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多篇SCI,成果被国际认可,兴庆湖畔又走出一个女神学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于每一个在学海中徜徉的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的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考试,每一个实验,每一场科研都是学习热情与激情的考验和释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踏进西安交通大学,在美丽的兴庆湖畔,可以看到认真研读书籍,来往穿梭于教学楼、实验室的莘莘学子,他们无惧艰难险阻,勇于砥砺前行。化工学院2015级化机系硕士研究生朱璐莹,也是其中一员。

朱璐莹,是西安交通大学吴震副教授的得意门生,在是师弟师妹眼中也是女神一般的存在。学弟学妹们总称朱璐莹既是善良大方的女神,也是对科研问题无所不知的师姐。朱璐莹是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94化机思源接力社会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的获得者,还获有优秀研究生、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发表多篇SCI,成果被国际认可,兴庆湖畔又走出一个女神学霸

昨日种种,荆棘塞途

她曾因觉得自己资质平庸而心生自卑,她说,“过去的大学四年已成为遗憾,未来的三年要对得起自己!”她这样告诉自己,或许犹如精卫填海一般,能做的很少,但是一定要坚持下去,为自己换一个不一样的未来。走出自卑的泥淖,用更多的努力耕耘来追赶,研一课业繁重,但她坚持每天到教研室查资料、读文献、学软件,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尽快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她常说,“与待在寝室相比,她更乐于穿梭在学校自习室和教学二区的教研室。”她从不觉得这样很辛苦,反而乐在其中。在不断的学习与科研中,朱璐莹在心理上收获了愉悦感和满足感,也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找到真实的自己。相比其他很多同学,她已经领先了一年的光阴。

功夫不负有心人,朱璐莹在JPCC、IJHE、JAC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参加世界氢技术大会、新能源与未来能源国际会议、中国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等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多次。

发表多篇SCI,成果被国际认可,兴庆湖畔又走出一个女神学霸

今日种种,认真耕耘

在朱璐莹心中,有一个不变的信条,“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尚且能溃于蚁穴,更不要说对于科研过程,细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她便跟随导师在实验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无论是实验前穿戴实验服、白手套等的准备工作,还是每一步实操,导师都十分注重。导师对待对科研细节的一丝不苟深深感染了朱璐莹,影响到了她学习生活中的各各细枝末节。例如,在发邮件时,格外注重邮件格式;在发消息时,注重表达得体和注意错别字;在交材料时,注重材料完整、叠放整齐、排列有序;在修改论文时,她字斟句酌,多次检查,不放过论文书写和排版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无论做什么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哪怕没有人会注意到。”这是朱璐莹始终坚持的科研和工作态度。

发表多篇SCI,成果被国际认可,兴庆湖畔又走出一个女神学霸

明日种种,来者可追

她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取得了以她这个年龄来说足以令人为之一振的成果 。在研究生阶段的工作中,凭借不放弃、不服输的精神,日复一日的搞研究、做实验,她提出了双非金属和过渡金属-非金属共掺杂的方法以改善镁基储氢体系的热动力学性能,并基于第一性原理预测其吸放氢性能及反应路径;发现了掺杂元素与镁基主体元素之间存在互动协同效应,有效降低了镁基储氢体系的热稳定性、氢解离能和脱氢温度。她的研究结果为先进储氢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理论指导,对实现车载氢源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已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

发表多篇SCI,成果被国际认可,兴庆湖畔又走出一个女神学霸

“你现在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收获,但不要灰心,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她这样告诉自己的学弟学妹,她的这句话就像在说自己一般,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劲在科学研究的这片泥土中扎根汲取营养,她的收获恰似丰收时节的硕果累累。往事已经尘埃落定,可是未来却还是一张任由描绘的白纸,她将自己看得很低,扎的很深,终有一天她会破土而出,绽放在科研的百花园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