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撰文:罗东平 Ned
「该死的长安铃木!为什么还不把第三代雨燕国产?」
容我先吐槽一句。可以肯定的是,这不单是我的心声,还是千千万万铃木老铁们的心声。第二代的铃木雨燕在几个世纪前的2004年底上市,针对欧洲市场开发的她,一度卷席了各大改装店和赛道 …… (境外市场已经开售第四代雨燕了!)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来到2018年的今天,砖头诺基亚变成了智能手机;沉重的硬币变成了快捷的移动支付;可爱乖巧的飞度 GD 也变成了亢奋的超跑 GK ,但不变的仍是雨燕。到了如今,国内还没换代的它,的确与「家用小型车」的好车标准相去甚远,它空间小,不省油,配置低,动力一般,但我就像着了迷一样,把其收入囊中。
铃木雨燕曾在港澳地区被称为「小辣椒」,因为车身小巧灵活,开起来麻辣爽快故得此名。我这台长安铃木雨燕是2011年款运动版顶配,采用与普通版一样的M15A引擎,1.5L自然吸气引擎竟然有超过100匹的马力,然而作为慵懒的车迷,我选择的是4速自动挡。
由于与日本版和欧洲版采用一样的外观包围套件,故长安不知廉耻地称之为「运动版」,还明目张胆地在尾门贴上「Swift Sport」的 logo,因为害怕上街被钢炮们虐待,所以拿到车后我便撕掉了,并贴上了我心目中最喜欢的赛道 —— Nurburgring 的贴纸,希望能增加几匹马力。
最让我心动的就是那条毫无违和感的小尾翼。与现在许多两厢车不同的是,这条尾翼造型虽简单,但会向上翘起一个恰到好处的角度,并且与车顶分离。
当我乐呵呵地把目光转移到下方的时候,我却笑不出来,因为海外运动版是采用双边单出排气的设计,孔武有力,而国内的阉割运动版,则只能看到一条只能放进手指的排气管口可怜巴巴地探出来,雄风在哪里?自信在哪里?
终于可以尝尝小辣椒了!但 …… 不好意思,听我扯了这么久看到这里的,要么对于雨燕是真爱,要么对我是真爱。现在开始入「戏肉」—— 开起来辣吗?
不辣!
但作为车迷和赛道爱好者,岂能放过雨燕仔?虽然是全素车,但还是更换了刹车皮和耐高温刹车油。
导致她不辣的主要原因:虽然车小轴距短,但转向半径大得惊人 (5.5米,与帕萨特相同) ,甚至比B级车都要大,导致在狭窄道路掉头不够干脆利落;另外转向手感非常差,我一度以为是液压助力有问题,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电子助力的转向;手感非常黏,除了掉头弯中踩油门,不然回中力几乎没有;以其定位来说,方向盘非常沉重。
上述几个缺点注定了这台小雨燕与「辣味」无缘,但并不是一无是处,毕竟纽北附近的租车公司眼光并不是这么差。虽然原厂悬架避震设定没啥操控性可言,但车身结构和尺寸上还是十分「政治正确」,符合传统的两厢小车。
然而她的引擎和变速箱表现令我喜出望外,由于是拉线油门+小排量NA引擎,在调校上非常注重中低扭输出,油门响应非常快 (自吸的最大优势) ,且线性一流。
在赛道或山路劈弯的时候,能在弯中非常自如地调整油门深浅,任何转速区间都有微妙的变化,两千转至四千转油门轻快:虽动力不强,但反应一流,在相对安全的速度下能尽情压榨动力,何尝不是乐趣的一种?
搭载的4速自动变速箱的换挡表现也非常「丰田」,市区平顺驾驶时加速超车,对于踩油门的判断非常准确,几乎到了那个点便会毫不犹豫降档。而如果瞬间深踩油门,也会毫不客气地从4档降到2档,然后像个受了初恋刺激的愣头青一样,直逼红区地吼着冲出去。
内饰色调浅灰、深灰和黑色相互搭配,素雅且不会压抑,把我迷得不要不要的还有前排那两张顶配版专属的运动座椅 —— 害我每次上车后都在幻想自己在开的并不是台A0级小车,只因现实中厚重的运动座椅提供了SUV般的坐姿,但视野的优势也展露无遗。
Suzuki Swift (China Version) '2005~'2017
1.5L 直四自吸 / 4AT / FF / 103ps@6,000rpm / 138Nm@4,000rpm
0-100km/h: n.a / 极速: 170km/h+ / 整备质量: 1,050kg
《至强车主报告》欢迎任何品牌任何型号的车主供稿,稿件及照片请发邮箱 gzty#qq.com (#请换成@) ,持续发展,全赖有你!
- END -
閱讀更多 至強汽車情報站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