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字关注“燃烧的岛群”,我们不做他人文章的搬运工,只提供准确的历史依据和独到的见解分析,用地缘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来讲述历史和旅行的精彩!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1. 军博展馆里的小萝莉CV33轻型坦克,位于负一层陆战兵器区

作为陆战重型兵器,坦克永远是吸引目光的明星。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坦克展区,首先可见的却是一辆不足一人高的小萝莉坦克——意大利制造的CV33(标牌标注如此)。由于这部小家伙没有可旋转炮塔,也远没有其他坦克的高大威猛,大多数游客只是匆匆一瞥而过,最多也只是惊奇于其袖珍的尺寸。但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初期,萝莉型坦克却大行其道,甚至在二战初期,萝莉坦克还是战场的主角之一。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2. 国外博物馆中的FT-17,注意其前方打开的驾驶员舱

如果要给这类超轻型坦克找个鼻祖,那么法国雷诺FT-17当仁不让。英国人发明的初代坦克基本上就是照着陆地巡洋舰的款式定制,火炮、机枪、乘员都是越多越好,目的就是突破对方设防坚固的战壕,德国人沿着这个思路搞出来的初代坦克也继承了这个风格,反而是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法国人拿出了在当时最“离经叛道”的设计。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3. 一件反映FT-17轻型坦克越过堑壕的模型作品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4. 两名乘员在雷诺FT-17坦克内的操作姿势

经过两年的设计完善,FT-17在1918年3月开始装备法军,典型的FT-17配备一门37毫米短管火炮(备弹237发),或者一挺8毫米机枪(备弹4800发)。截止一战结束,FT-17的生产总数高达3187辆,是当之无愧的“暴兵”之王。与其他国家建造的重型坦克相比,FT-17建造迅速,战斗力也不俗,通过数量优势既可以增加火力点,又有效分散了每辆坦克所承担的风险,加大了战场生存几率,为一战后的各国所推崇。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5. 苏联仿造生产的FT-17

包括美国、日本、苏联、中国在内的二战主角们都采购和使用过FT-17,并加以改进为本国的后续装备。在中国,奉系军阀张作霖最有眼光,利用外购和接受日本转赠的FT-17轻型坦克,装备形成中国第一支坦克部队——“铁钩子战车队”。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6. 第二次直奉大战中亮相的奉军FT-17坦克

1926年,奉军坦克参加了数次的直奉大战,有战果也有损失。到1931年918事变之后,残存的奉军坦克中有12辆被日军俘虏,张学良将最后剩下的两辆FT-17送给南京政府,奉军坦克部队至此彻底消亡。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7. 奉军采购使用的FT-17主要是装备机枪的版本

虽然诞生于一战的FT-17在后来看来仍显得十分原始,其最大速度不超过10公里,最大行程仅有40公里,装甲仅有6-22毫米,但是由FT-17开辟的这股轻型坦克风在欧美国家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和仿效。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8. 保存在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的卡登-洛伊德VI型超轻型坦克

1920年代中期,英国人约翰·瓦伦丁·卡登(John Valentine Carden)和维维安·罗伊德(Vivian Loyd)开始共同设计超轻坦克,之后二人的卡登·罗伊德拖拉机公司连同其坦克设计一起被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收购,二人也成为该公司的设计师。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9. 国军装甲兵团第2连装备的卡登·洛伊德水陆两用坦克也属于轻型坦克

直到1927年推出卡登·洛伊德VI号后,该型超轻坦克才得以大批量生产。VI型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2.46/1.75/1.22米,全重1.5吨,装备一挺7.7毫米维克斯重机枪。到1935年停产为止共生产了450辆,还被出口到欧美亚十几个国家,包括中国和日本。卡登·洛伊德超轻坦克是早期超轻坦克中设计最成功的,并成为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苏联、日本、法国和德国等国生产超轻坦克或轻型坦克的设计模板。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10. 装备两个小型机枪塔的维克斯MK.E.的A型轻坦克

差不多同时期的1928年,维克斯公司设计建造了MK. E.型轻型坦克,乘员增加到3人,全重在7吨左右,有两种配置,A型安装两个较小的机枪塔,B型安装一个双人炮塔,装备一门47毫米短管榴弹炮和一挺共轴的7.7毫米维克斯机枪。MK.E的B型首创的双人炮塔极大分担了轻型坦克车长的工作,为后来的轻坦设计指出了正确方向。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11. 中国采购的英制维克斯MK. E的B款炮塔型号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国民政府向维克斯公司采购了一批维克斯MK.E.的B型号坦克,组成了装甲战车团第1连,参加了抗战(关于国军装甲兵团的战斗故事,详见 )。应该说,在当时装甲兵团的三个连里面,第一连的英制维克斯应该是最有战斗力的。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12. 苏制T-26轻型坦克,苏联改造了主炮和炮塔上的无线电线圈

维克斯MK.E.型坦克的苏联兄弟就是名气更大的T-26,苏联人换装了自己生产的45毫米坦克炮和共轴机枪,加入了一圈无线电天线线圈,造型上霸气了很多。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日军的萝莉坦克94式超轻型坦克就是在1933-1934年间,由日野汽车公司以“卡登·洛伊德”Ⅵ型为基础研制而成,正式名称是94式轻装甲车。其长宽高分别只有3.08/1.62/1.62米,全重3.45吨,最大速度4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 208公里。乘员2人,装备一挺6.5毫米或7.7毫米机枪。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14. 日军94式超轻型坦克最著名的照片拍摄于进攻南京中华门

94式问世后被定义为一种步兵支援武器而被配置给步兵师团,通常一个师团配备一个轻装甲车中队(6-10辆94式),主要遂行侦察任务。但在集中使用的情况下对付缺乏反坦克手段的国军,仍有一定效果。如1937年12月,由日军藤田、井上和宫川坦克队装备的50余辆94式超轻型坦克,集中支援步兵围攻南京城,留下了后来流传广泛的日军坦克围攻南京的照片。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15. 现保存于中国坦克博物馆的94式,1989年11月5日在河北大清河打捞出水

未来的二战坦克强国德国也是从萝莉坦克开始练级。 1932年设计,1934年投产的一号坦克长宽高分别为4.02/2.06/1.72米,全重5.4吨,乘员2人,装备仅有两挺7.92毫米MG13机枪,最大速度37公里/小时,最大行程145公里。值得一提的是,一号坦克标配了一台FuG 2型电台,这是各国早期坦克里少有,说明了德军对于坦克协同作战的高度重视。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16. 1936年国民政府进口并装备装甲兵团第3连的一号坦克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17. 德国非洲军装备的一号B型坦克

本文的隐藏主角,二战轴心国三强排名末尾的呆萌意大利不甘心军事落后。而同样是一战后英伦岛上设计的超轻型坦克的兴起,让意大利人也随之心动,于是以卡登·罗伊德Mk. VI型为原型,意大利人先是设计出1.7吨的CV29(这个重量比许多现代的轿车还要轻),后经过改进于1933年定型生产CV33。CV33超轻型坦克的长宽高分别仅为3.2/1.4/1.28米,战斗全重3.2吨,装备双联装8毫米的布雷达38型机枪,火力并不弱于德军的一号坦克。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18. 意大利阅兵式上的CV33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19. 蒋介石等人在检查第200师装备的CV35

中国国民政府同样采购过一批CV33/CV35型意大利制超轻型坦克,用于装备国军唯一的机械化第200师,这批20辆CV35参加过国内的长沙会战、兰封会战和入缅作战,有战果也有损失,直到1947年内战中,仍有一些CV33的身影。在军博中展览的这辆CV33/35,就是1949年解放上海时被解放军缴获的国民党军的残余装备。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20. 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胡宗南部占领延安照片,注意左侧两辆CV33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图21. 美军在伊拉克找到的CV33,估计仍可运作

军博里的藏品博大精深,值得军迷去仔细考究,本文为本系列第三篇,前作详见

1、

2、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燃烧的岛群”!


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三:战场上的小萝莉——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https://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key=3A272829FC8C700FA7CC8B1FDEBECD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