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美食探員 | ROY

今天要去探食的,是一家市井小店。說它小名副其實:面積小、規模小、產品少,一人一店一小車,單眼仔睇老婆,一眼睇曬。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店名叫做裕苑,2016年開業,港式裝修風格,以牛雜、魚蛋、豬腸粉三種市井小食行走江湖。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去年,此店被諸多美食媒體接力追捧,躍入網紅店之列。又因為老闆Lee酷似張震嶽,引得不少迷妹慕名前來排隊打卡應援。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而吸引我來的,則是這家店的咖喱牛雜。

不知是廣州商家覺得咖喱的成本太高,還是對咖喱膽的調配普遍不在行,又或者是長期以來,坊間食客對傳統廣式牛雜的口味已經固化?總之,相比起港澳,廣州以咖喱為基調的街邊牛雜著實少見。

所以,現在有新元素融入,我覺得,於廣州食客而言,其實是一件好事。

為了顧及吃不慣咖喱的食客,裕苑的牛雜會以柱候醬汁為底味,咖喱汁另作烹製。不過既然咖喱是主打,我還是建議各位不妨一嘗。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吃牛雜的經典場景,一定是現點現剪。店家從香氣飄逸的微滾湯汁中夾起大塊雜件,用烏黑錚亮的大剪刀徐疾有致地剪落碗中,“咔嚓咔嚓”聲聲入耳,牛肚、牛腸、牛肺、牛筋、牛膀、牛脆骨以精緻的形式重聚,此時手中的剪刀始終保持開合的節奏,呼喚著下一位垂涎已久的食客。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不得不說,裕苑的牛雜還是料理得較為恰當的。汁底甜度略高,沒有過於厚重的滷料味壓蓋肉香,牛雜韌性適中,保持了正常的食感。

咖喱與牛雜的契合度也相當不錯:這種據說來自福建一位咖喱達人的手磨咖喱粉,並不遜色於不少知名星級餐館的咖喱。經Lee調製的黃咖喱汁,更加接近東南亞風味,馥郁溫婉,柔滑中透出椰香。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魚蛋也不遜色。據Lee介紹,他的魚蛋主要以鱔魚肉製成,魚鮮尚存,入口細膩柔韌。搭配的醬汁類似沙爹,比咖喱醬汁更加柔甜,表面的南薑蓉,亦增加了食感的層次。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6元一份的混醬豬腸粉應是大眾殺手了:豉油、熟油、辣醬、甜醬、花生醬、黃芥末醬和芝麻給潔白的腸粉增香添色,“畫風”迷人;鹹甜酸辣融匯且相互襯托,確實令人回味。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肚量大的,三種小食一次即可且嚐遍,而味道可圈可點,難怪這家店能成網紅。

但你可否知道,Lee其實是不懂得煮牛雜的?

對的,Lee親口所述,他確實對烹煮牛雜一竅不通。當然,這是說的兩年以前。他以往的職業,與餐飲可說是毫不相干:審計員、音樂人、婚慶策劃人。而他立志當起小食店老闆的理由,可以用土得掉渣的四個字來概括:因為夢想。

“人如果沒有夢想,跟一條鹹魚有何區別?為了不做鹹魚,必須趁年輕出去闖一闖。要闖就闖飲食界,因為門檻低。”Lee戲稱道。

入廚經驗為零的尷尬,在Lee心中竟化作了大無畏的勇氣,“幾大就幾大,燒賣就燒賣”,他決定不按常規出牌:先找店,再定方向。

尋尋覓覓8個多月後,心儀的店鋪終於現出眉目,就在如今起義路的窄巷中。而經過對周邊商圈的一番探查,他判斷以牛雜作主打的小食,應該會受到歡迎。

可牛雜湯汁不會煮怎麼辦?起初Lee想到了去同行店鋪扮食客,積少成多地收集牛雜湯汁的“妙招”;並且買來加了“師傅”的牛雜半成品,以為煮熟就成事;結果,只能自嘲太傻太天真。

後來,翻遍網上配方,以及嚐遍港澳知名牛雜店之後,經過反覆試驗,他終於摸出了門道,調製出如今牛雜湯汁的雛形。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限於篇幅,更多關於Lee創店的故事就不錄入文中了,有機會,你可以去跟“張震嶽”漫聊牛雜人生。

撰寫此文的目的,也並非是推崇Lee放手一搏的冒險精神,畢竟不是人人跨界都能成功。把對飲食的興趣轉化為事業或者生計,初涉餐飲者,必須要考慮很多現實的問題,如何提供種子發芽成長的土壤和空氣,怎樣“無中生有”地創造光和熱,除了勤奮實幹,還需要突破困境的勇氣,以及智慧。

當然,興趣始終是最好的老師。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探店︱廣州版“張震嶽”,半路出家做餐飲居然搞得有聲有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