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如何拍出高大上的感觉?

陶浩海

其实手机拍照能否高大上,跟单反也相差不多。

第一,你的摄影作品是否主题鲜明?无论用什么器材拍照,你的摄影作品都应该有一个主题,也就是为什么拍这张照片?当然这个主题还要被广泛的认可才行。

第二,你的摄影作品是否画面简洁?我们都知道摄影是减法艺术。很多摄影初学者可能对这句话体会不深,往往把画面铺的很满,没有做好适当的留白。这反倒缺少了摄影作品该有的高大上的感觉。

第三,你的摄影作品是否有好的表达方式?摄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用对比来突出主体,是摄影内容表达的最常见的方式。比如大小对比、冷暖对比、黑白对比、疏密对比等等。

春天公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时,常见很多摄影爱好者,拿着手机把整树整树的花朵全部拍下来。他们觉得很好看,但是满树的花朵不符合高大上的审美要求。不妨可以采用小中见大,一花知春的表达方式。挑选满树花朵中的一支,甚至一朵,也许会更好一些。


金立摄影
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个摄影师,也出摄影书。
2012年前后,有一个职业摄影师用手机摄影的流行的大潮,那时候呢,我就想有没有必要做一本讲手机摄影书,虽然很多人跟我们说玩手机摄影的人都不看书,不过2013年的时候我们还是把这本书出版出来了,叫《手机拍的!》。里面用了全球摄影师用手机拍的重要选题,比如美联社摄影师使用手机拍摄的阿富汗战地系列、日本摄影师使用手机拍摄的福岛核辐射泄露事故系列等重大社会题材的报道,也有严肃的肖像摄影、当然也有轻松的旅行摄影和拍姑娘之类的内容。
当时我们总是说《手机拍的!》是我们长期指导大家与没钱拍照片或者没时间拍照片作斗争后的最终解决方案。后来看,还真是这样。
《手机拍的!》上市之后加印了几次,当然没有我们之前的《一本摄影书》、《顶级摄影器材》或者《上帝之眼》卖的那么好,但也还行,说明玩手机摄影也是有高阶需求的。
有意思的是,自打那会开始,有更多的手机厂家来找我,聊各种关于手机摄影的事情。所以呢,我对这个手机厂家摄影这块的业务也算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米是在2016年年中的时候,开始跟我们团队合作,也请我做摄影顾问,所以我主持拍了大概一年的小米样片,从2016年中到2017年中,那段时间所有的中高端小米机器,从小米5、小米5S、小米5C、小米MIX、小米NOTE2和小米6的样片,我都作为摄影顾问参与。那段时间我正好亲身经历了小米销量从下滑到强力反弹的过程,从专业角度看,至少说明我们的样片没拖小米的后腿。
所以呢,对手机摄影如何拍的高大上这件事儿,现在我算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亲身实践了。
至于怎么用手机拍出高大上的作品,我觉得其实可以说上几天几夜,当然,那大家不如直接看《手机拍的!》了。但如果简单的说,有这么几点算是最重要的:
一是要有光感;
二是要精确的控制色彩;
三是构图,要不稳当,要不有趣,但至少别太多硬伤;
这第三条构图是个不太好说的事情,咱们暂且不表,多说两句前两条。
控制图片的光感,大概分两个情况,一个是光线好的时候,一个光线不好的时候。
首先大家都应该知道,尽量在光线好的时候拍照片,而早晚光线是常规最好的光线。
下面这两张都是为5S拍的样片,典型的好光线。

再往深里说,不光早晚特别暖调的光线,大体上只要有强烈的光线,总能用上,只要你能看到光线的存在,特别是逆光的时候,基本都是是神赐的拍摄机会。

这张的是我们小米6拍样片的时候,在巴塞罗那队的主场诺坎普球场,那场比赛一直下着大雨,下半场忽然太阳突破乌云露了一脸,在这一刹那,梅西竟然又进了一个球(那场巴塞罗那3:0完胜塞维利亚,话说在现场看,梅西同学在对方禁区真是如入无人之境啊),我们的摄影师李亚楠眼明手快,把这一瞬间拍下来了。


这张照片是我们的摄影师Kingston在泰国拍的,当时我们在帮小米5C做最后的调校。Kingston座在一辆充斥着妖艳海报和廉价假皮子装饰得花里胡哨的TUTU(那种带棚小摩托啦)里。但他敏锐的捕捉到了夕阳的光线,眼前的一切都充满了质感,有种真正伪高大上的错觉。


在拍小米5S的时候,我们请了一个非常好的女摄影师樊小八去香港拍样片。赶巧了,她男朋友也会拍照片,她就买一送一,带上男朋友去一块拍。要说明的是,她男朋友原来是我们的图书作者,是给美国国家地理和BBC拍东西的那种摄影师,所以我们这票算是赚了。这天她男朋友Jacky当背夫,很早起来陪她去离岛的码头,正好又看到光线照射进来,于是拍了这张非常好的照片,逆光的光效非常强烈,色彩又饱满,注意他的构图,尤其是地上影子的位置,非常考究。


光线不好的时候,依然能够拍到很有光感照片,那才是真正的考验。但前提是要精确的控制曝光。现在手机都可以在屏幕上点一下主题,然后在旁边上下划,就可以得到更亮或者更暗的照片,这技术在摄影上叫“曝光补偿”,很有用。
下面这张照片,也是我们的摄影师李亚楠拍的,他在拍香港专题的时候特别喜欢拍各种交通工具,这张是在叮叮车(一种比较古老的有轨电车)上拍的,因为他曝光控制非常精确,所以可以得到非常细腻的影调,寻常景象可以有不一样的感觉。


这张照片是在摩洛哥拍的,当时是给note2和MIX拍样片。这张照片如果不做曝光补偿的拍,很可能曝光就过了,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暗,但是增加了那种神秘气氛和细腻的感情,
当然,最精确的控制板和方式还是手动曝光,因为手机摄影时不能调光圈呢,所以只要调快门速度就可以了。尤其是一些特殊场合,比如大光比啊,还有非常暗的前提下,还有长时间曝光,都是手动曝光大显身手的时候,更容易得到好的效果。
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曝光发生偏差,不论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了都没关系,多试几次就好了,反正手机上也没什么成本。慢慢随着你的经验提高,你对手动曝光就会越来越精确,越来越自信。

另外,坏天气是摄影师最好的朋友,很多平时看起来特一般的场景,在雨雪天都会变得让人格外触动,坏天气的光线和气氛往往都更有趣。下面这张照片是小米5拍的。


嗯,很多人觉得手机只有在强光的地方拍的,在暗光下拍不好,通常会造成噪点很高。确实手机的高感比相机差很多,但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解决办法就是别让手机自动设置感光度,安卓手机通常很容易手动设ISO,也就是感光度。在暗光下尽量手动设定ISO,别太高,ISO400到头了,尽量手端稳了,经常能得到一些补偿不错的效果。要是你的手机自带光学防抖功能,那则是再好不过。

这两张照片是我们在香港拍小米5S时拍,5S号称点暗夜之眼,小米的人跟我们说它特别适合在晚上拍。我十多年前跟香港旅游局拍“魅力香港”专题时候,对港岛上有条号称亚洲最长电梯的地方印象特别深,这地方光线不亮,但光源很复杂,味道很足。于是我和亚楠俩人这条街上走了一遍,一边观察光线一边讨论了在哪能拍街景,哪能拍人之类的。然后我下去喝咖啡,过一会儿亚楠回来了,果然得到了一些相当有意思的影像。


再看两张晚上拍的照片。我们有个老读者,Kingston,后来成为我们合作的摄影师,他最大的优势就是脑子没条条框框,特别有创意,总能拍到别人想不出来的东西。

我们在拍5S的时候,他负责在街头拍这个姑娘,就是这样子,好看的女孩+有趣的背景(后面有个长头发的小伙露出诡秘笑容的就是前文多次出现的李亚楠同学),看起来一切都还挺正常的……照片拍的不错。

后来,他听说这姑娘是会跳舞的?

真的假的?

真的,我刚刚给郭天王的演唱会伴过舞!

于是,Kingston把她带到一块旧兮兮的广告牌前,让她跳一下看看……

这是我们为5S拍的所有样片里我最意外的一张,之前我总觉得手机拍摄慢慢腾腾的,不太适合拍摄运动场面,这张照片让我改变了认识。其实我们拍的样片有些最后并没有都用在小米推广上,但有不少是我自己喜欢的。



接着说手动曝光,它另外的优点是设置长时间曝光,可以拍更多有意思的东西。这两张是我们在格陵兰那边用5S拍的极光。需要反复试验最好的效果,所以差不多拍了整整一个晚上。手机拍极光其实并不是特别难,只要你的手机高ISO画质比较好,又有手动曝光(iPhone这方面吃亏了)。难的反倒是就是确定多长时间是恰当的,我记得亚楠跟我说过,当时的场景8秒是最好的,太短的话,极光有点暗,太长时间,极光就糊成一片了,然后绿光也不明显了。总之,穿暖和点,这时候还得多试试。



上面说了好多有趣的光,其实一些“平淡”的直射光也可以拍到有光感的照片,这张是我们在巴塞罗那拍小米6样片时候拍的,中午,顶光,大多数摄影师这时候都去吃饭了。不过依然可以可以借助阴影反衬出光存在的效果。


阴天,是一件特别糟心的事儿,这时候真就是要考验相机/手机自己的成像质感了。试着有趣点的构图,或者索性就去室内拍吧。

(好像是MIX,摩洛哥)

(小米6在圣家堂里面,话说双摄真心可以很大的拓展摄影师的拍摄空间啊。)


说了太多光线了,现在说说色彩。

控制色彩最重要的事儿就要控制好色温。这个可以通过在手机上调整色温设置来实现。iPhone手机调色温就比较困难,得用专门的软件。安卓系统很容易,除了不同的色温的模式,很多安卓手机甚至可以手动设置色温的具体数值。

手机自己设定的色温就是自动色温,通常都不太靠谱,得到的色彩结果不太好说,给大家的建议的是白天可以先试试日光模式,或者大概就是一个5500K左右,试试之后你会发现,照片的效果和相机自己直接拍的不太一样。

这是小米5在拉斯维加斯拍的,当时下了一场暴雨之后出了太阳,我直接把色温设在日光模式,很容易得到丰富、浓烈而又不太失真的色彩。



这张是我们在羚羊谷里拍的照片,用5S,如果用自动色温基本就没什么颜色(手机AWB的原理就是像人眼一样尽量适应周围环境色温)。但是如果你把手机色温设成5500k,或者日光模式,就能显现出岩石上原来的色彩——非常丰富细腻的红色。我自己非常喜欢这张小景照片,仿佛有个灵魂藏在这石头里。

每次小米发布完我们的样片之后,尤其看到色彩,网上都有人跳出来说:是后期过的。
其实,大家看到小米发布会上的样片都是没有经过任何后期处理的,手机拍出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里不讨论小米手机色彩是不是牛叉的问题,我只是说,大家可以通过一些摄影的常识获得更好的效果。
嗯,另外,大家也知道这个手机厂家(“友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最近几年经常有厂家拿单反冒充手机事儿被揭发出来,所以我们也就乐得拍完彻底不动它,交给小米去发布,省得生事儿。
但是我如果用在自己书里,我觉得经过后期处理,这些照片的质感还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具体哪些APP好用,大家可以看《手机拍的!》,里面讲的很清楚,我就不啰嗦了。
再回答一个肯定有人问的问题,手机拍了高大上的照片,是不是能赚钱?
总体来讲,就算拍出高大上的照片,靠手机摄影作品挣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们做《手机拍的!》那本书的时候呢,联系了全世界很多摄影师和图片库,寻找好的手机摄影作品。而其中我们就看到了一组非常好的肖像作品,是个法国摄影师拍的,作者开价500欧元一张。这可不是个便宜的价格!就算相机拍的摄影作品,能卖到500欧元,都不是一个便宜的价格。最终的我们还是买了两幅他的作品用在书里,可见好的作品还是能够有好的价格。
不过客观的说,如果不是因为我们那次一定要选手机作品来用,通常的手机摄影作品不会买这么高的价格。传统图片库对于什么样的作品收入什么样的作品不收,有比较严格的技术要求,手机摄影不太能满足。所以最近两年职业摄影师用手机拍摄这件事儿也有点退烧。
再多说两句啊,关于iPhone和安卓系统谁更好的问题?5年前,我们做《手机拍的!》时候呢,曾经面向全世界图片库征集照片和搜索照片,最后获得的好图片中,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iPhone拍的。直到现在,大多数职业摄影师还是使用iPhone手机。这里面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比如高端摄影师多数用苹果电脑,所以觉得同系统的iPhone手机更容易用。另外一方面就是iPhone的屏幕确实比较准。还有就是iPhone的硬件+软件的综合调教确实好。
iPhone的硬件不是手机里最好的,但是,考虑到这个综合调教之后的整体画质,应该还是业内首屈一指的,这事情我觉得不用争论。
当然了,最近安卓系统的很多优势也越来越凸显出来,这几年发展相当快。实事求是的讲,如果你能掌握好摄影技术,精确的调整设置,那么目前用安卓手机或许能得到更高质量的画质。
因为现在拍摄成为各手机厂家最重要的竞争领域之一,我们很快也能看到更多更酷的技术,所以未来几年里可预见手机摄影更加惊人的进步吧,算是远远比我们相机行业进步的幅度要大得多了。
不过,摄影器材的技术进步再大,也不能保证你能拍出高大上的照片,归根到底,你还是得花心思在拍值得拍的东西上,或者说,遇到让你有美好的感动再拍,别什么都拍。
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有美好的基因,都能拍出高大上的感觉。这话说得有点残酷,但确实是实情……给你世界上最好的机器,让你去拍个三原色幼儿园里的幸福生活,你下得去手吗?

赵嘉

说明:

正文:

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手机摄影变得越来越流行,互联网上有许多关于手机摄影技巧的文章,但今天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回想起来,这一篇文章也是无心之作,本来我只是归家途中偶遇暴雨,于是想用手机记录几张暴风雨,结果灵光一现,为什么不拍摄一组对比图片呢?于是就有了这些照片,也有了以下这些技巧:

技巧一、少就是多

我一直认为这句话是摄影最经典的法则之一。

对于新手,明白了这句话可以迅速拍出满意的作品。

作为老手,明白了这句话可以打开迈向高手的大门。

在最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主题不够明确是一个大问题,而通过减法可以迅速的交代清楚主题。而对摄影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已是基本功,而如何用最少的画面元素构架起一个主题则是提升的关键

当然,“少”只是摄影的一种表达手法,这并不是说画面只能“少”,不能“多”,实际上,能够把画面繁杂的元素一一加以合理安排,也是一项非常伟大的能力。

举个例子:

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拍?

如果你像上面这样拍,那就是路人水平,随手咔擦那种。

记住:少就是多!

这样拍出来实在太杂乱了:

雕塑、建筑物、远处的建筑物、地板、绿化带……

如果是掌握了一些构图法则的,可能就会这样拍

这明显就能看出来一定的摄影水平了。

通过仰拍的视角,直接把地面的建筑物、地板等元素排除了,只保留雕塑、绿化带、天空,同时为了活跃画面,还加入了一个人。

但是,如果是一个更加成熟的摄影人,可能就会这么拍:

(该图为相机拍摄)

在前面的基础上,把绿化带排除,只保留天空和雕塑,整个画面的元素变得更为简洁。

这三张照片的画面元素变化过程是这样的:

雕塑、天空、绿化带、建筑物、远处的建筑物、地板。

雕塑、天空、绿化带。

雕塑、天空。

我们通过不断的做减法,不断的突出主体,让画面构架一步步的提升,最终实现了一种更好的表达效果。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这两张照片并不是我在当天拍摄的,也并不是同一个场景,但也能辅助说明“少就是多”,我一并放在这里:

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拍摄?如果拍成上面这样,未必有些过于平庸。这时候我们就要想到“少就是多”这条摄影法则,将画面的元素进一步分离、优化:

可以看到,我们通过减少画面元素,聚焦画面局部的方法成功提升了画面的主题感。

化繁为简,少就是多。

因此,你在拍照片的时候,一定要想一下:

是不是可以少一点儿,再少一点儿?

技巧二、低一点儿

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拍?

如果你拍成上面这样,那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平稳的水平线,三分构图,延伸线,还算合格。

但如果是一个成熟的摄影人,可能就会这么拍:

1、通过拉低相机的位置,使得水面的反射更加强烈,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对称效果。 2、等待电动车的出现,为画面加入主题感,为点睛之笔。 3、通过垂直翻转,有电动车即将驶向云端的效果。

再比如,这个场景:

如果拍成上面这样,依旧属于中规中矩,没有多大亮点, 似乎谁都能拍出来。

这时候,我们采用:

1、通过拉低相机的位置,让水面占据更大的位置(透视关系),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 2、制造水面波纹(为了激起波纹,我脚不停的在踏水),让画面形成更加的水面质感。 3、通过镜头校正,制造夸张的视觉的效果。 4、通过减少车辆,强化画面重心。

这时候的画面效果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画面带来的冲击力。当然,既然我们可以“低一点儿”,自然可以“高一点儿”,这个技巧的核心在于:尝试用更多的角度去表达一个场景,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技巧三、节奏与韵律

什么是节奏与韵律?

简而言之:统一特征下的有序重复。

比如这幅图:

可以看到,这张照片的画面十分杂乱,近处的马路,远处的防护板,再远处的楼房,画面没有丝毫的规律可循,节奏感十分匮乏。

这时候我们就要去寻找画面中的统一特征,我们可以发现近处马路的线、远处的警示线条、防护板上的红白线条都是一些线条的几何图形,并且分布状态也有规律可循,因此:

我们通过捕捉局部画面,通过线条(马路和防护板上)、方块(左上角的警示牌)、三角形(行人)的有序组合,就形成了一幅更加有节奏的照片。

再比如:

这张照片也是有节奏感的,例如近处的建筑、地面的线条等,但是画面的节奏感明显不强,主要是没有做到“有序重复”。

我们从下往上拍摄:

(这幅图有致敬因素)

这时候画面的节奏感就更强了,线条、圆形、三角形这是统一特征,它们的分布也还比较有规律,这是有序重复,最终就形成了一幅更加优美的画面。

技巧四、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当我们缺乏拍摄思路的时候,不妨离拍摄对象更近一些,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我在拍摄这个场景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靠得足够近,怎么会发现这些美丽的小水珠呢?


我们把手机拿得更近一些,不仅仅是为了拍微距,或者虚化背景(实际上手机的虚化能力也很有限),而是为了:

更好的观察被拍摄的对象。

走近了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大的世界!

技巧五、后期处理

后期从来就是摄影中无法避免的一个环节,从胶片时代就是如此。我们进行后期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绪,还原我们心中的场景。我一般使用苹果原生相机拍摄,然后使用泼辣修图进行后期处理,例如这一张照片:


因为手机宽容度的限制和自动曝光的特性,拍出来的场景和我当时肉眼所见的场景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当时真实的场景应该是接近这样的:

这时候我就需要借助后期来帮我们还原我们心中的场景:

首先我们利用【去雾】工具消除大气中的雾霾,让云层的形态更加清晰:

然后我们利用径向滤镜增强地面的曝光,我们建立一个径向滤镜覆盖住地面,然后调整了这些参数:

曝光+71:让地面的更加明亮。

饱和度+53:让地面建筑物的色彩更加鲜艳。

对比度-76:让地面的细节更加丰富。

高光-100:降低高光的亮度,让云层的细节更丰富。

阴影+100:提高阴影的亮度,让地面的细节更丰富。


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调整,我们就对场景进行了一个还原与再造,这也是后期的功效所在。

结语:

这篇文章就到此结束了,不知道它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呢?我始终认为,摄影是一种表达情绪的绝佳方式,只要你愿意,人人都可以用这一枚透明的镜头记录下这个美丽的世界。


见微而知著

手机摄影不同于单反摄影,很多条件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例如景深、感光度等。那么如何利用手机拍出完爆单反的片子呢?我用自己拍摄的几组片子来说明。(ps:我的手机是6p)

【第一组拍摄要点】捕捉场景中的光影变化



​​​这是我所拍摄的两张低调照片。

第一张照片拍的是操场中夜跑的学生。由于是晚上,四周很黑,学生的身体和影子与照明灯的光亮形成了良好的对比。这种良好对比所形成的视觉中心可以一下抓住观众对照片的兴趣点,让大家觉得:哇噻!这好牛批!

第二张照片拍的是停电的宿舍楼道。利用楼道的透视关系使楼道尽头的光线、学生的身影、墙壁的反光三者相互作用,烘托出灵异、寂静的氛围,让各位感觉自己行走在寂静岭(并不)



【第二组拍摄要点】熟练掌握手机连拍功能!

​​我们知道,几乎所有单反都有高速连拍功能,但具体是有多高速多连拍呢?以比较热门的佳能高端机5d3为例,他一秒的连拍张数是7~9张。5d3的价格又是多少呢1.5万~2.5万之间。想玩儿连拍,貌似很奢侈吧?

BUT!

你知道咱们手机的连拍张数是多少吗?

以答主6p为代表,手机的连拍速度一般都在每秒10~12张!

于是你能用手机轻轻松松的捕捉很多一瞬即逝的画面(☆_☆)

比如向水中扔番茄溅出的水花:


比如拍别人跑步的残影:


​​辣么,问题来了。要怎么拍呢?

苹果的用户请注意啦,干货来了哦~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第三组拍摄要点】构图是王道



第一张图片我拍的是放在书桌上的一个花瓶。在大部分的画面构图中​​,我认为平衡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哦。树枝左右两边的叶子并不平衡,所以我把花瓶瓶口摆在了相对画面偏左的部分,使瓶口能与自身的影子相对应,以此来保证画面整体的稳定性。

第二张照片我拍的是搬宿舍时被拆下来的书桌。很喜欢被拆卸下来后书桌零散、充满紧张感的线条,所以刻意把画面四分之三的位置留给线条,将四分之一的部分用来缓解观看压力。

构图就一块就拿了两张照片做例子,主要原因在于:构图是一个长期培养审美的过程。构图没有标准、构图更没有限制。有两个词用来形容构图我觉得无比准确:先立后破、先破后立。

先去模仿模仿大家是怎么构图的,再去尝试打破他们。




V-南方朔_

如今手机拍摄功能日渐强大,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完全可以用手机拍出与众不同的图片,让你的手机创作出更富艺术感的图片。

1 保持平稳

喜欢用手机拍照的用户可能深有感触,拍照手机只有那么大,重量还不到一般传统相机的一半,如果拍摄的时候手把持不稳,再好的光线拍出来也是难看的。

2 光线十分重要

拍摄一张好照片,光线十分重要。尽量避免在逆光的情况下拍摄,除了通过外部条件来满足光源外,有的手机还可以通过手机内置的辅助功能来调节。例如调节亮度、夜景模式、闪光灯等不同的模式。

3 取景与构图同样重要

初学摄影取景,往往会将拍摄对象放到画面中央,对准焦点后直接按动快门。这种千篇一律的构图不够生动,建议摄影者采用"三等分法"构图,即在实际摄影构图中将主体景物与中心稍错开,并注意主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呼应。

4 选择合适的角度

选择合适角度拍摄,避开反光与光晕。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尝试斜45度拍摄,可有效避开玻璃的反光;逆光拍摄时提高拍摄角度或转换位置,也可以有效避开光芒光晕。在拍摄过程中,用户一定要尽量多拍摄几张照片,便于筛选出最好拍摄效果的照片。

5 人像拍摄讲究构图

手机拍摄的照片中人物总是最多的。不但便于记录生活的点滴,更便于在微博等网络社区上与朋友分享。尽量让拍摄对象充满画面,便于突出对象的特征。利用构图将照片的注意力引向拍摄对象,避免被背景淹没。

6 拍摄风景避免逆光拍摄

风光拍摄也是手机拍摄的一个重要应用。拍摄风光与拍摄人像不同,更注重宽画幅、广角的应用。首先尽量避免逆光拍照,手机对光线要求较高,太强的光线容易过曝,太弱的光线光不足,所以拍照时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光线。

7 选择风景模式

拍摄风景时可以选择风景模式和运动模式,拍出来的照片效果相对好一些。在拍照过程中,有时屏幕上的图像会很暗或者过亮,这时可以稍微把手机拍摄角度移动一点,有时就会呈现更好的效果。这样的拍摄方法更加适合经常旅行、喜欢记录沿途风景的朋友们。

8 适时使用微距效果

拍摄静物细节时,可以适当使用微距拍摄,更能体现拍摄物的细节特点。

9 夜景拍摄 学会选择场景

手机拍摄夜景的能力其实并不强,夜景拍摄的难度也更大一些。但是随着手机自身像素的提升和F2.0大光圈的出现,用手机拍摄出美丽的夜景不再是不可实现的梦想。首先在拍摄夜景时需要选择光线比较强、颜色艳丽的场景进行拍摄。可以采用手机夜景拍摄模式,避免拍摄过程中抖动带来拍摄效果的差别。

10 事件抓拍

手机拍摄的普及就在于其便携性,先将手机置于相机拍摄状态,准备随时拍摄。

11 等待最佳画面

拍摄后期

拍完以后,处理照片的顺序依次是:完善构图(Snapseed)、基础调色(泼辣修图)、滤镜优化(VSCO)、增加景深等。


齐鲁人

第一掌握好构图,构图,构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张图美不美的基础我是构图,如同人的五官长的端不端正。


第二,光线光线光线。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好的光影决定好的照片


第三时机,每时每刻准备好,遇到好的光影及时拍摄


第四色彩的搭配




第五 抓住精彩,捕抓人物表情






第六 利用好工具,自然形成边框或装饰效果




第七 勤快勤快,遇到好的机会一定情况去拍




小马爱跑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当你已经来到了远方的田野, 不拍几张诗一样的照片分享在万能的朋友圈, 怎么好证明你来过? 但是对于没有学过专业摄影也不打算入设备的盆友来说,作为发朋友圈最便捷的工具,手机当然是主力。

说到手机,手机摄影界有一个 IPPA(iPhone Photography Awards)大赛,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案例库, 掌握好这几招,将手机摄影学个精通等朋友圈跪舔……

2014年IPPA建筑类第一名▲

2014年IPPA动物类第一名▲

2015年IPPA人物类第一名▲

2015年IPPA其他类第一名▲

看完后是不是有一种出自大师之手的感觉? 以手机为摄影工具本身就已经舍弃了,很多相机独有的优势和功能, 好在我们还能在构图上大做文章。

2014年IPPA树木类第一名▲

2014年IPPA风光类第一名▲

2015年IPPA年度大奖第二名▲

2015年IPPA树木类第一名▲

2014年IPPA年度大奖▲

2015年IPPA生活方式类第一名▲

2015年IPPA落日类第一名▲

2015年IPPA季节类第一名▲

2015IPPA旅行类第三名▲

2013年手机摄影奖(Mobile Photo)建筑/设计类▲

2013年手机摄影奖(Mobile Photo)黑白类▲

2015年IPPA儿童类第一名▲

2013年手机摄影奖(Mobile Photo)旅行类▲

2013年IPPA年度大奖▲

2013年IPPA人物类第一名▲

2014年IPPA年度大奖第二名▲

2015年IPPA年度大奖第三名▲

熟练运用这几点, 秒杀大多数人应该不成问题了。


慢客旅行

用手机来扫街,最合适不过。可是如何拍呢。

手机摄影的之所以能迅速普及,并在某些场合替代了相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小巧便携,几乎随时随地可以方便的记录下周边世界,尤其适合扫街,那么扫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聊一聊。

一,静音快门

在很多环境下快门的声音会打扰到他人甚至引起旁人的不满而产生不愉快,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那么关闭相机的快门声音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苹果手机可以用耳机线控制快门,安卓手机请参考手机说明书)

二,善于观察

只要你走出门,即使是每天上下班熟悉的街道,每时每刻也在发生着变化,只要你善于观察,那么很多不错的场景就会进入你的视线。

三,预见性

有时候就像等候地铁一样,你知道两分钟后一辆列车将从远处驶过来到你面前停下,而街拍的时候,那些路过的人,经过的事物,他们或它们的发展也是可以预见的,你要做的就只是耐心的等待你想要捕捉的画面的发生。

四,脑快

当你见到有意思的画面发生,到意识到要把它记录下来,到拿出手机打开摄影头按下快门,这一系列的开始和结束是电光火石的霎那,如果你的大脑反应不够快,那么将错失很多精彩的瞬间。

五,手快

上面讲的大脑想到要拍什么的时候,手机的摄像头应该马上或已经打开了,并且你对你相机是非常熟悉的,手机摄影的另一大好处这时也体现出来了,它无需你考虑快门光圈感光度,几乎都是全自动的,你只要关心画面就可以,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手机摄影的原因之一。


佳图视觉

手机不比单反微单有专业的氙气闪光灯,手机如果拍摄,机内温度通常会急剧升高,更不用说续航了。

稍微懂的单反的调节,都可以更好的用手机或数位相机即兴拍摄,但很多的细节还无法媲美单反!

iso:100-400(白天) 400-1000(夜晚)

曝光时间:(自动)

构图:九宫格法则(不懂的可以看教程)

多看大片,多看图虫网的各种摄影作品!


Hi数码

摄影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就是要会发现美

热爱生活热爱摄影,然后在熟悉一些摄影的基本知识,这样就可以拍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了。我平时最多的就是拿着手机和一个小单反到处走,记录下自己喜欢的东西。话不多说上图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