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唯美古诗《花下醉》怎么赏析?

信陵君无忌

李商隐是晚唐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拥有读者最多的诗人之一。

他的这首花下醉全诗如下: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在一个美好的春日里面,诗人去郊外寻访群芳,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喝得大醉。夕阳西斜之时,倚靠在树上沉沉的睡去。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诗人又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前面两句热闹非凡,这两句却是以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去酒醒,孤独感袭来。诗人对花的喜爱却丝毫未减,而是点亮了红烛独自欣赏残花,爱花就接受它的盛开也接受它的凋零。


想要理解这首诗,应该理解几个词语。

扬雄甘泉赋中写道:噏青云之流瑕兮。汉书注曰:瑕,日旁赤气也。瑕与霞通用,这里指美酒。

苏东坡有一首诗:更烧高烛照红妆。便于化用李商隐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这首诗写的很自然,但是李商隐内心却是无比的苦闷,冯浩在玉溪生笺注里面写:最有韵,亦复最无聊。


李商隐的一生宦海浮沉,写这首诗的时候可以说是人生的最低谷时期。这段时间,李商隐的生活十分地寂寞颓废,终日与酒为伴,闲来无事赏花赏月或者秉烛夜游。


诗书君

这首诗是李商隐因母丧而去官闲居永乐,在闲居期间所作,较为出色,且来看:

全诗:

花下醉

唐代: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白话文:

寻得芳菲时已经醉了,独自依着树而眠不知不觉日色已晚。

客散酒醒后已是夜深时刻,这时候又持红烛欣赏残花。



浅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这两句流露出 一种酣醇满足之意,诗人爱花,便去寻花,随后又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竟不知不觉地“醉”了。“不觉”二字寓意深广,笔意极为超妙。“流霞”,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之意。这里用“醉流霞”,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读到此处更可以想象出花的美丽之形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由倚树而不觉沉眠,再到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有序。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酒已醒,夜已深。这两句又与前半夜寻芳时热闹欢欣的情景截然相反,孤独之感重又袭来。但诗人对花的喜爱却丝毫未减,想要趁着这夜深人静无人打扰之时,再秉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对花之痴迷已显露无遗。而“红烛”与“残花”又进一步地构成了对比,更显花之残。或许诗人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所以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进一步的表现,同时也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怜惜之情油然而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使之散发出一种凄美之感,深深感染着读者。



这是一首诗全篇围绕花来写,先以寻花开篇,接着沉醉花中,最后写酒醒赏花,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言浅意深,耐人寻味。


一号诗巷


李商隐因母亲去世,情绪低落,在闲居期间,生活十分寂寞与消沉。栽花植树,终日以酒为伴。这首“花下醉"就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一首小诗。

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

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

是一首对花痴迷陶醉的小诗。因为爱花,独特寻“芳"。诗人即被醇香的酒所醉,又被美丽的花而陶醉。倚着树沉睡到夜深。客散酒酲已是深夜,趁花尚未被风吹尽,深夜起来举着红烛看花,在夜色朦胧之中,红烛摇曳,将即将调谢的残花衬托的更加娇艳无比。席散人离,顿时伤感无比。手持红烛,赏着残花。夜深酒醒后的“赏"是诗人“醉"的更进一步表现。写出诗人生理上的醉与心里上的“醉"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展現出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美丽的花是隐约朦胧的梦境。

这首诗是诗人在人生最低谷时,母亲去世,辞官闲居。寂寞退废,以酒为伴。夜深酒醒举烛赏花而作。把残花写的赏心悦目的“美".,而对美的陶醉,委婉透露出对自己身世沉伦的伤感,人能不能也向这残花一样在逆境中放出光彩呢?李商隐的诗朦胧悱恻缠绵,委婉反衬,读后总让人触景生情,回味无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