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榆林:一條文化深厚的老街

“到了榆林,不去逛一逛老街,就算白來了一趟。”這句話雖有些偏頗,但細想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榆林城自先秦時就有,明朝時有三次規模最大的擴建,屬於九邊重鎮。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隋煬帝楊廣、明武宗朱厚照、清聖祖康熙六位皇帝曾先後巡遊到此,留下了他們的故事和足跡。

作為一名外鄉人,來到榆林後,閒來無事,最喜歡的就是逛一逛老街,因為這裡的文化底蘊深埋在大街小巷裡,如果不認真去品,仔細去揣摩,恐怕很難讀懂這條老街的厚重歷史。

“六樓騎街”是榆林老街的一大特色,這也是榆林城聞名遐邇的一大亮點。所謂“六樓”從南到北依次是文昌閣、萬佛樓、星明樓、鐘樓、凱歌樓、鼓樓。每座樓都有一段滄桑的歷史,每條街都有許多動人的故事。

古城榆林:一條文化深厚的老街

文昌閣

文昌閣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1958年被拆除,2006年復建。文昌閣石臺奠基,十字相通。全樓共有4組28根立柱,支撐樓體。樓分三層,頂部為十字歇山。三層樓簷下均懸匾額,分別為“五星會垣”、“天下宗師”與“文昌閣”,為當地著名書法家葉蘭一門三代所書。

古城榆林:一條文化深厚的老街

萬佛樓

萬佛樓建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樓內供奉有20公分高的佛像近萬尊而得名,是榆林老街唯一一座對外開放的樓。樓高三層,底層為巨磚砌築的四孔拱洞式結構,呈長方形。樓基長近30米,寬18米,高9米。樓基上建二層木質結構樓閣,分南、北兩院:南為孔雀明王殿,北為觀音殿,兩院東西各有三楹配殿。二層主樓均為斗拱飛簷,四角克舉,明廊迴護。

古城榆林:一條文化深厚的老街

星明樓

星明樓建於明嘉靖年間,全木質方形結構,共三層,高20米,底層為四石基臺座,每個石基上豎巨柱7根,共28根柱子支撐全部樓體。其設計精巧,造型獨特,彙編在《中國名勝詞典》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大全》之中。

古城榆林:一條文化深厚的老街

鐘樓

鐘樓帶有近代西洋建築的的風格,頂部還裝飾著鐘錶。其建於民國十年(1921年),高三層 24米 ,懸掛著的匾額石刻為民國榆林著名書法家李堂、白介微所書:“蜚英騰茂”、“北臨雁塞”、 “南控烏延”、“芹水流芳”、“駝峰擁翠”,“蜚英騰茂”、“萬流仰鏡”。樓基磚砌拱洞四通,由底及頂高24米,長20米,寬15米。東側有大門,門頂築過橋,可拾階登樓。樓頂中心建木質重簷八角亭,內懸大鐘。

古城榆林:一條文化深厚的老街

凱歌樓

凱歌樓創建於明弘治五年(1492年)。原名懷德門,是二拓榆陽時的南門,以華美著稱。1975文革中拆毀,2006年復建。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巡視榆林時,曾在樓上駐蹕,命名為太乙神宮。樓基為磚拱洞門,南北通達大街。樓基高約8米。上有二層木樓建築,分南北兩院,兩院各立旗杆一對,南院有牌樓一座。樓之四角均有鐘鼓角樓。相傳舊時邊塞戰爭結束時,往往在此舉行祝捷、獻俘、慶功等活動,故有凱歌樓之名。

古城榆林:一條文化深厚的老街

鼓樓

鼓樓約建於明弘治五年(1492年)。1975年文革中拆毀,2006年復建。樓基為磚砌崇臺,拱洞四通。上有二層,分南、北兩院,各有配殿。南院原有木牌樓一座。

榆林素有“北臺南塔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之說。“六樓騎街”就是前面給大家介紹的,“北臺南塔”指的就是城北的“萬里長城第一臺”——鎮北臺和城南的十三層凌霄古塔。

我閒暇時分,就喜歡漫步在老街上。兩邊古色古香的商鋪鱗次櫛比,出售的商品大多是普通人家都能用到的日常物品,價格不貴,很受大家的歡迎。其實很多時候,我喜歡榆林老街,是因為這裡有一種無以言狀的人氣。

老街本地的商販們,幾百年了,還保持著淳樸的誠信,童叟無欺。到了這裡你不會有被商業氣氛包圍的煩躁感,商販們不會老遠對你喊“過來瞧,過來看,幾百上千的東西,今天一律十元了……”等等類似的吆喝聲。相反你卻如進入了屬於自己的境界,安靜中體會著另一種繁華,輕鬆中感受著別樣的情趣。

我每每一個人緩緩地走過老街,便有了一種可有可無的穿越,身心的空靈,是來自對身邊人身邊事的置若罔聞,有了這個境界,心便不再累,身便不再困。

而這一切,只有到了榆林老街,才能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