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蘇之間的一場戰爭,為何害得中國永久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清朝末期,東北的大片國土,被俄國人以種種藉口據為己有,有的是明搶,有的是暗偷,由於清廷的腐敗無能,俄國人的這些花招每每都能湊效。

日蘇之間的一場戰爭,為何害得中國永久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比如位於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敬信鎮防川村的張鼓峰和沙草峰,歷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隋唐時期,防川是舉世聞名的“日本道海上絲綢之路”。16世紀後期,沙俄越過烏拉爾山,侵略黑龍江流域,結果被清軍打敗。18世紀中期,沙俄在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同時,也趁火打劫,再次出兵,強佔了黑龍江流域的大片土地,並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俄璦琿條約》及《中俄北京條約》。這兩個條約掠奪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日蘇之間的一場戰爭,為何害得中國永久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但是,沙俄在與清政府1858年簽署《瑗琿條約》時,故意借條約不同文本偷偷把這一地區竊取。條約中文文本顯示,按條約中劃定的國界,張鼓峰和沙草峰是中國領土。狡猾的俄國代表,在《條約》的俄文文本則把張鼓峰和沙草峰劃歸了沙俄,此後,他們以此為依據重新繪製地圖,直接將這一擁有寬闊出海口的戰略要地竊為己有。沙俄將圖們江入海口北岸約十五公里的地段劃為已有,大清東端陸地和海洋失去了聯繫。

日蘇之間的一場戰爭,為何害得中國永久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雖然如此,中方始終沒有認可他們的小偷行為,依然主張張鼓峰和沙草峰及其附近地區為我國固有領土。甚至到了偽滿時期,偽滿洲國也認為張鼓峰和沙草峰是自己的領土,把它劃入了琿春縣界。

日蘇之間的一場戰爭,為何害得中國永久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偽滿的這種做法,是秉承日本人的旨意。日本霸佔東北後,其野心不僅僅的侷限在中國,西伯利亞豐富的資源,也成為了日本人的目標,蘇方也洞悉日本人的野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蘇日在我東北邊界爆發了一系列的衝突。

日蘇之間的一場戰爭,為何害得中國永久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1938年7月末8月初,終於引發日、蘇兩國圍繞著張鼓峰、沙草峰的控制權之戰,史稱“張鼓峰事件”。戰爭於7月30日打響,雙方不斷將兵力投入到戰爭中。8月5日前,蘇軍就集結了15000餘人、237門火炮、285輛坦克,另有250架飛機支援蘇軍部隊行動,至戰爭結束,蘇方一共投入的兵力達23000人。由於當時的日軍正在組織武漢會戰,東北的兵力不太充裕,但也組織了37門火炮及近7000人參戰。

日蘇之間的一場戰爭,為何害得中國永久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較量,勝負很快就見分曉。張鼓峰事件最後以日軍的失敗告終,蘇軍則趁機進佔全部張鼓峰,將其劃為“蘇滿(中)界山”,並將其在洋館坪一帶的控制區推進到圖們江邊,中國因此永遠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僅給中國居民留出一條通往防川的狹窄“通道”。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