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V落楓
155度逃生機動!B-29轟炸機在3萬英尺(9144米)高度原子彈,隨即進行155度轉彎,同時俯衝提升飛行速度,儘快遠離起爆點。
艾諾拉·蓋伊號(第509混合飛行大隊,B-29 44-86292)機長保羅·蒂貝茨在執行任務前問過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這個問題,因為按照傳統的轟炸方式,B-29投彈後直飛勢必經過原子彈起爆點上方,此時機組必受衝擊。奧本海默告訴他,你不能直飛,而需要迅速轉向遠離。之後,保羅·蒂貝茨一直駕駛轟炸機練習轉向逃離,直到準備好之後才開始核擊廣島。
常規武器的轟炸任務中,轟炸機通常組成飛行編隊在2.4~2.5萬英尺(約7300~7600米)高度投彈然後直飛返回基地,這種任務自然不存在受波及的風險;低空轟炸任務中,考慮到轟炸機可能受爆炸衝擊波危及,因此採用了延時爆炸引信,等轟炸機飛離後引爆。
155度逃生機動則是原子彈飛行任務中B-29轟炸機所特有的,考慮到了B-29轟炸機在原子彈爆炸時所能達到的最遠飛行距離:爆炸不光會產生劇烈的衝擊波,包含大量輻射物質和粉塵的蘑菇雲也會迅速衝上3~5萬英尺的高空,產生的高溫極有可能令轟炸機燃燒起火。經過數學計算,B-29機組被告知轉向155度。轟炸機以300英里(約483公里)的時速飛行,投彈後立即轉向並俯衝加速,此時的原子彈由於慣性則繼續按照原來的航線以小於300英里的時速向前墜落接近爆炸點,在廣島上空500米處爆炸以發揮最大的效果。從投彈到引爆這個過程大約需要45秒時間,而轉向俯衝的B-29轟炸機在這個時候已經可以飛出爆炸點6~7英里(9.6~11公里)的範圍,雖然還會受到些衝擊波,機身發生顛簸,但這個距離已經算是安全的了。
攔阻著艦
二戰末期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這也是二戰結束的標誌性事件之一。“小男孩”原子彈從9000多米的高空投下到下降到約600米的高度爆炸,中間只用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這點時間夠投放原子彈的B-29轟炸機逃出爆炸半徑嗎?“小男孩”原子彈爆炸威力相當於1.5萬噸的TNT炸藥的當量,威力巨大。
B-29的最大飛行速度是574公里/時,最大巡航速度350公里/時,在投彈後,B29就全油門的做了一個155°的轉向,立即向下俯衝提高速度,這樣飛機幾乎在瞬間,就將飛機高度下降了300多米,B29立即開足馬力,以最快速度向水平方向飛行。45秒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空中爆炸(具體地點為日本廣島相生橋以西100米的島病院上空600米處),立即發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強烈的白色閃光,廣島市中心上空隨即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而此時的B29在距離9公里附近,遭到了巨大的衝擊波撞擊。
機組人員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都佩戴上了能夠遮蔽強光的護目鏡,並沒有影響到對飛機的駕駛,但是飛機上用來記錄原子彈爆炸的照相機都受到了過度曝光。
遇到麼
1945年5月31日,美國正式啟動對曰使用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三顆原彈被研製出來,分別被命名為:小男孩,胖子,瘦子。頭兩顆最後被分別投送到曰本的廣島和長崎。
之前,美國,英國和中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吉’,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於是,8月6日和9日,美軍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8月15日本天皇發佈詔書,宣佈曰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4月26日,在美國本土經過4個月緊張訓練後,第5O9大隊密秘進入提尼安島。島北機場有4條平行跑道,長259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轟炸機基地。8月4日,509大隊所屬7架b一29型轟炸機的全體機組人員被召到簡令下達室,觀看在阿拉摩戈多試爆們原子彈紀錄片,然後由帕森斯上校講解投彈注意事項,告誡駕駛員千萬不要穿過蘑茹狀雲冠飛行,以免被輻射所傷。第二天,原子彈被起重機吊入轟炸機上。
1945年8月6日8時,3架B一29美轟炸機從高空進入廣島上空。廣島市民對習以為常的空襲警報已無動於衷,很少人鑽進防空洞。在此之前,B一29己連續數天飛臨曰本領空訓練,但這次飛行,其中一架裝上了一顆5噸重的原子彈一小男孩。
9點14分17秒,裝有原子彈的飛機,視準儀對準了廣島一座橋正中,然後打開自動裝置,60秒後,原子彈從一萬米高空落下。
投擲完原子彈後,B一29迅速在高空急轉彎飛離現場。轟炸機必須遠離爆炸中心11英里遠,否則音速般的衝擊波就會撕碎飛機。而給飛機逃離的時間只有43秒。雖然機組人員按技術要求逃離了原子彈爆炸範圍,但機組人員還是被3。5G力量的衝擊波甩出了座位。飛機就像被撞成兩段似的。
廣島核爆造成14萬人死亡,4,8萬幢建築物被全部摧毀,2,2萬幢嚴重毀壞。
廣島被核爆後,日本軍部仍認為美國只有一枚巨型炸彈,所以堅持不投降。於是,8月9日,美軍又出動B一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祥投到日本長崎市。說來長崎夠倒黴的,本來胖子計劃要投到小倉的,因為那裡天氣不好,改投到長崎。長崎核爆,傷亡8。6萬人,60%的建築物被毀。
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遠山344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是波音公司為美國研發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槳轟炸機,這種轟炸機在二戰期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至於美國兩次投擲原子彈,都是使用B-29轟炸機作為平臺。既然能夠如此信賴B-29轟炸機,那麼也就說明B-29轟炸機在武器投送方面肯定有其獨到之處。
B-29轟炸機全長超過30米,翼展寬度約為43米,其動力系統為4臺萊特R-3350-23超級增壓星形發動機,飛機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550公里以上,順風狀態的B-29轟炸機甚至可以飈出接近700公里的時速,在當時而言算是飛得很快的轟炸機了。而且B-29轟炸機還有飛行高度的優勢,其實用升限達到10000米左右。藉助當時日本的高空氣流特點,B-29轟炸機可以在日本上空自由作戰,如入無人之境。優良的飛行性能,也更有助於轟炸機逃脫原子彈爆炸圈。
當初執行轟炸任務的B-29轟炸機,實際上是經過改裝的。而那個時候的原子彈重量很大,當量則很小。“小男孩”原子彈的重量高達5.0噸,但其實際當量僅為1.4萬噸TNT炸藥。所以說當時的原子彈的爆炸範圍實際上也極為有限,B-29轟炸機有足夠的把握逃脫爆炸中心圈。
在執行投擲訓練的時候,飛行員就被要求確保炸彈飛行距離超過9000米,這說明原子彈在投擲過程中將經歷一段時間,然後才會引爆。事實上最後原子彈是在空中爆炸的,而B-29轟炸機則通過俯衝轉彎的方式,迅速逃離了爆炸核心圈。在繼續飛行45秒鐘之後,原子彈才被引爆。此時的B-29轟炸機,已經飛出去相當一段距離。
實際上,即使是後來當量高達5000萬噸級的“大伊萬”,也並沒有對投擲它的圖-95式戰略轟炸機造成致命的威脅,因此可見核彈並非一定能夠摧毀攜帶它的戰略轟炸機。只要戰略轟炸機儘快離開爆炸中心區域,那麼核彈所產生的衝擊波就很難將飛機擊落。
和“大伊萬”相比,“小男孩”和“胖子”的當量只能算是微不足道的。它們或許對B-29轟炸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迄今為止,仍然沒有轟炸機像B-29那樣執行過真正的核轟炸任務,所以這種轟炸機也算是可以名垂青史了。
白虎堂
我們以第一顆在廣島投放的原子彈舉例,首先美軍用的是飛行限度高、抗擊打能力強的B29“空中堡壘”。這樣在飛機撤離的時候即能快速遠離爆炸中心又能使投彈者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美國B29空中堡壘)
其次,經過精密測算出了安全區的距離。當時那枚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經測算有13000噸TNT當量。為了達到最大損壞力,使用的是空中爆炸,即使用減速傘在廣島600米左右的上空自動引爆,而這個爆炸範圍的極限半徑是12.8公里。
(廣島投放原子彈示意圖)
那就很簡單的,經過數學三角測算時間和距離,只要在“小男孩”爆炸前飛離爆炸安全區即可。所以執行任務的B29是在31000英尺(9000米)上空投的彈,“小男孩”背的減速傘達到指定爆炸上空時間精準到45秒,而且是飛機在高速飛行中的拋物線投彈。這都是為B29能夠及時到達安全區提供時間。
但是,當時的美國科學家經過計算後,普通飛行狀態下B29轟炸機在45秒時間內到不了安全地帶。於是就對此次任務的B29進行改裝,讓其在投彈後能最快速度掉頭轉向,而最終計算結果是轉向155度最適合(180度轉向是最好,但是B29執行不了)。
(B29安全撤離示意圖)
最終,一切按照原定計劃實施,1945年8月6日(日本時間)上午8時15分17秒,“小男孩”正式在空中投下,B29嚴格執行了之前的撤離計劃。45秒後“小男孩”準時爆炸,B29雖然還是能強烈感受到其衝擊波氣浪,但沒有真正影響到執行任務的B29和飛行員。這些見證偉大時刻的飛行員們還都活到了八、九十歲。
今古縱橫
二戰末期日軍負隅頑抗,美軍曾經想過攻上日本國土一雪珍珠港事件前恥,可是想來想去覺得這樣做的話美軍死傷肯定很大,遂決定動用原子彈迫使日軍快速投降。於是乎,美軍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造成了兩個城市被摧毀,人數死傷達到了幾十萬,這也是二戰結束的標誌性事件之一。可是原子彈的威力這麼大,為什麼投放原子彈的B-29轟炸機卻安然無恙呢?
雖然說小男孩是美國的第一顆原子彈,但是在投放之前美國也不是沒有預料到原子彈的爆炸會波及到飛機,所以攜帶原子彈的B-29轟炸機是飛到了近萬米的高空才投下了原子彈,這樣的話一來可以遠離原子彈的爆炸中心,二來增加了原子彈下落的時間,給了轟炸機逃離的時間。但是,雖然近萬米高空,但是原子彈下落到爆炸中間間隔的時間也不足一分鐘(原子彈後在600米高空爆炸,經計算這樣做殺傷力最大),那麼夠飛機逃離嗎?
其實吧,早期的原子彈一方面威力很小(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TNT當量均為2萬噸以下,現在看來這只是微型的核彈了),另外呢,原子彈的威力與距離爆炸中心的距離會有很大關係,就小男孩來說,它的絕對殺傷半徑只有2、3公里,最大的殺傷半徑也不過5.6公里,在下落的幾十秒時間裡,B-29轟炸機已經駛離了原子彈的爆炸中心超過了9英里,在這麼遠的距離下,幾乎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當然了,除了飛機受到了一點點衝擊波的影響以及機上搭載的照相機因為強光的原因受到了過度的曝光之外,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影響。
鏡像宇宙
其實當年的原子彈還是比較簡單的,並不像現今的核武器威力大的變態,但是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放的原子彈,是人類唯一一次將核武器應用在戰場上。
當年美國向日本投送原子彈的飛機是美軍509轟炸機對的三架B29轟炸機,當時的投彈升限並不高,它是怎麼脫離原子彈爆炸給飛機帶來的影響呢?
我們大家一起來回顧下當年美軍向日本投送原子彈的簡單過程,當年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爆炸後,威力相當於1.25萬噸的TNT爆炸所產生的光波,使成千上萬人雙目失明,同時產生的6千多度的高溫,把廣島幾乎化為灰燼,衝擊波把所有建築物摧毀殆盡,處於核爆中心的人和動物,瞬間氣化,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都能感覺到熱浪。
這麼大的威力,當時的螺旋槳飛機最大速度在550到650km/h而B29也就能飛550km/h這個速度肯定在投彈後不能安全撤離,那麼它是怎麼做到安全撤離的呢?是因為它在投彈的過程中,做了一個非常規的機動動作,在投彈後,B29就全油門的做了一個155°的轉向,立即向下俯衝提高速度,這樣飛機幾乎在瞬間,就將飛機高度下降到300多米,做完機動後,B29就全速度離開投彈區。
投彈後45秒,原子彈就爆炸了,但是全速飛離的機組人員還是受到了影響,飛機受到氣浪影響,劇烈顛簸。機組人員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都佩戴上了能夠遮蔽強光的護目鏡,並沒有影響到對飛機的駕駛,但是飛機上用來記錄原子彈爆炸的照相機都受到了過度曝光。
軍武雜談V
原來看過一篇介紹這個文章,美軍計算了各個方面的因素,制定好了投彈飛機的逃離方案,幾乎可以說是剛剛好,晚一兩秒都來不及。
為了使原子彈爆炸的威力最大化,設置的為距地面六百米處爆炸,而投彈的b29轟炸機在九千米的高空,經過計算,從原子彈脫離機艙,到預訂高度爆炸的時間為44秒。
也就是說投彈的b29需要在44秒內,飛出九公里,才能逃離核爆區域,但b29最大時速為575公里,在44秒時間內,只能飛出去7.02公里,這樣看投彈的飛機似乎是逃不出核爆區域的。
其中的另一個因素,是這次轟炸成功的關鍵,原子彈投下以後,它並不是垂直下落,因為慣性作用,下落的軌跡是一條拋物線,需要提前在轟炸點前投放,所以投彈後的b29立刻做了155度的迴旋,背向原子彈的方向朝下極速俯衝,在重力的作用下達到了能有的最大速度,逃離了核爆區域。
即便是這樣,擔任轟炸的b29飛機仍然感受到了衝擊波的氣浪,飛機上帶的膠片全部被曝光了。
人文茶客
說起B-29可能許多人不知道,但是相信看過日本原子彈爆炸的人都知道,原子彈是由美軍一架轟炸機從高空投放的,而投放原子彈的這架飛機就是B-29轟炸機。
原子彈的威力可想而知,那麼作為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殺傷武器原子彈爆炸後,B-29又是如何逃出生天的呢?
B29當時的投彈高度相當高了,大約為接近於1萬米的高度,美軍機組在平時訓練時的,要求飛行高度在9000米以上,B29的實用升限在1萬米以上的。這是相當完全安全的高度,日本戰鬥機難以到達的,整個投彈過程實質為自動投彈裝置下進行的。
B- 29當時最大飛行速度為577千米一小時,也就是一分鐘大概9公里,而當時的原子彈爆炸設計在600米的上空,實際上在100米的上空,整個過程大約是45秒左右,而B-29從投彈到爆炸已經飛行了至少有8公里,加上距離地面有接近10公里的高度,實際上距離爆炸的直線路徑至少有15公里,而原子彈爆炸也並不是瞬間就覆蓋周圍幾十上百公里,也是需要傳播速度的,顯然當時的15公里直線距離是安全的
由於原子彈爆炸會產生距離的亮光以及輻射,所以當時的投彈人員都戴了厚厚的眼鏡,避免眼睛被亮光弄瞎。飛機仍然在飛行,原子彈的輻射仍然在繼續,顯然速度上來說,飛機由於距離較遠並沒有受到原子彈的衝擊
現代文學官
稍微對軍事感興趣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問題不難回答。這個問題在電視上的軍事節目中也播放過很多次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尾期,美國為了加快日本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分別在長崎和廣島投下了兩枚原子彈。這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在實戰中使用核武器。都知道原子彈的威力很大,爆炸當量都在2萬噸TNT當量左右。那麼負責投擲原子彈的飛機在原子彈爆炸以前能飛到安全區域嗎?
主要取決於飛機的投擲高度,原子彈下降速度,以及爆炸高度。當時B-29投擲原子彈的高度是9600米,爆炸高度是600米,想要飛出安全距離,B-29必須在爆炸前飛到9公里以外,就安全了。
都知道原子彈在投下去以後依靠慣性,會繼續沿飛機的飛行方向走,所以最佳方法就是調頭向反方向飛去。才能在最短的時間,飛出最遠的距離。
1945年8月6日。B-29在廣島投下小男孩後,迅速掉頭,開足馬力拼命向反方向飛去,43秒後,小男孩爆炸,他們也成功的飛到了9公里以外,雖然後面的衝擊波,差點讓飛機墜毀。不過他們還是安全的返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