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張垣」巧奪後城據點

「烽火张垣」巧夺后城据点

烽 火 張 垣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不忘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張垣方誌按公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以饗讀者。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在張家口這塊兵家必爭之地發生了許多重要戰役和事件。今天張垣方誌向大家推送巧奪赤城後城據點,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烽火张垣」巧夺后城据点

巧奪後城據點

1944年3月,中共龍赤聯合縣委書記趙振中等組織l、2、3區300多名民兵,包圍了後城日軍據點,首先嚴密封鎖消息,不讓敵人知道城外虛實。然後虛張聲勢,白天讓民兵集合扛上槍、抬上“炮”,從距後城3裡遠的溫家店反覆過往,造成大軍壓境之勢。

「烽火张垣」巧夺后城据点

巧奪後城據點

經過1個多月圍困,採用“麻雀戰”襲擊日軍,每晚用手榴彈、土炮轟擊後城,城內守敵,慌恐不安,如驚弓之鳥。一天晚上,縣委決定展開“總攻勢”,目的在於逼退敵人。住常勝莊的部分民兵從城東打,住城南董家溝的民兵從正面攻,住青羅口村的民兵從西邊打。8門土炮同時點火,號聲喊聲響成一片,一直持續到半夜。敵人一看這“陣勢”,百餘名日偽軍便棄城逃跑。民兵進城後,繳獲稻子、穀子數萬斤及其他一些物資,受到晉察冀軍區通令嘉獎。

「烽火张垣」巧夺后城据点

巧奪後城據點

趙振中,河北省蔚縣白樂鎮人。生於1904年。1929年在西合營師範讀書時接受馬列主義思想,成為師範愛國學生運動之中堅。193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5月任龍赤縣委書記。此間,他帶領縣大隊和民兵隊伍,深入敵佔區,發動群眾,建立政權,粉碎日本侵略軍對龍赤縣及平北地區的封鎖、“掃蕩”,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根據地。1944年,調任平北地委社會部副部長,次年3月任組織部長,8月任平北地委副書記。解放戰爭中,趙振中任中共察東地委副書記兼熱西工委書記。年末,他親自率領灤河分隊和黑河分隊平息李殿仕叛亂。1947年春,參與指揮了拔除呂和堡據點的戰鬥。秋,任察東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指揮了拔除興仁堡、鵰鶚據點的戰鬥,受到了上級嘉獎。

新中國成立後,趙振中先後任大同市委書記兼市長,張家口地委書記兼專員,河北省委交通委員會副主任,工業部副部長,紀監委副書記、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等職。1990年8月逝世,遵其囑,將其骨灰之一部葬於赤城縣烈士陵園,實現這位革命老戰士對革命老區人民深切懷念的遺願。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張家口軍事志》《赤城縣誌》等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