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龍井其實不止在北京,而是全國各地都有……

鎖龍井其實不止在北京,而是全國各地都有……各地鎖龍井故事,一些沒人探測過,有的曾有人探測,有幾個共性:一是拉動鐵鏈很長後,井水出現翻滾現象,二是腥味湧來,三是井底傳出牛鳴般聲音。四是井水有陳香味(如新加坡電視臺曾考察的某龍井及昆明市中心東西雙塔之間被封閉之前的井)

一般傳說鎖龍井裡的“龍”是指蛟龍或蛟。在中華文化裡蛟與龍其實是有區別的,所謂“蛟五百年化龍”。

從古至今就一直有鎖龍井傳說的記載

關於鎖龍井,大家都想知道鐵鏈下是什麼,這確實是很讓人好奇的問題,可惜沒人知道。看一段拉上來怪獸的記載:

摘自《戎幕閒談》(可直接下滑看譯文)

唐貞元丁丑歲,隴西李公佐泛瀟湘、蒼梧,偶遇徵南從事弘農楊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徵異話奇。楊告公佐雲:“永泰中,李湯任楚州刺史時,有漁人,夜釣於龜山之下。其釣因物所制,不復出。漁者健水,疾沉於下五十丈。見大鐵鎖,盤繞山足,尋不知極。遂告湯,湯命漁人及能水者數十,獲其鎖,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餘頭,鎖乃振動,稍稍就岸。時無風濤,驚浪翻湧,觀者大駭。鎖之末,見一獸,狀有如猿,白首長鬐,雪牙金爪,闖然上岸,高五丈許。蹲踞之狀若猿猴,但兩目不能開,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

泉,涎沫腥穢,人不可近。久乃引頸伸欠,雙目忽開,光彩若電。顧視人焉,欲發狂怒。觀者奔走。獸亦徐徐引鎖拽牛,入水去,竟不復出。時楚多知名士,與湯相顧愕悚,不知其由。爾時,乃漁者知鎖所,其獸竟不復見。” (略)....

譯文:

唐代貞元年間的丁丑年,隴西人李公佐遊覽湘江和蒼梧山,偶然遇見徵南從弘農人楊衡在一個古老的河岸邊停船休息。他們就結伴在佛寺裡盡情地遊覽。到了晚上,江面寬廣空曠,水面飄浮著明月。他們在船上互相講述奇聞異事。

楊衡告訴李公佐說:“永泰年間,李湯擔任楚州刺史。有個漁夫夜間在龜山下釣魚,他的鉤被什麼東西掛住了,拽不出水面。漁夫善於游泳,迅速潛到水下五十丈深的地方,看見一條大鐵鏈,盤繞在山根下,尋找不到鐵鏈的端點,於是報告給李湯。

李湯派那個漁夫及幾十個善於游泳的人,去打撈那根鐵鏈。這些人提不動,又加上五十頭牛,鎖鏈才有點晃動,當時並沒有大風和波浪,但是快要將鎖鏈提到岸上時,卻突然翻滾起高大的波浪,觀看的人們非常害怕。只見鎖鏈的末尾有一個動物,樣子像猿猴一樣。雪白的頭髮,長長的脊毛,身高五丈多,蹲坐的樣子也和猿猴一樣。但是它的兩隻眼睛不開,似乎沒有知覺地呆坐在那裡一動也不動。眼睛鼻子裡像泉眼一樣向外流水,口裡的涎水腥臭難聞,人們不敢靠近。過了很久它才伸伸脖子挺直身子,兩眼忽然睜開,目光象閃電一樣四處張望圍觀的人,好象要暴發出瘋狂和憤怒,人們嚇得四散奔逃。

那怪獸竟慢慢地拖著鎖鏈,拽著牛回到水裡,再也不出來了。當時楚地有才智的名人與李湯互相驚異地看著,不知道這個怪物的來歷。當時只有漁夫知道鎖鏈的位置,那個怪獸再也沒 有出現。

李公佐在元和八年,在常州為去朱方的給事中孟蕳餞行,廉訪使薛公蘋在客店裡準備禮品。扶風人馬植,范陽人盧簡能,河東人裴蘧,全都在同一個客店裡。大家在爐旁圍成一圈,交談整宿。李公佐又說起前面那件事,同楊衡說的一樣。

到了貞元九年的春天,李公佐遊覽古時的東吳一帶,跟著太守元公錫遊覽洞庭湖,登上包山,住在一個道士周焦君修煉的地方。他們進入山洞,翻閱古籍,在一個山洞內找到一本《古嶽瀆經》第八卷。書上的文字古老奇特,有的地方被蠹蛀了,不容易理解。李公佐和焦君一起詳細地閱讀研究這本書。

書上說,大禹治水時,三次到桐柏山。桐柏山颳大風,響驚雷,石頭呼號,樹也鳴叫,神怪 五伯興波作浪,天志起兵作亂,大禹調動不了他們很生氣。大禹召集百種神靈,找來夔和龍,桐柏山神千君長也來請求任務。於是大禹囚禁了鴻章氏、章商氏、兜盧氏、犁婁氏。又捉住了淮河、渦水中的名字叫“無支祁”的水神。

無支祁善於回答別人的問話,能分辯長江淮水的深淺和平原沼澤地帶的遠近,樣子象猿猴,小鼻子,高額頭,青色的身軀,白色的頭髮,眼露金光,牙齒雪白,脖子伸出來有一百尺長,力氣超過九隻大象,攻擊、搏鬥、騰躍,奔跑迅速敏捷,身體輕靈飄忽,只是不能長久地聽聲音、看東西。大禹奏樂曲給它聽,降服不了它;把它交給鳥木由,也制服不了它;把它交給庚辰,才打敗了它。

上千個鴟鳥、脾恆、樹精、水神、山妖、石怪,奔跑號叫聚集環繞著無支祁,庚辰用武力把它們打跑了。他給無支祁的脖子上鎖上大鐵鏈,鼻子上穿上金鈴,送到淮陽縣龜山腳下,是想讓淮河水永遠平安地流到海里。從庚辰以後,人們都畫著無支祁的圖形,就是想免除淮河上風雨波濤的災難。李湯所看見的,和楊衡所說的,與《古嶽瀆經》上的記載,是相符合的。

為什麼要放置如此匪夷所思的超級鐵鏈

有人說大禹時期沒有鐵鏈,我也覺得鐵鏈不能保留那麼長時間。 但假設下面沒有龍,為什麼這些井要放置如此匪夷所思的超級鐵鏈?花費巨大人力物力製造這種超級鐵鏈放到根本沒人會用的井裡是為了實現什麼實際作用?就盼望有識之士解開這後面的謎團了。

電視報道過龍井鐵鏈

一個有關茶的紀錄片,當時他們是到一個天然的井或泉頭的地方,那裡真的有一條長長、生鏽的鐵鏈!鏡頭拍到採訪者去拉那條鐵鏈,也有當地的民眾叫他們別拉。在那人拉了好一段時候,鏈子真的很長!鏡頭內可以很清楚地看見水面波浪翻滾,水好像湧了上來!然後就聽到類似轟隆、轟隆的巨聲。攝影單位怕了,趕快離開現場。

那個節目是香港的,說一些關於茶的典故和由來。那集提到的是龍井茶,節目到取龍井水的地方拍攝。地點不記得了。那龍井或龍泉是個不大的天然井口,

大概八尺乘八尺大小,相當小。是在一個山坡旁,相當蔭涼。鐵鏈就串在山壁上,一些就擺在井口旁。當時發出轟隆、轟隆的聲音時,節目的旁白是說:怕

觸動一些機關或水閘之類的,所以放棄拉鐵鏈。但在節目裡,的確看到水開始翻滾和湧上來,那是個小水泉,水面不太可能會翻滾,太小了。那聲音來得太忽然!那位拉鐵鏈的攝影工作人員,還有拿攝影機的,都匆忙跑掉!

節目到了那,也就結束了;沒有交代到底是什麼事情發生。節目也提到那裡的水質香甜,是造成那裡的茶葉聞名的原因。如果報道和龍井茶有關,那此井應該在蘇杭地區或西湖附近。

各地流傳的關於鎖龍井的傳說

河南省禹州市,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的首都。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吧,相傳大禹擒住惡蛟之後,就把它用鐵鏈鎖在一口井裡,那蛟龍不服,趁大禹累了,又在井裡翻騰,想再次出來。大禹為了讓它死心,就隨口說:等到石頭開花的時候就可以讓它出來。那蛟龍一聽還有機會,就慢慢的沉入井底了。

據禹州縣誌記載,明朝時候有一個新官上任,聽說著名的禹王瑣蛟井就在此地,沒來得及換下官服就跑去看。到了井口,師爺提醒怕把帽子掉進井裡,縣官把帽子放在井口伸頭去看,只見一片黑,忽然井下有了響動,隱隱有龍嘯和大浪的聲音。師爺想起老輩人說過的傳說,再一看那紅彤彤黃燦燦的官帽放在石頭井眼上,可不就象是石頭開花了嗎?趕快搶過官帽拉起縣官老爺就走,井裡才慢慢平靜下來了,後來這口井就被封了起來...........

還有一段不知出處的記載,破四舊的時候,有一天跑到禹王瑣蛟井邊把井蓋上的大石板挪開了,十幾個人一起拉井口的鐵鏈,拉出了十幾米長後,井裡開始

往上湧出水來,還泛著血沫,象一口大鍋裡的水開了一樣,紅小兵都嚇的不敢再拉了,也不破四舊了,趕快把井口又用石板封住了,從此以後這口井就成了一個大迷。但是沒有人再敢去碰它,現在井的上面蓋了一座亭子,天花板上繪的就是禹王瑣蛟的故事,經常還有許多老太太來這裡燒香。

山東濟南市的舜井,也叫舜泉,歷史上名氣很大,歐陽修、蘇轍、元好問、曾鞏等文學大名家都曾詩讚。傳說這是大禹治水時降伏了一條破壞河道的蛟龍,鎖在井內,並說待到鐵樹開花時才釋放它。

江蘇淮陰的大禹鎖無支祁,(無支祁和文章前鎖龍井拉出怪物描述的很類似,值得一說的是:它很可能是西遊記內的孫悟空的原型)《山海經》說:“水獸好為害,禹鎖于軍山之下,其名曰無支奇(無支祁)”、“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輕利倏忽”。大禹治淮時,巫支祁做惡被其擊敗,鎖於淮井之中。具體地點,《太平廣記》傳說是在淮陰之龜山足下。

重慶市巫山縣鎖龍村的的錯開峽。(叫鎖龍村的有重慶巫山縣的,還有甘肅岷縣鎖龍鄉的及江西省于都縣小溪鄉的)傳說大禹在巫山錯開峽一帶治水之時,有十二條龍頑固不化,危害生靈,將洪水越變越大。後被大禹擒住,鎖龍於一石柱(鎖龍柱),斬之,故名斬龍臺。位於巫山縣城西八十公里的鎖龍村的錯開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