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智慧農業平臺 TOP30

“去網上買化肥!”說這句話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改變的不僅僅是大都市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今百姓的農耕生活也早已煥然一新。受農業發展政策帶動,我國農業市場日漸龐大,過去幾年裡,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和家電、汽車、日用消費品企業奔向廣闊的農村市場,這使得“互聯網+農業”、縣域電商、渠道下沉等成為商業領域的熱門話題。

2018智慧農業平臺 TOP30
農業創新轉型,新型職業農民是內需

“互聯網+”已經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農業發展必要轉變思路,調整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創新農業發展模式。“互聯網+農業”是要將新興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管理、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等方面緊密結合在一起,改革農業生產結構,促進傳統農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和交流,提高農業需求與供給側的匹配度,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農業”。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提速,農業結構也加快調整步伐,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等狀況越發明顯。越來越多的農民尤其是新生代農民離開土地,選擇到城市裡打工,未來土地由誰來種,成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因此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個必然方向。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2012年起到去年為止,連續6箇中央1號文件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提出要求,陝西、山西、湖南、江蘇等10多個省市區先後出臺專門文件或規劃。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進行部署安排。據瞭解,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已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部分省還列入農業現代化或民生工程考核。經過探索,已經建成從中央到省、市、縣的四級建制,形成一支擁有近2萬名專職人員和5萬餘名兼職教師的農民教育培訓專業隊伍,目前70%以上的示範縣基本建立起“教育培訓、規範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培育制度。數據顯示,我國現有新型職業農民規模已經超過1400萬人,預計2020年將達2000萬人,專家認為,新型職業農民將成為現代農業先導力量。2018智慧農業平臺 TOP30

在互聯網科技信息技術發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打造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是農業發展走向機械化、現代化、智慧化的重要任務。職業農民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增強自己的本領,反哺到現代化農業發展與經營中。

農業走向現代化,互聯網技術是外力

機械化、現代化使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而互聯網化、智慧化則打開了農業發展的一道新大門。面對規模宏大的農業市場,各路精英與資本紛紛湧入。互聯網涉農創業公司的運營模式歷經幾個階段:從產品O2O延伸發展;通過互聯網進行全面服務,找到創新盈利模式;與政府和大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開展農村綜合服務,其服務不僅包括產品供銷,還包括金融產品、農資交易、農業技術服務、農產品追溯等平臺的搭建。目前涉農創業公司集中分佈在生鮮B2B、電商、服務、科技、金融、供應鏈及土地等幾大行業,其中電商又分流為生鮮電商、農資電商、食品電商等細分賽道。

生鮮電商目前依舊是創業公司主力,作為最早興起的涉農創業領域,經過數年的大浪淘沙格局逐漸穩定,模式已趨成熟。如美菜、宋小菜剛跨進2018年便拿到過億元的融資;又如盒馬鮮生嘗試新零售模式的體驗式商超,也彰顯著生鮮行業新的動力。同時值得注意的還有農服領域,涉農服務創業慢慢興起,主要表現以SaaS服務為主,如新農寶。資本關注的重點還有無人機植保服務,成立兩年多的農田管家,一月份獲得了千萬美元的第四輪融資,他們試圖從飛防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切入,連接農戶和飛防組織,用互聯網共享平臺改造農業生產。無人機噴灑農藥的優勢不僅體現在效率提升,也大大規避了農藥中毒的風險。2018智慧農業平臺 TOP30

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這其中自然少不了互聯網與科技的推手。隨著如蜂巢科技、佳格天地、大氣候等專注於農業互聯科技的企業們,在無人機、大數據、物聯網以及智能硬件領域的不斷探索,農業將會變得更加簡單而美好。目前我國三農金融缺口巨大,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用近千字闡述農村金融創新,在支持農村金融創新方面,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國內多數金融企業開通農業經營主體的小額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去年垂直於農金服務的什馬金融、農分期分別獲得過億融資,可以看出農金市場有待深一步挖掘。

此外,供應鏈、農村電商、土地電商等領域,近幾年也均有巨頭出手和創業者入圍。互聯網改變的是農產品流通,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逐漸向產中、產前等領域擴展。因此,在各個垂直細分領域,尤其是在生豬、糧食、大品類經濟作物、農機裝備、倉儲物流、農機金融等領域將產生優秀的農業互聯網企業。

未來農業市場,挑戰與機遇並存

2017年7月份,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發佈《中國農村發展報告》,報告中指出當前農村全面轉型正面臨著多重挑戰。新時期,加快農村全面轉型,必須全面激活要素、市場和主體,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促進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和新動能。

挑戰往往與機遇並存,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由城市向農村的深入推進,加之互聯網科技這一春風,農村創新創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並呈現出創業主體多元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明顯特徵。但創業項目同質化、科技創新不足、高層次人才缺乏、融資難、政策服務體系不完善等成為當前制約農村創新創業的主要問題。2018智慧農業平臺 TOP30

經過近些年政府與企業的摸索嘗試,部分阻礙農業創新發展的問題得以緩解,未來農業領域發展機會可聚焦在以下趨勢中。

其一,集約化使得單位種植養殖規模擴大,機械化、智能化的作業方式勢必成為主流。農業硬件裝備的需求增加,也將帶動著農業機械的智能升級及衍生服務的創新,例如無人駕駛農機、作業機器人、植保無人機、自動化設備、農機貸款、農機保險、農機調度等。

其二,隨之農業創新保險、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等應運而生,市場需求加大,農業保險的創新,又將進一步拉動農業氣象、農業大數據的發展。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也建立了農業數據庫,它囊括了農業資源、技術、市場、氣象等各方面的數據,使農業生產有量可依,產品有路可銷。

其三,作為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環節,農產品銷售渠道對於促進農業發展升級、農民增收具有重大意義。電商為農產品銷售打開了另一道大門,如今模式雖已成熟,但缺乏創新動力,如何打通供應鏈通道,解決農村物流的最後十公里,或能更快的撬動農村市場。

互聯網浪潮下,萬物互聯是大勢所趨。“互聯網+農業”當前的主要任務,便是探尋到農業與互聯網之間的切合點,實現農業新需求和供給側的有效銜接,從而充分釋放農村創新創業的潛在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