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供春丨斑驳之处是故事,沧桑背后显勋章

有一把壶,它被评作是开创紫砂历史的先河之作,是有史以来第一把载入史册的紫砂经典,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就是——供春。

供春的造型艺术,在如今也非常具有考究价值。整个型制是仿制树瘿而成,斑驳嶙峋的表皮,从壶钮,至壶底,无一处不精雕细琢,耐人寻味。

供春壶诞生于明正德嘉靖年间,由制壶人供春所制,命名为供春。当时供春作为伴读书童,闲暇之余就喜欢跑去金沙寺,那里的僧人经常会用细陶土淘练之后捏塑成瓦、缸等器具。久而久之,供春习得技艺,便也自己制作了起来。

漫谈供春丨斑驳之处是故事,沧桑背后显勋章

野史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遂成"栗色暗暗如古金铁"的茶壶”。而这便是最早对供春壶的描述。

很多人可能对供春壶欣赏不来,认为它“太丑”,所以在选择自己心仪的紫砂壶时,往往会忽略了它。那真的算是沧海遗珠,非常可惜了。

漫谈供春丨斑驳之处是故事,沧桑背后显勋章

供春的型制,还是要结合当时的文化氛围。明朝时期,文人对奇石都有种独特的审美,他们认为“丑极”就是“美极”。如果一块石头达到了"瘦、漏、透、皱"的程度,这就是一块美石。同样,作品也是一样。

漫谈供春丨斑驳之处是故事,沧桑背后显勋章

当时供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用它形状做了一把壶,并刻上树瘿花纹,烧成之后非常古朴可爱,颇合文人之意,久而久之,也就流传了开来。

可以说,供春壶在当时,在明朝甚至清朝,都是红极一时的!供春壶出名,不单单是因为它的瑰丽造型,更在于它的薄胎技艺。

基本上,提到供春,我们就会联想到薄胎,可以说80%的供春壶都是薄胎。薄胎的壶型,更考验作者制作的灵巧和细心程度,也更能体现斑驳嶙峋的肌理表层,触感也更加丰富。

漫谈供春丨斑驳之处是故事,沧桑背后显勋章

斑驳之处是故事,沧桑背后显勋章。这是供春给我的第一感觉。供春壶所表达的,是一种处世哲学,亦是人生态度。

我们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踏入社会,历经人情世故。社会改变了我们,也历练了我们。曾经的阳光少年变成如今的成熟大汉,味道变了,格调也变了。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的印记,一如供春。

漫谈供春丨斑驳之处是故事,沧桑背后显勋章

高矮胖瘦,各成风韵,唯有特色美方能永恒。也正是因为它的独特,让喜欢它的人愈发的爱不释手,或许供春代表的便是这样一类人:有故事,不张扬。从不在意他人目光,也不去刻意迎合。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放光发亮,有人欣赏,就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