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曾經的一個縣,是四省交界之地,18年前又歸另一地方

重慶市的東南部有一個地方,名叫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縣是從重慶去湖北、貴州、湖南三省的重要通道。


四川曾經的一個縣,是四省交界之地,18年前又歸另一地方

酉陽縣在春秋時期是巴、楚兩國交界的地方,秦朝時期隸屬於黔中郡。

唐宋時期,朝廷對西南少數民族實行羈縻政策,當地的氏族大家佔據酉陽地區,稱為酉陽寨。

南宋時期,這裡歸土司冉氏所管轄。

清朝雍正十三年即1735年,酉陽設立直隸州,管轄酉、彭、黔、秀四縣。

那麼什麼是土司呢?

四川曾經的一個縣,是四省交界之地,18年前又歸另一地方

在我國的西南地區,這裡生活著許多少數民族,為了更好的管理這些少數民族地區,朝廷設立了土司制度。土司制度的本質就是“以土官治土民”,它是在唐宋時期的羈縻州縣制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朝廷給予少數民族首領官職,進行間接的統治,有些土司甚至具有世襲的權利。

土司具有世襲的特點,其在當地橫行鄉里、獨霸一方,對當地人壓迫與掠奪,經常反叛朝廷,所以從明朝中期朝廷就想改土歸流(改土歸流就是把少數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為漢族式的官員管理方式)。

明朝與清朝一直延續著這一政策,起初的改變是緩和的,只有土官絕嗣、叛亂、犯罪等才廢除土司制度改為流官,在清朝康雍乾年間,國力強盛,朝廷強勢的推動改土歸流,並派遣流官進行管理。

但是這一制度只在西南部分地區被廢除,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土司制度才徹底被廢除。

民國二年即1913年,酉陽廢州置縣隸屬於川東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立酉陽專區,管轄酉、黔、秀三縣,1952年9月,撤銷了這一地區,包括酉陽的三縣劃歸涪陵專區。

1983年11月,正式成立了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四川曾經的一個縣,是四省交界之地,18年前又歸另一地方

五年後的1988年劃歸黔江地區。

2000年7月,黔江撤銷地區建區,酉陽自治縣劃歸重慶市直轄。

酉陽縣下轄2個桃花源街道、鍾多街道、麻旺鎮、大溪鎮等14個鎮以及宜居鄉、無福鄉等23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