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汪培珽都在用的育兒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

葉芝曾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我們通過給孩子讀故事書,不僅可以點燃孩子閱讀的渴望,還能傳遞愛與溫情。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一有空就給孩子讀故事書。

兒子4歲時,將美國小學二年級程度的300字英文故事書,一字不漏地說出來。

女兒7歲時,用英文講了30分鐘自己即興編出的故事,讓弟弟聽得興味盎然。

聽完31卷共49小時的《哈利波特》錄音帶之後,念小四的女兒開始閱讀700多頁的英文版第五集……

這不是學習奇蹟,而是一位臺灣高知媽媽汪培珽的親身體驗。而且,除了令人羨慕的英語水平,兩個孩子從小到大,都特別讓人省心。在學校是老師誇獎的好榜樣,在家裡是個自動自發的乖孩子,自動自發地閱讀、聽音頻、遵守規矩……

為什麼別人家就能母慈子孝,自己家常常雞飛狗跳呢?她的孩子一點都不讓父母操心,是不是有什麼教養孩子的訣竅?

其實,汪媽媽只是做對了一件任何父母都能做到的事——堅持不懈地給孩子讀英文故事書。

奧巴馬、汪培珽都在用的育兒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

01

讀故事書,等出孩子的英文能力

我們傳統的背單詞、學語法的英文學習方式,不是以實用為準則,而是以考試為目標。只要做題能夠讓我們在考試裡得高分,就不斷地練習。

但是其實語言是一個交流的工具,如果我們只會在試卷上選abcd,找資料一看到外文網站就如臨大敵馬上關掉,路上碰到歪果仁問路,就搖頭說不會,然後冒出一句:My English is poor。

學了十年英語,最後用兩年忘光,這簡直是糟蹋那麼寶貴的時間呀!我們自己這一輩就是用這種方式學英語,最後學到一口啞巴英語,難道我們還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嗎?

那除了背單詞、學語法來掌握詞彙、提高英語能力外,還有什麼方法嗎?

我們先看看汪媽媽分享的育兒經歷:

從嬰幼兒開始給孩子讀英文故事書,在4歲加入了聽原版音頻,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媽媽讀的英文故事在字數上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複雜,等到二年級的時候,突然發現只用耳朵聽故事用眼睛看插圖的女兒,竟然主動開始閱讀書裡的文字,之後一發不可收拾。

為什麼讀英文故事有這麼大的魔力呢?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原因。

1)讀故事書VS英文環境

想必以下這個觀點大家都有共識吧:

無論生來是什麼人種,孩子置身在某種語言環境裡,就會自然習得這種語言。

比如我們自己的母語,就是因為從小聽到、說到,浸潤在這樣一個環境裡,所以自然而然就會了。但是對於非英語環境下的我們,根本不敢拿自己的英文口語來跟孩子對話,即使發音、語調都不差,也不敢保證自己這樣用對不對。

然而英文原版故事書,怎麼說都比咱們自己的英文地道吧?我們照著讀,讀多了,孩子自然能學會這門語言,沒有100分,也有個70分,不是嗎?

那為什麼說用故事書學英語最好呢?因為故事書是最有趣、最生活化的學習渠道,貼近孩子生活,符合孩子心理。在故事書裡,有飛鳥蟲魚,有節日禮俗,有救援歷險,也有幽默好玩的身邊故事……孩子們想要那個故事,想讀懂那個故事,那麼作為抵達那個故事的橋樑——英語也就自然而然地必須學會了。

奧巴馬、汪培珽都在用的育兒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

這些故事不只可以讓孩子習得英語,還能解脫大人給孩子講道理時,孩子左耳進右耳出的無奈,因為故事裡蘊含著各種人生道理,能夠潛移默化培養孩子的大品格。小典隨便抽取了典範英語的幾冊故事,發現真的是小故事蘊含大道理呀:

級別

故事名

品格
1

The Box of Treasure

拾金不昧

2

In a Bit

勤勞

3

Dad’s Jacket

善心

4

Dad’s Run

堅持不懈

5

The Bully

友愛同學
6

The Litter Queen

愛護環境

2)讀故事書VS詞彙量

奧巴馬、汪培珽都在用的育兒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你會怎麼翻譯這句話?

外面天氣很熱。

是不是會用:It's very hot out there.

但是從女兒口裡蹦出的是:It's

bolling hot out there.

為什麼她竟然會用bolling這麼生動的詞?因為她在聽你講故事或自己聽音頻的時候聽到過。

當大人讀書給孩子聽的時候,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同時發生:

1)孩子和書之間產生了一種愉快的聯結關係;

2)家長和孩子同時從書裡學到東西;

3)家長把文字以及文字的發音灌輸到孩子的耳朵裡。

在日常的交談中,每個家庭跟孩子說的話其實大同小異,詞彙量沒有顯著差別,真正顯示出差別的原因就是有些父母給孩子讀故事書。通過朗讀,孩子從大人那裡吸收了新單詞以及複雜的句子。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我們不給孩子讀故事書,她怎麼接收到bolling這樣的新詞呢?是不是跟我們一樣停留在very上?

奧巴馬、汪培珽都在用的育兒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

而且,詞彙量多的孩子更容易適應學校生活,並且能夠聽到更多的新單詞。這促使沒有父母朗讀的孩子掉隊得越來越厲害。

總之,給孩子讀故事書最直觀地鍛鍊了孩子的聽力理解,而聽力理解的進步有助於閱讀理解的進步,為以後自主閱讀打下基礎。

02

不在於技巧,在於父母有沒有“心”

讀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可以培養孩子的好品格、大能力,可以給孩子灌輸更多新鮮詞彙,培養閱讀習慣……這些我想大多數父母都知道吧?但是一個讓我們自己經常無奈的現象是:明明知道重要的事,卻辦不到啊!

細究起來,我們有很多理由:

雙職工,忙著工作賺錢養家,回到家孩子都睡著了;

孩子要去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作業那麼多哪有時間聽你讀書?

孩子已經這麼大了,給他讀書他也沒興趣聽啊!

其實,大家列的理由,重點根本不在於英文故事書要怎麼念、怎麼選,都是一些推辭的藉口,或者純粹是害怕自己讀不好。其實讀故事書的重點不在於技巧(當然,我們之前也有專門文章詳細分享過講故事的過程☞學堂|每天20分鐘,家長用好這招,可以讓孩子的英語閱讀興趣大增!),真正關鍵的是,父母有沒有“心”,有沒有“熱忱”和“渴望”要幫孩子做這件事。

奧巴馬、汪培珽都在用的育兒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

所以,下面給大家分享一種非技巧層面的“道”的東西,這3點指南雖然不是手把手教你怎麼實踐,但可以給你一個指導思想,讓你航行在正確的航線上

1)不要覺得現在開始已經太晚了

經常看到有家長問:“我們家孩子都已經七、八歲了,現在開始給他讀故事還來得及麼?”那句話怎麼說來著?

栽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二十年前,第二個最好的時間是現在。

其實孩子永遠不會因為年齡太大而不適合聽故事。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永遠不要嫌太遲,只要我們踏出第一步,就是個好的開始。

只不過讀書給較大的孩子聽,不像讀書給2歲或6歲的孩子那麼容易,家長也不像老師那麼容易。所以這個時候,選擇讀書的時機就非常重要。比如當女兒正在看最喜愛的動畫片時,絕不要嘗試要求她來聽你讀故事。

除此之外,朗讀的長度也要考慮,儘量縮短時間,或者先試著和他們分享書中的一小部分,可能只是1~2頁,而且要掩飾你希望他們閱讀的意圖。比如當孩子不情願聽你讀的時候,可以使用老師們的“慣用”技巧:給我一分鐘。如果孩子確實喜歡這個故事,他會放下手中的事情聽你讀完。

奧巴馬、汪培珽都在用的育兒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

2)打開故事書,和孩子分享愛的時間

當父母想要給孩子念故事書時,不能一心只想著好品格、英語成績,通過念故事書傳遞愛和耐心,在孩子和書籍之間搭建一座快樂的橋樑,讓孩子的人生更有滋味才是做這件事的初衷。

一旦讓親子互動淪為有目的的事情,可能我們自己的耐心持續不了多久。教養孩子的過程可不是100米的短跑,而是需要耐力的馬拉松。如果不能仔細體會說故事時的那份幸福,父母可能耐著性子幫孩子唸了3個月,卻納悶怎麼還看不到英語進步時,便認為:“這方法沒用,別唸了!”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聽英文故事書的真正動機和興趣是故事,不是英文,英文是在聽故事裡順便學會的。所以我們就把那些目的暫且忘卻吧,跟孩子一起享受這個故事時光才是最重要的,畢竟這樣一起在被窩裡肩靠肩讀故事、裝滿幸福的時間也就那幾年。

奧巴馬、汪培珽都在用的育兒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

3)孩子喜歡且持之以恆是成功關鍵

永遠也不要強迫孩子聽你讀故事,因為讀故事這件事首先是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上,不要讓孩子覺得你的目的就是為了讀故事,讀故事勝過愛我。那孩子不喜歡聽是不是就放棄了呢?當然也不是。

我們首先要分析一下原因。比如,當時孩子想跟媽媽玩,孩子不喜歡這本書卻不會表達,孩子只是累了不想聽……

要是孩子早上不想聽故事,我們就下午再講;今天不愛聽,就明天再說;對這一本沒興趣,就換一本;如果家裡的書都不喜歡,就再多買一些。只要父母的耐心超過孩子,沒有孩子是不喜歡書的。

奧巴馬、汪培珽都在用的育兒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

這裡就要強調持之以恆了。這件事雖然每個人都懂,但是一百個父母中,只有7個人可以做到。3歲以前的孩子,尤其喜歡有規律的生活,假如我們連續五天念故事書為孩子建立了閱讀興趣,結果卻因為不小心休息了三天沒念,孩子就可能又要重新適應。

再者,現代家庭的生活節奏都很快,這次間隔三天沒念,下次或許就不知不覺過了五天沒念。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做法,無疑是在考驗孩子的耐性。

4)原聲音頻是聽英文的好幫手

對於培養英語能力來說,我們要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聽說在前,讀寫在後。我們家長最能發揮作用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聽說能力了。

光聽媽媽讀英文故事書還不夠,因為媽媽畢竟不是專業人士,讀起來可能平淡、沒有抑揚頓挫,而且有時候讀著讀著可能走神,彷彿大腦和嘴巴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似的。這個時候專業的音頻就是好幫手了。

在那些傑出專業故事錄音工作者的薰陶、感染下,孩子自己不僅能學習純正的腔調與發音,還能養成完全融入故事情節,隨著人物年紀大小、喜怒哀樂而婉轉曲折的念法。

幾個小Tips:

1)剛開始給孩子聽音頻的時候,不要一次性丟給他一大堆,讓他們不知所措,而是一個故事聽熟了,才加入新的一個。

2)先念幾遍故事書,等孩子熟悉、愛上故事後再聽音頻。因為直接聽音頻孩子可能覺得太難而排斥。

03

父親必讀

很多時候,家裡的大多數父親們都是甩手掌櫃,認為自己的工作多麼重要,或者寧願花時間在打遊戲、看電影上,也不願意花時間跟孩子交談、玩耍。在家裡,他們就像個活動傢俱。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當對比貧困家庭和受過大學教育的家庭時,發現這兩組家庭裡,父親為孩子朗讀故事的時間都佔15%,母親為76%,其他成員為9%。

可見父親教育的缺失似乎是普遍現象,但是父親對孩子的重要性特別是男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個研究顯示,有父親給朗讀的男孩,閱讀成績明顯較高;如果父親休閒時閱讀,兒子們就會更多地閱讀。比起那些父親很少或者從不閱讀的男孩,前者的成績更高。

奧巴馬、汪培珽都在用的育兒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

有的父親可能說,我很忙。再忙你忙得過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嗎?總統的私人時間是很少的,但一有空,奧巴馬就會帶孩子們去書店,幫助她們培養閱讀習慣,甚至在晚上睡前為女兒讀睡前故事,讀完了整整七本《哈利波特》。

就像奧巴馬說的:“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 如果你是一位父親,且從來都不是個閱讀者,那麼請為了家中的下一代改變自己。可以從繪本開始,然後按照自己的方式過渡到小說,和孩子並排坐在一起,朗讀給他們聽。

奧巴馬、汪培珽都在用的育兒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孩子的英語能力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要光用嘴巴“叫”孩子去讀書,請直接拿起書本“讀”給孩子聽。所有優良的教育方式都無法速成,只要我們持續地念故事給孩子聽,一旦將“自動自發閱讀”的開關啟動之後,父母只要順水推舟,確定孩子身邊的書本不匱乏,這個一輩子受用的閱讀嗜好,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而且,有一天,不論孩子走到天涯海角,還是經歷多少次人生坎坷,這些童年回憶,都將陪伴他們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