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僅是追求理想,更是為了柴米油鹽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自幼勤奮好學,二十七歲中進士,入翰林院,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

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工作不僅是追求理想,更是為了柴米油鹽

"千古完人"曾文公

一、利可共而不可獨

人心趨利避害,往往大家都盯著有利益好處的地方。如果有人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帶來後患,結果就是通常說的“獨利則敗”。所以一個人面對利益要懂得權衡取捨,拿自己該得的那份,甚至有時候為了避免後患,捨棄部分自己應該得的利益。

曾國藩早期以道義號召眾人與他一起抵擋太平軍,認為有道義就足夠了,就能感召別人,“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但是他慢慢發現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裡,於是就問幕僚趙烈文:“眾皆出我下,奈何盡歸胡公?”

趙烈文回答:“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財,不走何待?”(人都有私心,在你那裡得不到官,也發不了財,不走還等什麼?)

曾國藩又問:“當如何?”(那該怎麼辦?)趙烈文回答:“集眾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利用眾人的私心來做事,可以成就一個人的公義!)

工作不僅是追求理想,更是為了柴米油鹽

趙烈文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公曆1867年7月21日)晚,趙烈文與曾國藩聊天,並預言滿清50年內滅亡,其後中華大地上將是軍閥割據。

曾國藩連連點頭,從此以後對有功的部下大力獎賞,特別是擔任欽差大臣、兩江總督以後,經常利用一切機會保薦幕僚當官。於是曾國藩的幕府大盛,人才濟濟。

同時曾國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勵機制,注重針對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採取“武人給錢,文人給名”的措施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軍心一統,為最終成就平定太平天國的功業奠定了基礎。

工作不僅是追求理想,更是為了柴米油鹽

有時候君子做事並不成功,可能是因為他們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德行苛求,往往會使他們忽略普通人參與事業的本能動機,把道德上的瑕疵視為不可饒恕的過錯,並將別人的付出和犧牲視為職責之內的理所當然

個體可以在道德上追求無止境的完善,但是面對群體要寬容普通人的比較庸常的動機。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做事情不是追求理想,只是討生活,畢竟英雄好漢也有老婆孩子,庶民百姓只愁柴米油鹽。

所以做人固然要品行端正,做事卻要靈活變通。“人以利動”,這是基本的人性事實。道義可以號召少數人,卻不一定能籠絡大部分人;品德高尚可以讓人尊敬,卻不一定能讓人服從。

工作不僅是追求理想,更是為了柴米油鹽

韓信這樣評價項羽:“項王對待長輩謙恭,對待弱者仁慈,對待病者體恤,但這不過是婦人的美德。項王對待立功的健兒吝於賞賜,對待勇武的壯士不予提拔。因此,英雄豪傑終究要離他而去。”

劉邦問陳平:“我與項王有什麼區別?”陳平回答說:“大王粗野傲慢,項王謙遜有禮。”劉邦又問:“那你為什麼棄項王而歸我?”陳平回答:“對於有功之人,大王不吝惜恩賜,項王則很少封賞。”

正因為項羽不願意與有功之臣分享天下的利益,也就沒有多少人願意追隨他,最終就是一個“獨利則敗”的結局,而劉邦則把自己的所得利益與部下共享,得了天下。

工作不僅是追求理想,更是為了柴米油鹽

二、謀可寡而不可眾

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真知灼見的幾個人一起討論,而不要聽眾人的泛泛之論。正如古人所說:“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也類似於今天的“重大決策專家諮詢論證”。

決策人生的重大事情,也無法與眾人商量。因為人生的重大決策關乎個人的世界觀,有自己獨特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立場不一樣,不一定理解你的想法,反而也會破壞你的信心和情緒。

集思廣益的前提是對有價值的看法而言的,而有價值的看法往往不會很多。 《淮南子·人間訓》:“今萬人調鐘不能比之律,誠得知者,一人而足矣。”參與決策的人的數量並不等於質量,這就是所謂的“眾謀則洩。”

工作不僅是追求理想,更是為了柴米油鹽

另外謀劃也不宜讓很多人知道,韓非子說:“事以密成,語以洩敗。”《三國演義》中的董承就是一個例子,董承四處遊說文武能臣,要拿下曹操。劉備、種輯、吳子蘭、王子服,甚至董承的小妾,都知道他的密謀。董承自以為“滴水不漏”,誰料他的小妾與家奴秦慶童暗通款曲。秦慶童出於舊恨,立即跑去向曹操告密。結果可想而知,一干人等都被曹操殺害。

所以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決策也不必四處宣揚,低調地去做就可以,低調地去做,阻力才小,障礙才少,等事情做起來了,有些可能的障礙無形中就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