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印堂穴可治療這4種疾病

針刺印堂穴可治療這4種疾病

印堂穴的臨床應用

作者/田雁華

印堂穴位於兩眉頭連線的中點。取穴時用左手拇、食兩指將印堂穴局部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快速由上向下(鼻尖)方刺入1寸左右。施捻轉提插手法,針感以局部酸脹或向鼻部放散者為佳。也可用三稜針點刺放血。有安神定驚、疏風止痛、醒腦通竅之功。

慢驚風:

如李xx,男,3歲。患兒早產,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多病後天失調,面色㿠白,形羸無神,毛髮枯黃成縷,半月前夜晚驟受驚嚇喃喃言怕,睡眠中時或驚惕抽搐,哭啼不止,睡眠露睛,納呆便溏。體質日漸瘦弱。

急性腰扭傷:

如趙xx,男,42歲,教師,因搬抬重物,不慎扭傷腰部,疼痛難忍,活動受限,動則加劇。檢查:第4、5腰椎處壓痛明顯,X線檢查未見異常。

當即針刺印堂穴,強刺激,行針的同時令患者做腰部俯仰轉側動作,3分鐘後,痛減大半,留針20分鐘。次日又針一次即愈。

鼻淵:

如李xx,男,28歲,醫生。

眩暈頭痛:

印堂穴有調和陰陽、暢達氣機之功,以治眩暈、頭痛、子癇、產後血暈等症。

如陳xx,女,56歲,1987年10月21日診。患者素來血壓高,近來眩暈頭痛加重,常苦額顳部位脹悶不舒,視物昏花,耳鳴,心煩失眠,噁心納呆,舌質暗紅,邊尖有瘀斑,苔薄黃,脈弦略數。血壓180/115mmHg,證屬氣滯血瘀,肝風欲動。治宜理氣活血,平肝熄風。

用三稜針點刺印堂、太陽穴,每穴放血5~10滴,配刺太沖、“血壓”穴(第五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每日一次,針刺後當天患者即感頭暈痛減輕,一週後血壓降為150/95mmHg,臨床症狀基本消失。

體會

1.印堂穴雖屬於經外奇穴,但實位於督脈循行路線上,針刺印堂,可推動督脈氣血的運行,故可治督脈所過部位的病證,如頭痛、鼻淵、腰痛。

2.印堂穴與督脈相通,督脈入於腦,故本穴有安神定驚之功,對急、慢驚風、癲癇、眩暈、小兒夜啼等病有較好的療效。

3.臨床應用此穴時,應根據病人的體質強弱、病情的寒熱虛實,或補其不足,或瀉其有餘,辨證取針,靈活配伍,手法分明,取效方速。

⊙運營編號:GYZX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