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服降压药后,要注意什么?

郏超蓉中

高血压服药后,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高血压服药后,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才能确保最大限度的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减少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出现和发生!

咱们来一起看看,服药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一、改变生活方式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不当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患者持续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如果仅仅服药而不改变生活方式,就是耍流氓!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戒烟限酒,还需要运动减肥,低盐低脂,避免熬夜,劳逸结合,心态平和等等等,改变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控制血压,还有利于血压趋于平和,减少相关并发症!


二、监测血压使其达标

仅仅服药是不够的,改变生活方式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的目的是把血压控制达标!高血压服药率本来就不高,达标率更是不尽人意!所以,定期监测血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仅仅能知道血压情况,还能指导用药,使血压控制好,控制满意!


三、定期体检尽早发现并发症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但高血压的并发症,诸如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眼病等等等等,一个一个让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所以,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早处理,才能做到亡羊补牢尤未晚!

高血压,不仅仅是吃上药那么简单,只有坚持不懈,良好的依从性,才能做到尽可能减少并发症!

你,做到了吗?


心健康

首先,要讲降压的效果,不同的药降压发挥最大效果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药物服用后数小时内就会出现明显的降压效果,而有的药物需要服用一段时间,当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稳定之后,才能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

比如说硝苯地平片,在服药后很快就会达到降压效果,然而它的药效持续时间较短,在4到5小时之后,药效就会明显减退。再比如说氨氯地平,他和硝苯地平属于同一种降压药物,它的药效发挥较短,但是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服用3到5天之后,才能会达到很好的降压效果。

所以在服药初期,建议每天测量三次血压,分别分为早晨,中午和晚上,并做好记录,让医生参考并调整用药。当血压控制稳定之后,不必天天测量,可以一周测量数次即可。

然后说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不良反应。任何一种降压药都可能有一些不良反应,所以在服药的时候应该采取个体化原则,尽量规避。然而,在服药之后,部分患者还是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比如大约10~20%的人在服用普利类的药物,也就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会出现干咳的副作用,在这个时候可能就考虑更换药物。

总而言之,在管理血压的时候,应该定期门诊,随诊,调整用药。


惠大夫在江湖


1定期监测血压水平,看血压是否达标

服用药物的目的是使血压达标,2017《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指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是:收缩压< 140mmHg 且舒张压< 90mmHg。年龄≥ 80 岁且未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降压目标为:收缩压< 150mmHg 且舒张压< 90mmHg。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莫要只服药,不监测血压。血压不达标,起不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血压降得过低,会引起低血压一系列症状。


2注意观察药物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总之,控制高血压,要加强自我疾病管理能力。首先应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善,定期监测血压,防治发生或尽早识别药物不良反应,避免对身体带来损害。


刘药师话用药

现如今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在不断增加,降压,一般人都选择服用药物的方法,可以起到不错的降压效果。但用降压药之后有些事项是需要高血压患者引起注意的。

服用降压药后需注意事项:

1.刚开始用降压药的人,用药前二周最少一天一次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波动来进行调整药量,差不多经三周时间,能够基本将血压控制至正常范围,也就基本固定了药量。

2.一些高血压病人,服药没两天,觉得血压未下降,于是觉得用药没效果,就想换药。这是不对的,药最少三周后才可起到最佳功效。所以刚服用降压药的人,如果短时间血压没有能恢复正常,也不可随便加药、换药,需观察大约三周,若血压为偏高,再进行调降压药。如不是高血压急症,不建议短时间换降药物。

3.一般老年人,会伴有动脉硬化,脑血管自我调节能力减退,血压下降时无法较高好扩张提高脑血流量情况。如果降压太快或血压太低,易造成脑缺血导致中风。所以需按照服药后血压水平,一般血压到110/70mmHg,需在医嘱下减少药量。将血压控制在20-130/80-70mmHg或更高水平。

4.一定要按时吃药,一天一次,血压才能稳定,不可断断续续。

5.降压药宜在一天当中血压高峰值前用。一般早上6点到7点为宜,服用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第二次服药宜在下午3点左右。若服药不定,无法在合理时间段服降压药,不符合人生物节律,易引起人体血压波动节律紊乱,不利血压稳定。


共享医生网

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那么,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监测疗效,服用药物后,血压是否达标,一般人控制在140/90mmHg,老年人在150/90mmHg,合并特殊疾病的控制在130/80mmHg为宜。

其次,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均有副作用,在使用中应权衡利弊,降压是硬道理。目前主要降压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XX地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XX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XX沙坦)、β受体阻滞剂(XX洛尔)、a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

高血压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肝肾功能、合并疾病以及药物耐受情况,选择适宜的降压药物,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