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首後人恥笑詬病的“劣詩”

(一)

唐玄宗時,節度使安祿山擁兵自重,割據一方,製造了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有一天,安祿山給周贄和被封為懷王的兒子送了一盒櫻桃,並附了一首詩:

櫻桃一籃子,半青一半黃,

一半與懷王,一半與周贄。

有位大臣讀了這首詩,覺得不順口,就提意見說:“大作寫得高妙,但如果能改為‘一半與周贄,一半與懷王’,那就押韻了。”安祿山一聽,不僅不接受意見,反而發怒說:“混賬!我兒的名字怎能排在周贄之後?”

詩歌應該押韻,安祿山硬是將“懷王”放在前面,專橫跋扈,只會招人恥笑。

幾首後人恥笑詬病的“劣詩”

(二)

北宋年間有個叫杜默的人,特別愛寫詩,但因天賦所限,作出來的詩不合格律,常常鬧笑話,以致後人把言事不合格者比喻為“杜撰”,“杜”說的就是杜默。杜默曾經寫過一首《送守道六子詩》,詩云:

學海波中老龍,聖人門前大蟲。

推倒楊朱墨翟,扶起仲尼周公。

杜默曾被宋初三傑之一的石介列為文壇“三豪”之一,曾作《三豪詩送杜默師雄》一詩,盛讚杜默(字師雄)才華橫溢。蘇軾讀了這詩後頭昏腦漲,噁心的差點吐了,打趣說:“我看杜默的豪氣,那正是京郊學究先生,飲了私酒、吃了瘴死牛肉,醉飽後所發。”

幾首後人恥笑詬病的“劣詩”

(三)

數尺絲綸落水中,金鉤拋去永無蹤,

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

朱元璋一聽,果然轉憂為喜。不過,解縉才名和人格卻因這首馬屁詩而損毀不淺。

幾首後人恥笑詬病的“劣詩”

(四)

近世軍閥張宗昌,人稱“三不知”將軍:不知手下兵有多少,不知家裡錢有多少,不知自己的姨太太有多少。張宗昌土匪出身,胸無點墨,卻好吟詩,甚至整理出一本《效坤詩集》,到處送人。且看看他的詩作,如《遊泰山》:

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

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如《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達。

“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就曾評價張宗昌的詩不脫“丘八”習氣,並把它當作笑料,記錄在隨筆集《春遊紀夢》中,流佈天下。

幾首後人恥笑詬病的“劣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