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淺入盆?胎兒淺入盆還會出來嗎?

yangyiyi3466

什麼是淺入盆?寶寶淺入盆還會出來嗎?

淺入盆是指胎兒的頭部剛剛進入骨盆入口,位置還沒有固定,可以挪動,如果改變體位還有可能會恢復到未入盆的狀態。

淺入盆距離生一般會有一段時間,但如果是二胎就不一定了,要隨時小心。如果是一胎,一般還有1-2周的時間。

寶寶大約在36周時入盆,此時孕媽可感覺到小腹下墜,下體脹痛。如果寶寶已經完全入盆,由於子宮增大下降,膀胱受到壓迫,孕媽會出現尿頻、便秘、宮頸口脹等情況,這些都是正常情況。

  1. 胎兒入盆孕媽會發現肚子形狀發生了變化,由西瓜變成了柚子,肚子往下墜了。
  2. 下體脹痛,感覺胎兒往下走。
  3. 胎兒入盆後,宮底會下降。
  4. 胎兒入盆後,對胃、肺、心臟等器官擠壓減弱,孕媽會感覺比較舒服,呼吸更順暢了,胃口也變好了。

一般情侶下,在最後一個月,正常初產婦胎兒都會入盆,並與骨盆銜接不浮動,但也有少數孕媽到足月時候胎兒都還沒有進入骨盆,而是浮在恥骨聯合之上。

發生這種情況可能原因:

  1. 孕媽骨盆狹窄,胎頭於骨盆不對稱,導致胎頭不能進入骨盆。
  2. 如果胎頭過大或者胎位異常,前置胎盤,即使孕媽骨盆正常,也可能發生寶寶不入盆的現象。
  3. 胎兒腦積水,或羊水過多等也會引起寶寶不入盆。

有的孕媽未曾有過以上的原因,但寶寶依然不入盆,想要加快寶寶入盆,孕媽可以適當地多做做運動。

  1. 散步:散步不僅能鍛鍊骨盆韌帶,讓孕媽順利分娩,而且還能加快入盆的進程,建議孕媽每天早晚各散步一次。
  2. 爬樓梯:孕媽可以適當地爬樓梯,爬樓梯可以鍛鍊女性的腿部和臀部肌肉,有利於寶寶入盆加速分娩的進度。

胎兒入盆多久會分娩

胎兒入盆後多久會生就如胎兒入盆時間一樣,是會因人而異的,第一次懷孕的孕媽一般在胎兒入盆2-3周就可能分娩,而經產婦大多都是胎兒入盆後隨即開始分娩。但入盆和分娩時間的關係並不是確定的,所以分娩時間也是因人而異的。


祝孕媽平安生下健康小寶寶。

關注十月育兒,分享更多孕期小知識。

十月育兒

胎兒入盆是分娩前必須經過的一個步驟,一般而言寶媽媽在懷孕三十八週的時候,是入盆的最遲的時間段,超過這時間段的寶寶會面臨胎位不正、分娩時間延長等分娩難產的情況,為了保險起見都會選擇剖腹產的方式進行分娩,所以入盆是每一位寶媽媽十分關注的問題,那麼入盤期間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比如淺入盆、入盤又浮出來的一些症狀。

胎兒入盆是什麼樣子的呢?

胎兒入盆是在懷孕的妊娠晚期,胎兒在羊水和胎膜的包圍中,頭部通過母體的骨盆入口進入骨盆腔,胎兒頭部朝著頸宮口,頭部朝下,小腳丫在肚皮上部分,從而使身體的位置得到固定。在懷孕晚期寶媽媽會明顯的感覺到胎動從原先的下方和二則,轉移到上方和二則,這也是寶寶順利入盆的一種表現。順利入盆的胎兒是不會再次在羊水的環境內浮出來的,因為骨盤腔已經完全固定,寶媽媽恥骨就會進一步的開始分離,寶媽媽會感覺到明顯的恥骨疼痛,恥骨分離是為接下來的分娩作進一步的準備。

當胎兒入盆的時候,寶媽媽會感受到腹部一陣一陣的發緊以及身體有下墜疼痛感,胎兒會進一步的壓迫膀胱,從而導致尿頻尿急的症狀更加明顯,同時寶媽媽會面臨腳部水腫,日常便秘,腰腿疼等症狀的進一步的加重。寶媽建議左側臥睡眠和休息,左側臥有利於身體內血液循環,對緩解水腫有非常好的療效,多走走,儘量少臥床,走動有利於身體內血液循環、骨骼相互摩擦提高潤滑度,對緩解腰疼痛。恥骨疼都是有非常好的幫助。

胎兒淺入盆是什麼樣子的呢?

胎兒淺入盆考慮頭部是沒有完全進入骨盆,進入骨盆的程度處在邊緣區、中間區域,寶寶的抬頭和身體處於半固定狀態或者非固定狀態,在羊水的充裕的環境中,胎兒會“調皮”的再次浮出骨盆,也就是淺入盆的現象,淺入盆寶媽媽不會有墜疼感,但是腹部會有絲絲的疼痛出現,淺入盆的寶媽要多散散步,爬爬樓梯,在家人的陪同下爬爬山都是非常有利於入盆的。

淺入盆的胎兒會面臨浮出的情況,一起浮出來的是邊緣性入盆,在中間區域入盆的胎兒是不會浮出來的,浮出來的胎兒會再次入盆的,這是胎兒在生產前的一種自發的潛意識,寶媽媽不必太過的擔心。

胎兒邊入盆邊生產的情況出現!

在分娩的時候,就小十五身邊有一部分的寶媽媽,臨近足月沒有入盤的也有很多,有的四十一週才入盆的也是有的,也有一邊生產一邊入盤的寶媽媽,這些情況胎兒都會面臨胎位不正的情況,會大大增加分娩難度和分娩的時長,寶媽媽會面臨分娩無力,疼痛延長的情況,所以寶媽媽在孕晚後期,多散散步,保持合理飲食,定期的孕檢,滿足入盆的先天條件,能儘早入盆還是好的。

順利入盆的寶寶不能明確生產的時間!

往期回顧:懷孕晚期快要生孩子了,會出現什麼徵兆,不得不知!

關注小十五,目前已經有99.99%的寶媽寶爸關注小十五,瞭解了很多寶貴育兒知識,也避免了很多沒必要的金錢和時間的上的浪費,“聽小十五”值得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