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晚年是個昏君嗎?為什麼說唐太宗晚年是個昏君?

河苦

李世民27歲發動玄武門事變,隨後登基稱帝。之後當了22年的皇帝,李世民前期可以說是明君的典範,但是“屁股決定意識”——有什麼地位,就是什麼脾氣。人有多大權力,就會有多大的獸性。李世民也不例外。



窮奢極欲;

李世民執政的後期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大興土木,只為自己一人聲色犬馬。並且樂此不疲。他在長安、洛陽等地,營造規模宏大的宮殿。公元647年四月,李世民言到京城悶熱,於是就在臨潼驪山頂上修建了翠微宮。之後,又指責宮室小氣,辱沒了大唐威儀,便重修了玉華宮。耗費白銀數無數。隋煬帝營建於東都的洛陽宮,李世民時期擴建,“營造不已,公私勞費,殆不能堪”,連同“飛山宮”在內的龐大建築群,豪華氣派,極盡奢靡。整座工程,都是真金白銀甚至是能工巧匠用生命堆疊起來的。



公元648年,臨終前的一年,他親自為李治撰寫《帝範》十二篇,其中寫道:“吾居位以來,不善多矣。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過也,勿以為是而法之。”這件事足以證明李世民也知道自己揮霍無度。

荒淫無度

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多次選妃,荒淫無度。武則天也就是這一時期進宮的,武則天當時只有14歲,從後期的經歷上來看,他從來就沒有中斷過蒐羅美人,充塞內庭的行為。以致於後期肆無忌憚的性生活,掏空了李世民的身體,加速了枯竭。



干涉史官,威服天下

李世民後期已經聽不進任何諫言,魏徵有一次當庭與李世民爭辯,氣的李世民想要殺了魏徵,幸虧有皇后給李世民戴了高帽。不然恐怕魏徵在劫難逃,後來魏徵明顯地覺察到,李世民變了,“漸惡直言”。毫不客氣地說:“一二年來,不悅人諫,雖黽勉聽受,而意終不平,諒有難色。”



還有就是干涉史官,這一行為也為後世開啟了惡劣的先例。一般來說傳統是不允許皇權干涉。李世民打破常規,不但過問史官記述的內容,還強行干涉修改自己的起居注,後世史官很多都痛斥此事。

最終,在“長生不老藥”的作用下,52歲就去世了。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不可否認李世民是有巨大功績的,但是同樣也有昏庸的一面。


越關換視界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小鳥依人”成語,正是李世民創造的。


“唐宗”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他開創大唐盛世“貞觀之治”,被各族尊稱“天可汗”,成為一代明君的代名詞!28歲登基,在位23年,52歲駕崩!卻死於一個荒唐想法:長生不老。然而晚年的唐太宗英明不復,卻變成了一個好色昏君....


說晚年李世民,從英明走向昏庸,並非空口無憑,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

1、不再納諍臣忠言,變得十分暴戾

人們常拿唐太宗與魏徵的故事做例子,表現唐太宗虛心納諫。貞觀前期,李世民還是比較能聽進諫言的,魏徵為此還先後寫了十多萬字的意見書。但後來,魏徵感覺到天子變了。貞觀十九年,疑心病重的李世民,懷疑劉洎背後褒貶自己,羅織“謀執朝衡”罪名,逼劉洎自殺。


史載,貞觀十年,魏徵發現太宗“漸惡直言”(漸漸討厭直言)。貞觀十二年(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曾當這魏徵的面,毫不客氣地說:“一二年來,不悅人諫,雖黽勉聽受,而意終不平,諒有難色。”明顯表達出不願納諫的態度。



甚至後來,幾度想殺魏徵。魏徵死後,還憤怒的砸毀了魏徵墓碑。宰相房玄齡臨終時就難過地說,現在朝廷已經無人敢犯顏強諫了。


2、晚年大興土木,貪戀酒色生活奢侈

晚年的唐太宗,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在唐太宗一朝,光大興土木和四處征戰這兩項,就對唐朝的國力民力損耗甚大。李世民在長安、洛陽等地,營造規模宏大的宮殿群。


死前連自己都後悔了,駕崩前,還親自為太子李治撰寫了《帝範》十二篇,明文悔意承認錯誤,並告誡李治不要效仿自己。


有書記載,晚年的李世民還對少女、美色貪得無厭。據傳,前有李世民霸佔弟媳楊氏之說(弟弟齊王李元吉之妻);後有,霸佔廬江王愛姬之事。從諸多事情,我們不難看出這位貞觀天子晚年的墮落。


3、自恃才高遠超古人,征戰高麗勞民傷財

一個人一旦取得了一定成績,一般就開始驕傲自滿了,就開始飄了、忘乎所以了,而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


史載,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自認為文韜武略,都已遠遠超過了古代歷朝帝王,還經常拿自己早年的武功炫耀個沒完。且不聽勸阻,兩次征伐高麗,勞民傷財,固然取得一些勝利,卻沒撈到多大便宜,得不償失:由於大量造船,而引發農民起義,激化國內矛盾,自己還得了病。


4、篡改歷史美化自己,晚年迷信長生不老



晚年的李世民,還公開干涉史官,暗示、恫嚇、威脅他們“小心”記載歷史。更有甚者,李世民打破常規,不僅當面過問史官記載內容,甚至暗示他們“秉筆直書”。據說,這一舉動還引起了當時武則天的白眼。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李世民得了中風,癱瘓在床。他迷戀上了方士們煉製的金石丹藥,迷信長生不老,派人遍訪國外高人。在深信併吞食一印度和尚配製的丹藥後,中毒暴亡,荒唐的離世了。

當然,唐太宗前期的功績,雄才大略,也不可磨滅。人無完人,有功有過,有不失為一代明君!



峰子奇觀

縱觀浩浩盛世,一代明君,在52歲時就英年早逝,是天命還是人為?兩徵高麗,修造宮殿,毀魏徵墓碑,賜劉洎自殺,能不能說他晚年變成了昏君?傳說中的輝煌聖殿或許早已蛛網盤結、荒草沒膝,讓我們穿越時光的迷障,展開貞觀畫卷,用智慧的心靈做出一個合理的評判。



歷朝歷代的許多皇帝和英雄人物,一旦他們的根基逐步穩固、事業蓬勃發展,處於欣欣向榮的上升時期,便開始驕傲自滿、追求起聲色犬馬和個人享樂。即使是有著強烈進取心和權勢欲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



唐太宗李世民,28歲登基,在位23年。他曾接受了隋亡的教訓,勵精圖治,與民休養生息,使社會逐漸安定下來,國勢空前強盛,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盛世”。但是,到貞觀中晚期,隨著國家力量的增強和其權力的日益鞏固,他驕傲自滿的情緒大大地滋長並漸漸地趨向了奢侈腐化。



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如下:

一、自恃才高,剛愎自用。史書記載,唐太宗晚年,自認為文韜武略都大大超過了古人,經常炫耀自己早年的武功,開始對群臣意見置之不理,而且常常威嚇那些和他意見不同的人。宰相房玄齡臨終時就難過地說,現在朝廷已經無人敢犯顏強諫了。貞觀十年(636年),魏徵發現他“漸惡直言”,他惱怒之下差點殺了魏徵,後來是賢惠的長孫皇后以“明君賢臣”之華詞才勸其放棄了這個念頭。但最後還是毀魏徵墓碑,賜劉洎自殺。直到武則天當朝,劉洎的冤案才得以昭雪,恢復官爵。



二、他不聽勸告,好大喜功,兩徵高麗。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得不償失:耗資鉅額,民不聊生,以至於激化了階級矛盾,結果引發農民起義。



三、大造宮殿,奢侈腐化。貞觀十一年(637年)在東都洛陽修飛山宮,二十一年(647年)又修翠微宮,宮中多用金玉裝飾,還大量挑選民女入宮。貞觀十六年(642年)又下詔稱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機關不得限制,結果造成太子的浪費現象加劇。

這樣的做法確實不是一個明君所為,但更為荒唐的事情還遠遠不止這些。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白星多次在白晝出現。這本來是宇宙間天體運行的自然現象,而太史卻占卜說,這應在“女主昌盛”。當時民間流傳說“唐三世以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這讓李世民更加擔憂,他的李家王朝怎能讓“武王”取代呢?於是,他要想盡一切辦法找到這個“武王”。

在一次普通的宮廷宴會上,大家行酒令,說自己的小名。有個叫李君羨的左武衛將軍說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太宗想到了那個傳說,令太宗更加疑心的是,他的官銜、爵號、籍貫和職務裡,一連串佔了四個“武”字:“左武衛將軍”裡佔了一個,“武連縣公”佔了一個,他又是“武安縣”人,是宮城北門“玄武門”的守將。太史的占卜正好應在他的身上,巧得不能再巧了。於是太宗就找了個藉口殺掉他,這樣李君羨就成了李世民迷信的犧牲品。直到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李君羨的家屬來申冤,他才被平反。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李世民得了中風,癱瘓在床上。經御醫診治,病體稍愈。可此時他卻迷戀上了方士們煉製的金石丹藥,希望自己長生不老,於是派人四處訪求國外高人。後大臣王玄策在對外作戰中,俘獲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羅邇娑婆。

為迎合李世民乞求長生不老的心理,王玄策把他獻給了李世民。這個印度和尚說他自己專門研究長生不老之術,並信誓旦旦地說,吃了他煉的丹藥,一定能長生不老,李世民對此深信不疑。一年之後,藥丹配好,李世民毫不遲疑地吞下,結果中毒暴亡,就這樣荒唐可悲地過早離開了人世。

最為人們所不能原諒的就是,唐太宗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起居注》和《實錄》,於是打破歷代皇帝不可閱讀的先例。雖史書記載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書其事”,但據考證,史家認為李世民曾多番修改兩書。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無法與人言說的痛。終李世民一生,宮門喋血永遠是自己心裡抹不去的陰影,修改史書的原因大概是這位帝王為了掩飾自己心裡的痛吧。


(唐太宗):很好,朕最後一次給你重新組織語言的機會,哼哼,你應該知道怎麼說。😈


古虛子


學習冇止境1

昏君還是明君,這明顯是儒家價值觀中的說法!而在唐太宗時期儒家是不怎麼招待見的,唐太宗也不會在乎什麼明君昏君之爭!

當然啦,史書也列舉了,唐太宗在後期不怎麼能接受納諫之類的,還有就是好大喜功,驕奢淫逸這些烏七八糟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是事實,沒必要替李世民掩飾!

我本人對唐太宗基本是厭惡加同情!厭惡指的是唐太宗受惑於身邊人以及自己的野心,幹出了弒兄屠弟,威逼生父的行為,簡直是如禽獸一般!後期又想掩飾自己這段不光彩的歷史,害怕自己的孩子給他來個依葫蘆畫瓢,最後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的兒子們也給他來了這一套!就個人而言,他是屬於典型的當婊子立牌坊!

史書讀來著實讓人心生厭惡!

說他可憐則是他晚年時期沒有能力扭轉本集團腐化墮落的悲涼!唐太宗晚年變得好大喜功,驕奢淫逸和不願意納諫,這裡面肯定有他承平日久之後自高自滿的原因,追求享受是人之常情!但也有關隴軍事集團日漸衰落的原因,而這種衰落是誰都能看出來的,他心裡急但是無可奈何!關隴軍事貴族,初期的八柱國家族全部都衰落了,府兵也日減瓦解,他們李家和關隴貴族賴以稱雄中原的根基在不斷腐爛,之前王朝滅亡的教訓歷歷在目,他能不急嘛!可是無可奈何,最後乾脆自暴自棄了,還是自己生前過得舒服了是正理!


帝國曆史觀察者

唐太宗晚年隨著年歲增長,思路也不清理了,年輕時的拼殺,中年時的奮進漸漸消退,享樂成功之心也充次著他,大臣諫言也聽不盡去,獨斷專行,選妃迷信仙道服練仙丹,使他意志消沉。身體迅速垮掉,雖然晚年有些自滿和昏庸,但綜合來說還不失為一代偉大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