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為什麼一直反對火葬堅持土葬?

蹲在牆角買回憶

1,出於入土為安的講究。

國人講究入土為安,農村人更是如此。土葬在農村實行了幾千年,是最為傳統的喪葬方式。很多老人認為火葬後,就不算是全屍了,因此都會特意要求土葬。而死者為大,所以兒女們都會按照老人的遺願去做,否則就自認為是不孝。因此就跟著反對火葬。

2,出於顧全習俗的想法。

農村的喪葬習俗較多,總有一些要講究、要忌諱的東西。在處理喪葬這件事兒上,年輕人並不太懂,多會遵守當地的老習俗。即使他們不願遵守,而上了年紀的人就會說,不按習俗來容易出現一些不好的“事兒”,為了圖吉利,避晦氣,他們也只能遵守。而土葬是喪葬習俗裡最大的講究。因此就反對火葬。

3,農村土葬的花費較少。

火葬場多數設在縣城,或者較為繁華的鄉鎮,偏僻的鄉鎮,以及村子裡都沒有。這樣一來就不是很方便。再加上火葬的花費並不少,化妝費、停屍費、火葬費、骨灰盒費,外加交通費等。所以農村人認為還是土葬比較好,經濟上比較划算。

4,農村土葬不浪費好地。

提倡火葬的一大原因是,是避免墳墓佔用耕地、農田。其實農村的墳墓,多數是建在荒山荒嶺上,並沒有浪費耕地農田。所以對於這一點,農村人並不認可。他們認為土葬談不上浪費土地,也認為沒有必要火葬,除非是得了傳染病。



土妞話三農

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就是說人死後落葉歸根,迴歸大地。但是,這樣帶來的缺點就是人死後放進棺材,還要挖一個大墳堆,中國有這麼多的人,墳頭會一直被保留,這就造成了大量耕地的浪費。



很多人對火葬不理解,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死後“留全屍”。古代死刑犯人,如果是砍頭或者腰斬的,家屬都要在他們死後把頭與身體重新縫合,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才能安心的下葬。



中國百姓對於人死後的儀式非常隆重,素來有“紅白事”之說,紅是結婚,白是下葬,皆是人生中的大事。而火葬火化後不但不會留全屍,還會挫骨揚灰,十分不好聽,也不吉利,所以很多人都不接受。


其次,中國農村現在強制火化,火化後骨灰拿回去還是要按照正常套路下葬,農村現在還是在修墳,面積和土葬的時候一樣大,只不過棺材裡不再裝人,改裝骨灰。所以,從根本上,這種措施並沒能解決土地浪費問題。農村人不理解為何火葬,所以才會有所牴觸。


歷史密探

我們那裡的農村火葬是始於2005年左右,結束於2010年前後(火葬場已經關門大吉了),剛開始施行火葬的時候,電視臺整天宣傳,標語每村都到處張貼,如果死後不火葬偷偷土葬的,不光要把死人挖出來繼續火葬還要把當事人JL並罰款,舉報偷偷土葬的人給予2000塊錢獎勵(那時候這可是好多錢了)


一時間農村裡的老人人心惶惶,都怕死後火葬啊,但誰都左右不了生死,該死的還是得死,膽子小的在家裡老人去世後乖乖的用自家的拖拉機拉著死人去火葬場交大概2000塊錢的火化費去火葬!然後抱著骨灰盒回來後繼續放在棺材裡大操大辦的把放著骨灰盒的棺材再和以前土葬的方式一樣的埋到耕地裡去!這樣子當時成立的“殯葬小組”是不管這些的,只要交錢把人火化了以後,隨你怎麼再土葬他們就不管了!

想想看當時的農村人怎麼想(那時的公務員一個月的工資大概也就800塊錢左右),這火葬不但沒有減負,不但沒有減少耕地浪費,還多花了錢!也有膽子大的,偷偷在半夜裡土葬的,大部分都沒有人舉報,但也有個例,有一個村的偷偷土葬後被舉報,死人挖出來後澆上汽油直接在地裡點著燒了! 後來發展到找關係只要交2000塊錢的火葬費即可,把死人拉到火葬場兜一圈回來,再風光土葬!在那時都成了公開的秘密了!這樣子弄了好幾年以後,不知道怎麼停的(外出打工,不在家了),一直到現在都是和前一樣繼續風光土葬了!

農村為什麼很難施行土葬呢?一是老一輩人受教育程度有限,思想觀念固化,還有就是配套設施沒有,火葬後骨灰盒沒有公墓去安放骨灰盒!還得再土葬骨灰盒,造成沒減負還加重了負擔,還好後來知錯就改,撤銷了這個殯葬小組!


農民工的思辨人生

做為一個農民,對於村民為什麼反對火葬的原因,有最清楚的認知:

在我國農村土葬的傳統已是歷代一直

流傳的習俗,農村人的心理上就有著“死要全屍”的觀念,特別是現在的農村老人,他們認為“入土為安”才是人生最好的結束,因火葬是把人體焚化為灰燼,所以農村老年人就認為這是“死無全屍”,更有迷信的說法,死後火葬了連靈魂都無處安身了,因此在農村,特別是老年人都排斥火葬這種政策。

傳統觀念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在我老家農村的老年人,在沒死之前就交代後人,等死後一定想辦法也要把自己土葬,絕對不能火葬,現在很多村民,為了躲避火葬,老人一旦去世了,就在夜裡悄悄的埋了。這也是因為年輕人怕因自家老人被火葬揹負上不孝的罵名,誰家的老人被火葬了,他在親戚鄰居那裡都會感到很丟人。

在農村還有一講究,那就是風水之說了,農村講究墓地的風水,在農村的老人,有的在沒死之前都把自己的墳地看好了,他們認為好的墳地會給後人帶來福星,讓後人能夠升官發財。再就是農村都有自己家的承包地,可以自由的選取地方做為墓穴,這些原因也都是農村人不願火葬的因素。

還有一點就是,農村的火葬點一般都是一個縣城就一處,離得比較遠的農村要想辦法運屍體過去,像交通不便的山區,那還要僱傭運屍車,火葬時還要收取一筆火葬費等,這一些費用對於農民來說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

,考慮到費用節省的情況下,農民也是不願意去火葬。

以上因素都是農村排斥火葬的主要因素,這樣的現象要想改變,還需要出臺相應的政策補貼給予扶持,改變新一代農民的思想認識,將來就會能逐漸改變這種傳統的觀念了。


農大知事

農村為什麼一直反對火葬堅持土葬?

在我生活的農村,農民也早已經習慣了火葬,畢竟這項規定在我們這裡已經實行了接近50年,習慣了,也就接受了。我是山東招遠的,我們這裡1970年6月開始推行火化制度,到70年代中期,基本上達到死者全部火化。在這以前,老人們的確堅持土葬。

土葬是幾千年來的習俗

在我國,土葬是幾千年來行成的習俗,人們已經習以為常,俗話說“入土為安”,所以,在一推行火葬的時候,大多數人們都是反對的,不僅僅是農村人。他們認為,火葬後,就不是全屍了,在心理上是很難接受的。死後“上刀山、下油鍋”這些都是惡人應該遭的罪,好人不應受到這種“懲罰”,死後“火化”與“上刀山、下油鍋”有啥不同呢,所以反對火葬。

土葬花費比火葬少

在過去農村,家有老人的都提前準備好棺材,也叫“壽材”。記得我小的時候,東鄰家的廂房裡就放著一口大棺材,可是最後由於實行了火葬制度,那口棺材最後沒用用上。我至今記得,到了他家,總是離得廂房遠遠的,就是見了棺材害怕。老人百年之後,收斂後裝到棺材裡,由本家族的人們抬著,吹鼓手吹吹打打風風光光地下葬。那時候,農村出大殯,村裡人都站在街上看。我的印象裡只記得看過一次土葬出大殯的,那黑漆漆的棺材由8個人抬著,從我家門前的街上走過。如今,很多人家為了沿襲土葬的習俗,即使火化之後,也將骨灰盒放到特製的棺材裡,再下葬。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火葬也已經為世人所接受。包括如今清明節、十月一等農村傳統上墳祭祀的節日,人們的祭祀方式也由傳統的燒香燒紙變成敬獻鮮花、花籃等方式,寄託對先人的思念。


建行漸遠

咱們先來分享一部電影,估計大家都看過趙本山主演的《落葉歸根》。這裡面講的故事就是趙本山的工友在工地意外死亡,他把工友帶回家埋葬的故事。這部電影詮釋了農民包括很多“新城市”人,在他們心中“根”的重要性。


就這個問題人們都會想到這個成語入土為安。由於自古以來中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土地是每個老百姓最愛惜的東西,也是提供口糧的東西。入土就和土地結合在一起了,這樣活著的人們就不會擔心“先人”在另外一個世界的吃喝問題了。就會感覺這塊土地長出來的糧食就夠“先人”吃了。然後到了清明節,七月半,春節等節日在給“先人”燒點紙錢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就過的很舒適的。

根,在農村每個姓氏,家族都是自己的墳地,這是他們祭奠先祖的地方。有的家族去上墳都有幾十個人。家族興旺,人丁興旺。這個時候去去祭奠祖先的時候心裡都是高興的。

文化,土葬是一個深入人心一種文化,它寄託著我們對祖先的思念,堅持土葬讓後代知道“我從哪裡來”。讓我們不能忘本。

結語:堅持土葬我個人感覺就這些原因。還有不同見解的可以探討。


無吳五

我也是農村出身,儘管上學後長期在城市學習、生活,儘管農村鄉下關於紅白喜事的很多規矩我都淡忘了,但我依然支持土葬。可能有的人還記得前幾年河南周口的平墳事件,為了多增加可耕地等理由,大規模平墳200多萬座,復耕面積達3萬畝,但卻招致了國內外很多人的反對,主推的市長也受到了相關問責。其中很多人反對的理由,我也深有同感。現將我的理由表述如下,以供討論。

一、入土為安也好,死者為大也好,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也好,這都是傳統文化,而且我不認為這些傳統是所謂的糟粕。這是對死者的尊重,這是對文化的傳承。

二、“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不僅僅是意境,是情懷,也是思念、是追溯,是民俗的積澱,是歷史的延續。

三、家國文化、尋根文化的需要。中國是世界上可以說為數很少的文化沒有斷了國家,傳統文化的家族文化,在中國歷史的推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今,農村老齡化、空村化嚴重,有人說,待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說明了現代人的彷徨。而這種彷徨,正是心裡無根的空落落。

最後,作為留在了城市的農村人,我很想問一句,也是自問:當我們的父輩親人都已故去,當我們的子孫茁壯成長,我們的根在哪,你還在乎嗎?


糧小咖

我覺得更準確地說是農村在觀念上更接受土葬,在做法上更習慣於土葬。

1.農村有土葬的條件。城裡人如果在一個村子裡缺少根基,恐怕心裡有想法也沒辦法實現去農村土葬的做法。而且“落葉歸根”,中國人希望死後安置在自己的家鄉,也方便後人的祭拜,從這個條件因素講,農村人比城裡人有土葬的條件優勢,這是前提。

2.農村傳統觀念更根深蒂固。土葬其實是更傳統的方式,因為社會進步以及中國人口迅速膨脹,土葬的弊端表現出來,相對而言火葬更環保、簡便,適合城市人的生活,也更容易被城市所接受。土葬則帶有更多儀式性,這種儀式表達在越閉塞的地方也保留的越完整,也就意味著傳統觀念越根深蒂固,也越不容易改變。試想一下,如果對一個家庭來說,對土葬的儀式或者做法都不甚瞭解,他選擇土葬的可能性恐怕也就越小。

3.我感覺題主出這個問題也帶著一種批判的視角,是在瞭解到土葬的諸多不利後而做的發問。確實,在農村,尤其是比較發達的地區已經聽過村莊的治理在慢慢地改變這種現象,但不可否認一些落後農村地區還是在堅持土葬。我覺得,一方面是村莊治理中要提倡更文明的入葬方式,作為媒體人也應該積極呼籲宣傳,另一方面也要在努力改進的同時相信社會進步的力量。


三農媒體人蔣釗

在農村為什麼一直反對火葬要堅持土葬,這些農民又是怎麼想的?

土葬,只是喪葬習俗中的一種,堅持入土為安信仰的人的喪葬習俗傳承,沒什麼難理解的。

就像有些人喜歡火葬,有些人喜歡水葬,有些人喜歡樹葬,崖葬,或塔葬,還有些人喜歡天葬,要剁一塊一塊餵了禿鷲,而且吃得越乾淨越開心。有的人喜歡船棺葬,視為極高規格待遇,葬在近海邊,或直接船棺海上漂,到哪兒沉了就是哪兒。他們怎麼想的,你又理解嗎?

土葬,並不只是農村人在堅持,這是一個大的群體的信仰,流行於全世界。

《周禮》有云:“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儒家、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都推崇入土為安。土葬的習俗從原始社會就有了,但當時火葬也很流行。到秦漢時期,統 治 者禁止了火葬等形式,號召全國土葬,這才導致了後來土葬習俗在民間的根深蒂固。當然,這其中還夾雜著神秘色彩的東西。

城市人想土葬的也不在少數,只是條件不允許,不像農民有自己的土地,想土葬沒地兒埋罷了。要讓一個大的群體,放棄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民俗習慣,去重新執行其他他們不願意的規則,牴觸情緒在所難免。

火葬不是近代才有的喪葬方式,新石器時代就與土葬等方式並存。

阿兮中學時代最愛荷馬史詩,記得荷馬筆下的英雄,都用火葬,所以對當年平墳,以及土葬改火葬的倡議,也沒覺得有什麼難理解。

眾所周知,印度教、佛教就盛行火葬。那些神秘的舍利子,就是高僧們火葬後留下的。

在我們山東老家農村,現在基本是火葬,但農民仍然會選用骨灰盒盛放骨灰,打一個墳埋到地下,遵循的還是老輩子入土為安的信條。

總而言之,對農村人來說,出生,結婚,死亡,這是人生最大的三件事。他們可以執行規定,但要讓他們從內心放下祖祖輩輩信仰的執念,真不是那麼容易的。您覺得呢?

我是三農科普答主阿兮隨筆,感謝您的關注點贊轉發!有不同觀點或想法,記得在評論區告訴我,一起探討交流~

阿兮隨筆

中國有句老話叫“死者為大,入土為安”,可見中國人對死亡的尊重與態度,而農村人思想比較保守,土葬傳統又有千年歷史,農民對火葬形式比較不容易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歸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思想保守,農村地區有大量土地,且是那種荒郊野地,無人管理的土地。傳統文化對遺體的尊重,對死亡的敬畏,使具有老思想的更願意選擇土葬形式。對他們來說,火葬將遺體燒燬,是不敬的行為,而農村有大量空閒土地也為土葬提供可能。



二.老人自己的意願。

“死者為大”的思想也讓很多農民願意選擇土葬。因為如今年紀大的老人大多都是比較篤信傳統或比較迷信。他們生前大多都願意土葬,而作為子女,完成老者生前願望義不容辭,這也是大多數人選擇土葬的重要原因。

三.火葬相對於土葬花費較高,且有的地方極不方便。在大部分農村地區,火葬場都在縣城。交通運輸很不方便。火葬通常需要停屍費,化妝費,交通費,骨灰盒費等雜七雜八費用一大堆,花費相對於傳統土葬要高很多。而土葬除了棺材費用,花費都較少,親戚朋友幫忙也要方便很多。



生老病死人之常態。科學的對待死亡,科學的安葬方式值得提倡,但從一個傳統向另一個方向轉變需要時間,而農民朋友們接受更需要時間,循序漸進的推廣火葬更尊重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