珵素
谈到中国古代文化,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古人的命运观。古人似乎大都相信天命,遇事经常会先占卜一番,预测吉凶。商王好问吉凶,以至于出门打猎都要让人占卜一下。出土的甲骨文,大多都是当时占卜的内容,包括事后追加的占卜结果以及是否应验等信息。
到春秋战国时期,占卜依旧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贵族结婚,诸侯发动战争都会占卜吉凶。不过这个时期,人们对占卜的态度也有了一些变化。比如某国想要发动战争,出征前占卜此次战争的吉凶。按理说,如果占卜的结果是凶,发动战争的人就应该马上终止战争计划,至少也要更改计划。但有的时候,国君并不想放弃征伐他国的机会,因此就责令相应的官员换另一种方式占卜,获得吉利的结果就马上出兵。这样的例子在《左传》中就有几处。
有时候,占卜的结果不利于行动,人们也不想再去占卜,就会在卦辞的解读上下功夫。通过发挥卦辞的意思,甚至能够得到完全相反的解释。不少人都深谙此道,当他们发现主事人对占卜结果不满意时,他们就会站出来重新解读卦辞,以此来迎合上意。不过卦辞太容易被发挥也不是好事。《左传》中有记载,在一些事上,人们对于占卜显示的结果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不过细细分析来,各种解释的出发点往往还是现实的政治利益。
较之占卜,星象所显示的结果似乎更能够让人们严肃对待。古人认为,星象的变化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世间如果要发生灾难,星象往往会提前出现征兆。虽然如此,对于星象所昭示的灾难等,古人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左传》记载,子产主持政事时,星象显示郑国会发生一场大火。郑国的官员就请求子产用一件器物祭祀上天,想用这种方法办法使郑国逃过这次大火。子产知道后非常生气,他认为如果大火确实要发生的话,祭祀了也没有什么用。而如果不会发生的话,那还有什么必要去祭祀呢?子产对各处进行了相应的布置。那一年,郑国果然发生了大火,在子产的指挥下,大火很快得到控制。
从这段记载看,子产对于星象所昭示的灾难并不是无条件相信。而且,在应对灾难上,子产只相信人力,而不相信通过祭祀能够改变什么。不过子产的观点在当时可能比较另类,齐景公的想法或许在当时更为主流。齐景公在位时,星象显示齐国可能有灾难发生。齐景公非常恐慌,就向手下寻求解决方案。有人建议齐景公举行大的祭祀,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晏子听说之后不以为意。他认为这些星象、征召之类的都不准确。相较于担心这些看不到的灾祸,齐景公更应该认识到国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尽早改正。今天的《今日经典》栏目中所选的《晏子春秋》中的章节,记载的也是类似的事。晏子本身并不太认同星象等说法,但是这不妨碍他用这套理论规劝齐景公在国内推行仁政。
应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对于命运,对于占卜,对于星象等命理学相关的内容所持的态度并不一致。但整体来说,当时的人们对于这些学说并不盲从、迷信。他们对于天命的认识与理解,要丰富得多。从已有的记载看,他们并不是用一种机械的眼光看待天命的。在强调天道意志的同时,他们也讲人的力量。这是不少现代人在看古人时往往会忽略掉的。
閱讀更多 指學經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