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眼界 大有收穫 安徽向製造強省邁進

剛剛在合肥召開的2018世界製造業大會和2018中國國際徽商大會,引發全球矚目,成功打造了世界製造業創新的發展高端交流平臺、形象展示平臺、開放合作平臺。我省要以此次大會為契機,著力打好創新牌,推動安徽製造向安徽智造轉變、從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轉變。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縱觀世界工業革命史,製造業的興衰總是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作為經濟發展的“鋼筋鐵骨”,我省製造業有基礎、有特色。近年來,我省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製造大省的地位初步形成,成為全國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湧現出亞洲最大的水泥製造商海螺集團,電解銅產量全國第一的銅陵有色集團等一批知名製造企業。

也要看到,我省製造業仍存在不少短板。借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人工智能(中國聲谷)論壇提出的觀點,如果說我省製造業的成熟期在秋天,那麼當前大概是在春夏之交。主要表現在,我省製造業層次和水平尚處於中低端,核心關鍵技術突破還不夠,有較強競爭實力的製造型企業還不多。目前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產業協作正在重塑傳統實體經濟形態,全球製造業正處於轉換髮展理念、調整失衡結構、重構競爭優勢的關鍵節點。我省要搶佔節點主動權,立足優勢,博百家之長,以創新為驅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安徽製造邁向中高端。

緊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製造業邁上新臺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作為創新資源豐富的科教大省,我省要把握世界製造業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趨勢,做好科技成果轉換,加大企業的研發投入,真正把企業建成技術創新的主體。要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以“龍頭”突破產業關鍵技術為引導,帶動全產業鏈的技術升級。“品質興業”尤其關鍵。要發揮和弘揚工匠精神,全面提升安徽製造的品質形象,以質量促品牌,優化製造業的供給結構。

優化製造業市場環境,激發企業創新動力。我省要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大力鼓勵企業創新。中國聲谷就是一個縮影,短短數年已入駐包括科大訊飛、科大國創、新華三、科大國盾等300餘家企業,形成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平臺支撐到產業發展與應用的人工智能產業鏈。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創新投入大、週期長,隨時面臨市場風險,沒有堅韌的企業家精神,難以有大的創新格局。在製造業的創新發展中,企業家精神起特殊作用。必須結合制度創新,為製造業企業家鼓與呼,著力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保護企業家的創新熱情。

整合創新要素資源,推動國際產業合作。眾所周知,許多產業關鍵性重大技術的突破,常常跨越國別的地理界限。本次大會不僅是創新發展的交流平臺、形象展示平臺,也是開放合作平臺。我省製造業要謀求大發展,必須走產業國際化的道路。

讓安徽先進製造業走向世界,要善於利用和整合全球製造業的創新要素和資源,通過國際產業合作,既“請進來”,又“走出去”,保持與國際先進技術同步,力爭實現超越,實現從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