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兴起,“老农民”咋办?

“新农民”兴起,“老农民”咋办?

  日前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国规模农业经营户398万户;农业经营单位204万个,农业经营单位数量较十年前增长417.4%。这些就是各种涉农文件里所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合作社数量大幅度增加。2016年末,全国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91万个,占农业经营单位的44.6%。分地区看,东部地区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数量最多,分别占全国的30.0%和33.6%;东北地区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数量最少,分别占全国的20.8%和8.3%

  伴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加,我国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占全国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的28.6%;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猪和禽类存栏量分别占全国的62.9%和73.9%。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被认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周三(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就确定了一系列支持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措施: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扶持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社会化服务支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业部的初步计划是2018年培养100万以上新型职业农民。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现代园区建设。在今年已经批准创建4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2018年再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择优支持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基地)。

  ——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抓好落实财政支持、税费减免、设施用地、电价优惠这些政策,重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同时要对深耕深松、机播机收、疫病防控等生产性服务给予补助。

  ——开展信贷支农行动。综合运用税收、奖补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推动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加快向市县延伸,2018年争取实现主要农业县全覆盖,要求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业信贷担保余额占总担保规模比重达到70%以上。

  ——深入实施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实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试点,研究出台加快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意见,推动保障水平覆盖全部生产成本。

“新农民”兴起,“老农民”咋办?

  但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的农村,很长时期仍然会有大量小农户,这同样是中国的国情和农情。目前全国有2.6亿农户,其中2.3亿是承包农户,这是整个农业生产的基本面。所以,任何时候制定政策措施时,都不能忘了这些小农户,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中共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也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据农业部副部长叶贞琴15日介绍,具体的路径有两条:一个是把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能力作为政府扶持政策的重要衡量指标。如,最近很多地方做了探索,把政府扶持的资金折股量化到小农户和贫困农户,资金变股金。

  另一个是引导和组织小农户参与和发展专业合作,包括土地入股、股份合作、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他还表示,要以产业为基础,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小农户提供科技、信息、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服务,通过服务带动小农户奔向大市场;以培育小农户的内生动力为基础,提升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包括加强培训,特别是职业农民的培训,提升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