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普通人而言,一線城市的房子真的是徹底無緣了麼?

山川網:這篇文章,原本計劃是昨晚完成,今早推送的。無奈,最近太忙,昨晚困得又厲害,所以實在是沒辦法完成。今早有事情又要早出門,所以同樣沒來得及寫。

不過這也未必是件壞事情,因為原本本文我是想和大家討論下首付比如50萬的話,可以在全國主要城市買到怎樣的房子的,這也是我昨晚想到的選題,素材也都準備的七七八八了。

但是剛才我準備要動筆之前,突然想到了一個更有意思的話題,我覺得這一個,或許對於大家的人生和職場的啟發性更有幫助。尤其是還在學校,或者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而言,我建議你們一定要好好看看,對你們真的會有幫助。

相比討論有了50萬買哪座城市的房子,或許討論如何獲得50萬更有意義。

對於普通人而言,一線城市的房子真的是徹底無緣了麼?

1為什麼我不建議年輕人,尤其是沒有背景,但是學習還不錯的年輕人回老家進國企,或當公務員?

什麼“不想過一眼看到頭的人生”這樣老套的論調,今天我們就不談了。

我今天談另外一個觀點,就是如果作為一個很不錯學校出來的年輕人,腦筋也足夠靈光,也願意吃苦拼搏,而且還想要逆襲人生的普通家庭出生年輕人。如果你回了老家進國企或當公務員,我們看看你會失去什麼。

小時候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教導我們說,學歷是敲門磚。擁有不錯的學歷,就意味著你擁有一塊不錯的敲門磚。但是手裡拿著這麼一塊磚,你準備敲什麼門,這是很多普通出身的年輕人都非常迷茫的。於是有些人,就在迷茫之下,聽了老家親戚的意見,拿著一塊“金磚”,跑去敲開了一扇陳舊的大門。

知乎上也有個問題,叫做從官方統計的數據看,鄉鎮的收入平均也不過就是比城市裡少個一倍而已。那麼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鄉鎮要比城市窮那麼多?

這就要從一個維度來解答:究竟什麼事物,才是真正能夠讓大批量的人,一次性完成造富運動呢?當然就是一家企業的上市。然後我們再去查看全國即將上市的科技獨角獸型企業或股份制傳統企業時就會發現,幾乎全部都集中在大中城市。這些企業的平均員工數都在幾千到萬人之間,如果未來他們統統都順利上市的話,總共造就的百萬百萬千萬富翁,差不多總數都要有百萬人之多。

幾億中國人中,如果只有幾個人才能做成一件事,那麼我們很理智地放棄不去做,顯然很符合邏輯。但是如果是上百萬人都有希望做成的一件事,你或許就該換一種思維——為什麼我不是這百萬人中的一個?

進國企,做公務員,固然安穩安逸,但是這裡沒有能夠讓你逆襲人生,改變命運的機會。這樣的崗位,如何有機會一次性獲得上百萬的收益?顯然不可能。錢這件事兒,工資收入永遠是解決生活小康,資本收益才有希望讓你發家致富。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目前上市在即的小米。按照機構對於小米目前的估值測算,成功上市後的小米,前5500名員工將集體進入千萬富翁行列。這個造富幾率,比你創業成功大得太多。幾十萬幾百萬創業者中,最後能夠幾千個身價千萬的,那都算得上是奇蹟了。

對於普通人而言,一線城市的房子真的是徹底無緣了麼?

2為什麼我不建議沒有背景,但是聰明勤奮,志向遠大的年輕人在30歲前,甚至35歲前創業?

上面我們講到了小米,不妨就延續這個話題直接聊聊小米的創始人雷軍。

雷軍,這絕對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吧?當年以考進清華的成績進的武大計算機系。在武大兩年修完四年學分提前畢業,在校期間寫的代碼離校後就成為了教材。這樣的聰明人,我覺得十萬個人中都未必能出一個。

那麼幾乎都是“人精”的雷軍,為什麼創辦小米的時候都已經四十歲了,他為什麼不二十多歲就去創業呢?事實上他的確這麼做過,剛畢業不久就創業做了一家叫三色的軟件公司,結果很快就死掉了。他迅速認識到,依照他現在的能力,遠還沒到該創業的時候。即使創了,也是必死無疑。

接下來的事情,多數朋友就都知道了,雷軍在金山一呆就是十六年,這期間中國互聯網行業風起雲湧,誕生了無數後來聲名顯赫的企業家。但是雷軍呢,一直都在金山,從一個工程師一路幹到總裁,並且成功帶領金山在香港上市。也因此,雷軍方才實現了財務自由。

再到後來,才是雷軍先做天使投資人,後整合所有資源再創業小米的一個傳奇故事。

所以現在剛畢業的年輕人,如果你打算去創業。就要先問問自己,你是不是比雷軍還有聰明,還要有能力,還有勤奮。如果沒有,他在行業裡積澱了二十年,然後又艱苦創業了八年才有了小米今日的成功。

你要問問自己,自己需要多少年,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創業是資源重組的過程,很多創業公司的成敗,在創業之前就已經被決定了。如果想創業,就起碼提早五年做準備。如果你家境還特別普通,那就提前十年做積累吧。這樣,成功率會大很多。

那如果十年後,五年後,自己都忘了當初想創業這茬怎麼辦?那簡直太好了,因為時間已經幫你證明了,創業並不是你一定的選擇。而如果不是的話,那更沒什麼希望獲得成功了。

對於普通人而言,一線城市的房子真的是徹底無緣了麼?

3對於普通出身,但是很有上進心的年輕人而言,一線城市的房子真的是徹底無緣了麼?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很多很多的投資和房產類的自媒體,都會不斷向大家渲染一個概念,就是一線城市的房產投資價值是如何如何之高,有錢就應該不斷購買一線城市的房產,買越多越好。

我們姑且不去評價這樣的觀點從投資的角度說是否一定正確,但是即使是所有人都認同了這個投資觀點,全中國又有多少人能夠實現通過在一線城市買房進行投資這種行為呢?一定是少數,這點沒錯吧。

我也看過一些自媒體投資一線房產的方法,就是說如果你沒錢,但是你還特別想投資一線城市房產的話,他們會教你一些方法,而且這些方法一般還都是通過付費社群的方式進行的。然後無非就是,N個錢包+無限槓桿,以絕對意義上的賭徒心理,捨命一擊。而且理由聽上去也特別“充分”——你本來就是個一無所有的屌絲,所以即使失敗了也不過是負債累累,光腳的怕什麼穿鞋的。

這個邏輯極其荒謬,就和勸你拆東補西借網貸差不太多。這也絕對不是什麼投資,而是徹徹底底的投機。比較典型的反面案例,就是在這一輪北京樓市調控中,被徹底打壓,將曾經高高昂起的頭顱徹底按下去的燕郊樓市。房價從巔峰期的接近三萬,一路被打至了不到兩萬,部分樓盤甚至腰斬。如果說一名按照上述方法操作的投機者,在去年的高位買入了北京概念的燕郊樓盤,那現在等待他的或許真的只有“死路一條”。

對於普通出身,但是很有上進心的年輕人而言,一線城市的房子真的是徹底無緣了嗎?我認為未必。持這種觀點的朋友,往往是隻通過自己當下的工資收入,比對當下的一線城市房價後得出的結果。按照北上廣深目前平均一萬左右的月薪,購買總價數百萬的房產,的確顯得極為捉襟見肘。

我看了看身邊能夠在一線城市擁有房產的普通出身朋友,大致分為以下幾類:第一是真心能力千百裡挑一的,進了頂尖公司成為管理崗位,,或者真的創業成功,年收入已經可以五十萬加的;第二是運氣特別好,買房買的早,當年用盡全力把首付給攢齊入市的。

上面這兩種,第二種早已完全不可實施,第一種多數人也不現實。那麼還有第三種,我認為是對於普通人而言相對成功幾率最大的。就是看準一個行業和公司,在這家公司差不多A輪、B輪的時候加入,獲得期權股票,等著公司上市或被併購後套現。一般最少也能獲利幾十萬,多則幾百萬(進入公司越晚,公司成功上市的徵兆越明顯,自然獲得的股票期權就越少,但風險也越低,這點根據自己性格權衡)。

這樣的企業,目前其實是非常多的。當下的中國,創投圈的情況早已今非昔比,不再是當年BAT創業時只能到國外去找投資的時候了。非常多的投資公司,每天都在尋找各種有希望,有潛力的公司進行投資。選一家你認為行業有發展的,崗位你喜歡的,進去好好成長,和平臺一起迭代,實現資本價值的收益。

當然,這樣的準上市獨角獸企業,90%以上都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這些地方。你要明白你自己的志向,並且有所取捨。

等到你股權解禁可以賣出的時候,你就會明白,原來一線城市的房子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貴。而且,如果公司真的很厲害,你或許還應該彆著急輕易拋出去。比如假使十年前你賣了騰訊的股票買了深圳的房子,那麼現在回頭看,你的這筆投資起碼虧損了十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