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信息,就是没有修养吗?

不回信息,就是没有修养吗?

    回信息,可能是一种修养;不回信息,也并非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不回信息,就是没有修养吗?

    我回了一句:“有时候会忽略。”

    她说:“哦,好的。”

    再想和她多说一句时,对话框里已经赫然显示——你还不是他(她)好友,请先发送好友验证请求。

    不回信息,就是没有修养吗?

    目瞪口呆之余,才发现原来是我在非常忙的时候,忘记回她一周前发来的一条信息。

    而这几天,朋友圈又被一篇《回复别人的信息,是一种修养》刷屏了,但大家转发的时候都基本上自行换了个逻辑,变成了:“检讨一下,记得回别人信息,不然很没修养哦。”

    被刷屏的同时,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位朋友要删我——收不到反馈是如此难受;但同时也多了一些委屈——原来别人收不到反馈是会认为我不重视ta的。

    我的观点是:回别人的信息,或许是一种修养。但不回复信息,却并不一定和修养有关。

    不回信息,就是没有修养吗?

    我曾经历过以下的情景:

    还有一些情形,是我根本就没有看到信息。

    你能说,我没有回你,都是我修养不够,或者不重视你吗?

    我当然知道,当你动动手指给我发信息的时候,都是希望有反馈的。

    我当然也知道,当你没有得到这些答案的时候,可能会有些许的失落。

    但是,请求你不要因此判定我不想回你信息,也不要轻易地给我打操行分。

    我只是:不知道怎么答,没有时间答,忘记了回答,觉得不回答你也懂。

    抱着“不回复信息就是不重视我,就是没修养”的观点,无疑是把对方进行了精神上的绑架,以自己的主观推断和绝对化观点去给别人挖了一个道德之坑与友谊之坑。这种观点的潜台词是:别人必须回复我的信息!

    认为别人必须回复信息的观点,我认为是不合理的。

    文字沟通不同于语言沟通

    不回信息,就是没有修养吗?

    信息不同于电话,它是单向的,既然是单向的,你就无法决定对方是否看到、是否有空处理、是否会回复。信息的发明,除了省钱以外,也起到一个作用——可以让信息接收者出现信息读取的延时,不需要在线响应,也就是说信息的发与收,可能存在时间差——就如同写信与收信一样,而时间差有可能导致信息的有效性和沟通信减弱。与电话等手段相比,信息沟通会让人产生该事“不重要也不紧急”的误判。从重要性来说,它也不如电话和直接见面那般重要。如果真的是有急事要沟通,我建议还是使用电话,或者在信息上加上“重要,请回复”等说明。

    不同时间地点 所处情境不同

    从情境上来说,回复信息并非是你想象中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当别人与你身处完全不同的情境之时。

    想去流浪的你,无法理解一个正为信用卡还款发愁的我根本没有心思去思考文青类问题;为跑步寻找着理由的你,会无法理解当时我在海边的无暇分神;准备点个香薰听首歌的你,无法理解我正为了PPT而挠破脑袋;满怀心致去郊游的你,无法想象会议中的我连回个信息都那么不方便。

    不回信息,就是没有修养吗?

    设身处地 少点玻璃心

    从心理上来说,希望别人一定要回信息,本身是一种不合理信念,我们无法控制他人。

    心理学教科书中是这样说的:“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就是一种绝对化的信念。这种信念的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例如“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像这种绝对化的要求通常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别人不可能按照你的意愿而改变。因此,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必须回我们的消息。

    从以上三个方面,你可以看到“你必须回我信息”的信念,是多么的不合理。

    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少一点玻璃心,你就会明白别人的难处,也会明白回不回信息其实并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这样,你也不会因为失落而秒删掉自己的朋友。

    不回信息,就是没有修养吗?

    当你经历得越多,你就会发现,其实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必须如此”的事,包括回短信。所有的“必须如此”,或由此而生的对他人的判定,都是因为我们陷于自己的、绝对化的小格局里没有出来。

    当你可以冲出这个小格局,你就会明白:回信息,可能是一种修养;不回信息,也并非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不回信息,就是没有修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