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王傑之港臺音樂情緣(六)

不管是不是傑迷,我想關於王傑先生大家知道更多的是關於他的音樂吧!說了不少他的生活上的事,今天我又想談一下王傑先生的音樂人生,好讓大家知道傑哥和音樂的絲絲縷縷。

當然了,這些音樂故事也只是他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特別是前期的他,和音樂交集也不是很多。但他的音樂故事也是充滿傳奇永恆這樣一個特點的!

特別是在到臺灣以後的王傑先生,音樂上的變化已經越來越明顯了。在說王傑先生傳奇而又不容易的生活之餘,我想先講講王傑先生的幾個關於音樂的小故事,希望大家知道王傑從小至大也是和音樂有各種各樣的不解之緣。

我看到的王傑之港臺音樂情緣(六)

話說回來,又說到了王傑先生的少年時代,說到他的校園生活時期。其實王傑先生也不是沒有人去看他,偶爾還是會有人去送給他一些吃的東西,或者是在他的手裡面塞一兩百塊錢。這些,我作為一個比較喜歡王傑先生的傑迷是深深地為他慶幸的。但是這些都是偶爾的,而且送他東西或者是給他錢的並不是和他有什麼血緣關係的直系親屬,而是一個平常的伯伯,自然而然的也就只有一兩次而已了。

這時候在學校裡的王傑絕對是孤獨的,但是天下浪子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和他在一個學校的同學中還有一個同學和他是有同樣的身世和遭遇的。
我看到的王傑之港臺音樂情緣(六)

​這個人是單親家庭,只有母親在他身邊,而且他的母親就在學校裡面幫學校打工。在學校裡面,他母親幫學校洗衣服,就是用一種大型洗衣機洗衣服。有一次,他母親有點事出去了,又是就他就代替他母親一下。

王傑先生很清楚的記得,那是一個暑假,所有人都回家了,但是由於王傑自己本人沒有親人來接,學校不允許出去,於是就暑假時間也在學校度過。那天半夜裡王傑先生突然聽到一聲慘叫,大聲的慘叫。當時王傑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自然而然感到奇怪,王傑先生跑出去看,一到那裡王傑以為見到鬼了。因為那個人一隻手不見了,那個人現在只有一隻手。
我看到的王傑之港臺音樂情緣(六)

原來那個人剛才在幫他媽媽洗衣服,可是他並不知道怎麼用,只是平時看媽媽從裡面拿衣服出來,於是也這樣做了。那個同學把洗衣機的蓋子打開,手申進去拿,可是洗衣機還在轉動,他的手被洗衣機絞斷了。他劇痛之餘,跑了幾步就暈倒了,王傑當時年紀還小看到這個場面他也暈了。

醒來以後,王傑就跑去找老師,但是當時是放假期間,老師大都不在學校。王傑在的那個學校是教會學校,老師一般都住在小別墅之類的房子,王傑一直在跑,跑了很久才找到一個羅馬尼亞籍的老師,那個老師一看到這個就大叫“啊啊啊”,也被嚇到了。反應過來以後才叫救護車,不知怎的從那天以後王傑就莫名的傷感,莫名的感到更加的孤單。
我看到的王傑之港臺音樂情緣(六)

我說上面那個小故事,是想從另一面給王傑先生童年時代的憂鬱的眼神找一個證據,同時也是在為他以後的聲音找一個理由。

第二個小故事。有一次學校裡舉辦遊園活動,而且一到安息日的時候,學校里人就更多了,這時往往就會有晚會。而做晚會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大夥堆這中間,大家都在圍著火推唱歌跳舞,此時娃娃們的歌往往就會被演奏出來。而此時王傑已經越來越孤單了,老師也感覺到了這種變化,並且緊張起來。因為以前的王傑是一個愛說話愛笑的人,一個很皮的孩子,而現在的王傑個性已經越來越孤獨,不太愛講話。

本校大學部的學長學姐們此時此刻正在演奏《娃娃》,而小時候的王傑先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的,很小很小的時候他就會想很多,聽到這個音樂旋律的時候,他就會把詞填進去。這些詞就是他自己的心裡話,就是自己當時的心聲。不用說你一定知道,這首歌就是王傑先生的第一個作品《娃娃在哭了》!
我看到的王傑之港臺音樂情緣(六)

第三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是王傑先生到臺灣後的故事了。王傑剛到臺灣的時候,顛沛流離的日子過得很落魄,當時落魄的王傑住在臺灣的永和路。有一天王傑在逛街,逛到永和路和永中路之間的時候,一個聲音深深地把他吸引了。

那是一種“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聲音,原來是有人在玩樂器。那個玩樂器的人看見王傑就感覺很奇怪,因為當時的王傑是長髮齊肩的,而且當時他還在做一個油漆工,所以頭髮也是油油的。王傑先生在後來的回憶中說,當時是因為懶得剪頭髮,想來我覺得還是充滿了個性的。王傑,被這種聲音吸引住了那是因為他覺得臺灣的音樂和香港的大不相同,而接下來的所見所聞更是見證了他的看法。

我看到的王傑之港臺音樂情緣(六)


後來的王傑碰到了李世先、小蟲他們,他們都是熱愛音樂的人,很快的自然就會打成一片了,據說他們當時還組成一個團體。他經常自彈自唱,但是由於太過於個性化所以沒能被別人重視多少。餐廳老闆經常叫他唱歌,特別是一些民歌。之前我已經說過了,王傑先生剛到臺灣的時候國語很差很差,所以唱國語歌的時候有很嚴重的捲舌,每次王傑要唱歌很多人都是大笑。
我看到的王傑之港臺音樂情緣(六)

後來王傑經常聽廣播,聽一些新聞播報員,以此鍛鍊自己的國語。當時的王傑唱英文歌,很多人都不習慣,而唱粵語歌別人又聽不懂,所以經常喝老闆在吵。有一件有趣的事值得一提,那就是王傑先生對於小費的看法,王傑當時在唱歌的時候,往往有人把一兩百塊錢壓在咖啡杯下面推過去給他,並且還點了一些歌。但是王傑卻覺得這是一個侮辱,因為他實實在在不喜歡小費,你說奇怪不奇怪。所以往往在這種時候他就會轉過頭去,看都不看理都不理對方,又繼續唱自己的歌。王傑先生的這一面我總覺得實實在在的可愛。

而且在樂器方面,王傑先生也是充滿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哦。起初在學校的時候,選擇樂器就是一個證明。
我看到的王傑之港臺音樂情緣(六)

王傑先生一開始學的樂器是什麼,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王傑開始的時候學的樂器就是小喇叭,資深的傑迷都知道王傑有哮喘,所以王傑吹小喇叭不到一會就吹不下去了,甚至要有的時候會暈倒。後來又學彈鋼琴、修吉他、練大小提琴,可是王傑認為小提琴有點太娘了,自己不喜歡,所以就選擇了彈吉他和彈鋼琴。

到臺灣以後,王傑發現香港很多東西都和臺灣不願意,音樂上也是這樣子的。
我看到的王傑之港臺音樂情緣(六)

​首先是藝人的全能性。王傑以前對自己的唱歌一直都是很自信的,到了臺灣,他才發現這些都不算什麼的。為什麼會有這種看法呢?因為王傑發現臺灣藝人大都會彈鋼琴彈吉他之類的這些樂器,但是自己除了會一點還真的都沒有了。不過王傑一直都對自己的聲線很有自信的。除此之外,臺灣藝人看五線譜簡譜之類的東西,而這些香港藝人大都不會的。所以往往在臺灣,你把你的音樂作品給別人的時候,要是你問“要不要我唱一段看看”,對方就會說“不用了”。為什麼?因為人家會看譜,看完譜就知道你幾斤幾兩了。在香港,這種情況是很少很少有的。


我看到的王傑之港臺音樂情緣(六)

​我們都知道,王傑一直在努力的在生活裡摸爬滾打,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沒想過放棄,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一天做好幾份工作。王傑先生剛到臺灣的那段時間,也是這樣子的,但是在工作至於他還在堅持寫歌。李世先就建議他自己錄一卷Demo寄到唱片公司去,進行自我推銷,當然了這些卷子也零零碎碎的賣出去那麼一點,卻絲毫沒有給他生活上帶來什麼大的改變,生活依舊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臺灣一邊工作一邊寫歌的王傑,還曾經給張學友寫過歌,但是王傑總覺得別人唱起來並沒有他想要的那種感覺,並沒有很好的詮釋歌曲要表達的情感。


我看到的王傑之港臺音樂情緣(六)

儘管王傑一直都在和音樂有不一樣的接觸,但是在當時這些還只是他業餘的愛好,遠不是我們所知道的傳奇,但是他卻骨子裡充滿了一種桀驁不馴的個性,從一開始就不想妥協什麼東西,他一直都在堅持自己原則,不管是生活上,還是是音樂上。雖然現在的王傑音樂故事並沒有讓他名聲大噪,但是我卻覺得這種小人物式的故事更讓我感動,不管是生活上還是音樂上的小故事也是讓我感動不已。

王傑先生一直在和音樂打交道,只是曾經他的側重點並不是在音樂上,充其量音樂在那時候對他而言也只不過是一種副業吧,為了生活他奔波忙碌著,我想在那些血淚汗的歲月裡音樂也一定給他帶來或多或少的安慰吧!

(附:本人有想寫一系列關於王傑的文章,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在此謝過!且文中內容觀點僅代表本人)
我看到的王傑之港臺音樂情緣(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