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凤雅”募捐风波亟待反思

近年来,一系列募捐风波损伤着社会的信任与爱心,而“小凤雅”事件引发公众质疑也就不难理解了。目前,事情的真相已经基本浮出水面:王凤雅的父母不存在诈捐行为。但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还在继续。一直以来,网络募捐的操作过程不透明、监督难以及时到位、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长期存在。如何让善款真正“得其所用”,目前来看,一是靠受捐人的自律,二是依靠舆论监督。但此起彼伏的募捐风波说明,缺乏公共监督的善款,注定是一个喧嚣的载体。

在我看来,捐款人、受捐人相互之间是一种无偿赠予关系,受捐者可以合法获取捐赠的资金,但必须建立在诚信、透明的基础之上,这种诚信与透明是对善款和善心的珍视;捐助者、监督者也要保持对受捐者的足够尊重,不可居高临下、妄自猜测。那种自私自利、借病敛财、拒绝监督以及借慈善炒作以流量变现牟取名利等行为,都是对爱心的透支及对公益热情的伤害。

爱心博大而温暖,即便遭遇失望和质疑,当贫弱群体需要帮助时,总会有一双双手臂伸出予以扶持。同时,慈善又是脆弱的,一个个负面新闻似倒春寒,必将冷却珍贵的爱心。而当爱心、公益遭遇创伤,亟待法律大力“整合”,目前小凤雅父母准备对网络上不符合事实的文章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募捐者的资格和权利、善款的规范与监督、捐赠人和受益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媒体如何守住公正真实的报道底线、网友的发言该如何秉持理性冷静的原则……对于我们来说,建立健全全面长效的慈善监督制度刻不容缓,“小凤雅”事件再一次引发了环绕慈善的大众焦虑,亟待各方反思。

(燕赵都市报 斯涵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