意冷落自己。

孤獨者受到傷害時,痛苦會更深,於是為了防備受到傷害,孤獨者就會對別人避而遠之。孤獨者阻斷了與他人的交往之路,於是會越發孤獨……

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了負面思維的怪圈,無法將有意義的關係保持下去,可以找心理醫生諮詢,醫生會幫你重新以正確角度看待這一問題。

要想擺脫孤獨感,你需要付出努力、勇氣和一躍而起的信念。近幾個世紀以來,很多詩人、哲學家和影視製作者一直在以藝術形式描述孤獨對於人們身體和心靈的殘害,科學家們最近對於孤獨的最有意義的研究,也許就是通過最具科學性的方法,證實了這些藝術家對於孤獨的看法是完全正確的。正如20世紀英國詩人奧登所說:“我們要麼彼此相愛,要麼死亡。”

造成精神疾病的主要元兇,原來就是這兩個字

小測試:你有多麼孤獨

我們所有人都會在一定時期內感到孤獨,這是人所難免。我們將其稱為“急性孤獨”。與之相反的是“慢性孤獨”,也就是長時期的孤獨感。

下面是美國加州大學專家們常用的一個小測試,測試一個人的孤獨程度。測試包含10小問題,每個問題有四種選擇答案:1=從不 2=很少 3=有時 4=總是

1. 你獨自一人做很多事情時, 是否經常感到孤獨?

2. 你是否經常感到找不到一個說話的人?

3. 你是否經常感到無法忍受孤獨?

4. 你是否經常感到沒人理解自己?

5. 你是否經常希望接到別人的電話或信件?

6. 你是否經常感到自己完全孤單?

7. 你是否經常感到自己無法和周圍的人們交往和溝通?

8. 你是否經常感到自己渴望一個伴兒?

9. 你是否經常感到難交到朋友?

10. 你是否經常感到別人在否定你、排斥你?

把你對每個問題所選的答案數字加起來,就是你的總得分。

20分:這項測試的平均得分,表示你是一般孤獨。

25分或更高:表示你有較高程度的孤獨。

30分或更高:表示你非常孤獨。

(譯自印度《健康與營養》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