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乡村学校仅剩1名老师2个学生,农村小学的学生都去哪儿了?

大兵小将21855113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生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国家的下一代,再穷不能穷教育。在我们老家河南信阳商城县大别山脚下,像这样的农村小学大多都没有几个学生了。我上小学的时候,大概是96年左右吧,我们村的学生还有100多呢,当时感觉好多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

几年前,回到老家发展我之前上学的地方早已不是之前的样子,虽然学校比以前更新了,但是学生确是越来越少了。经过一番打听,我才知道现在我们那里的很多小孩子都被父母送进了城里读小学,哪怕是父母在城里租房子陪读,也要把孩子送到教育相对好点的地方去。

没有办法,本来我们就在大山里,交通不便利,还没有经济收入,只有让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然后走出来大山这一条路了。我也是山里出来的大学生,所以我很理解父母的这一片苦心。慢慢的,山里教育也就越来越跟不上去了,学生少了,上面去学校的补贴和支持也就少了,这样学校也就慢慢的倒了。
但是,现在看来农村的很多父母都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读书,也不都是好事,先不说这样一来生活成本加重,父母还得天天陪在孩子上学的地方,洗衣服做饭,家里的农活也没法干了。本来我们那农村就很穷,这样虽然孩子教育好点,但是对于农村家庭投入太大。现在,不止一个地方这样,孩子都转移到城里去读书了,我想全国应该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情况吧,农村学校的衰落,不一定是件好事,相反这样会使得城里的教育变得更加拥挤,房价也变得越来越高!而农村的学校也就慢慢的都衰落,倒闭了。其实,这是应该反思的地方?


农事预览

河南汝州,一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学校,仅有2个学生和1名老师。

老师名叫刘银娜,她刚接替患癌的母亲来这教书。

她说,再少的学生也要让他们学知识。

无独有偶,河南淇县的大山深处有一所油城村小学,学校只有一名年过5旬的老师和10岁的学生徐佳淇。

村里人都去了镇上生活,家境贫困的徐佳淇和爷爷相依为命,他说想去外面上学,又有点不舍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也走了,学校就要关闭了。

看完这些最孤独的学校,有的网友表示很心酸,很心疼孩子和老师。

@走走--停-停:心酸,心疼老师,心疼孩子。

@放毒一姐:看到这个眼泪马上掉出来了,好像感受到了他们的孤独。

Many丶Le:有什么办法吗?一个人好孤单,童年应该不是这样的没有同龄人的童年。

@他姓白叫展堂:看着有点心酸 以前年少无知的时候说我以后长大了要去支教 中间就断了这个念头 倒是现在这个想法更强烈了 我决定了 我要考支教了

在河南,这样的mini学校并不少见,很多乡村小学逐渐消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发展的趋势:

@CC洋小蔡:以前的我也是那样,一个老师几名学生。

@百合_68504:现在农村基本没学校了,小孩上学是难事,现在是几个村合并一个学校,条件好的就去城里上学了。

@是雪喵啊: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河南真的很严重。

@巴森Rice:中国在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了大城市。

@苗木malemu:很多人选择了进城,这也算是一个趋势,毕竟,哪里的教育资源和水平高就去哪里,这个算是趋势吧。这个不应该老是谴责政府,毕竟,老师有句话,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孩子他爹也得反思一下,为啥没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

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G)


大河客户端

在河南汝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学校,但是和其他学校不同的是这个学校里面只有一位老师,而学生也仅仅只有两名。

这是因为随着城镇的发展,村里面越来越多的人家都搬到了镇上去居住,所以村里面的人自然就变得少了,孩子也多去镇上上学了。但是这个老师说,无论怎么样,只要有孩子,这里还是需要自己的,毕竟没有老师的话,谁去教他们读书呢?



其实这是在很多山村都会出现的事情,相册里面的人口渐渐减少,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家庭选择继续留守在山村里面的,那么他们的孩子要怎么办呢?读书问题要怎么解决呢?所以即使山村学校里面的孩子再少,老师也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前不久就曾经报道过河南的另外一个县里面有一所小学,只有一个50多岁的老师和一个学生。同样是因为村里面的人都搬到镇上去了。


现在很多山村学校都面临着倒闭,学生少,老师更少,条件太艰苦了,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来到这里,都选择去条件更好的镇上,或者是县里面教书。

如今乡村这里面的学校正在逐渐消失,农村人口重点向城市流动,但是解决好最后这些年最后几位学生的教育问题,确实依旧非常有必要。


樱桃说

农村和城市最大的差别就是教育和医疗,这两项关乎民生的大工程。之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农村人开始走上城市的道路中定居生活。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就像媒体报道的那样,河南一乡村学校只剩一名老师和2个学生,那农村的孩子哪去了?

1.人口缩减

2.县城公立或私立

随着农村人思想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对孩子的教育开始重视。很多人都把孩子送到县城的学校读书,这样孩子的眼界和人脉就会更高,对未来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而私立学校更注重孩子的全面教育,更专注孩子成长中的兴趣培养。因此很多人都把孩子送到私立或县公办学校。



3.随父母在大城市读书学习

现在的农村人之所以人口少,很多都是定居在大城市。基本上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都会考虑在外地买房,毕竟大城市不管在生活设施还是教育医疗上都有很大的优越性。而这些人则会把一家人都接过去,成了地地道道的城里人。


尤其是偏远的农村,那里的物质生活非常的贫瘠。 在城镇化的道路中,农村开始慢慢的消失减少。而未来的城镇化只会吸引更多的农村人聚集,乡村学校也会彻底的没有人,不知道大家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农业补贴

河南一乡村学校仅剩1名老师2个学生,农村小学的学生都去哪儿了?

我是民工札记南八,我在农村生活二十多年。如今农村的小学流失真的是越来越严重。以我生活的豫东农村S镇为例,我们镇有26所小学,想当年我读小学的时候,每个小学至少有300个学生,上学放学都是热闹非凡。

而如今,数量少的不敢想象。我曾经与中心校校长聊过,他说,现在镇里除镇中心小学人多点外,其它村小学超过100名的仅有5所。100名以下,50名以上的12所,50名以下的8所,甚至有所学校五个年级才30多名学生。上学放学那真是冷冷清清。


我当年的理想是在村后的小学当一名教师。现在想想,学生都没有那么多了,哪里还需要那么多老师,未来农村小学的合并肯定是大趋所势。那农村的小学生都去哪里了呢?


一是,进城或者私立学校读书。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提高,有钱后都比较重视教育,一部分家庭送孩子去城里或者私立学校读书去了。以至于城市里的稍微好点的小学招生时都人满为患,好多学生家长一涌而至,能进学校读书无所不用其极。


二是,在外地读书。农村外出打工的家庭较多,许多家庭不想让孩子作为留守儿童就带着孩子在打工地读书。或者有些家庭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工作地购房成功定居。在工作地既能照看孩子,又能让孩子收到良好的教育,他们怎么可能把孩子再送到村后的小学呢?


三是,出生率的降低。随着社会的发展,8090后的年轻一代,思想观念已与传统不同。他们不再认为多子女多福气。虽然已开放二胎,但是他们也不愿意生养孩子。因为他们已经会计算,生个建设银行需要多少费用,生个招商银行需要多少费用。再加上,现在男多女少相亲难,彩礼高的现状,谁还敢多生。


这就是农村小学生减少的原因,他们要么进城读书,要么跟着爸爸妈妈到外地读书,要么是还没出生!


民工札记

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是显而易见的。

有的村只有几百甚而一二百人,按出生率千分之十二三来算,每个村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只有几个最多十几个孩子。但到了招生时,孩子越少的村,入学率越低。那么这些孩子都到那里去了呢?村里的学校这么近,他们又为什么不在本村就学呢。

国家规定,二年级以下的学生不能出村,就是孩子再少,一二年级必须保留。但是学生少了,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就配备的那么完备了,再加上学生太少,连老师都打不起精神来,教学成绩肯定会受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城里或比较好的私立学校去,使本来就稀缺的学生资源更加减少。

这个年级只要走一个,由于农民的攀比心理,其他家长马上也会随着下去,把孩子转到好的学校。这样一走两走,最后就剩下几个没有钱,没有门路的孩子在村小里学习了。


民谚民俗民间故事

看到这个问题,多少有些惆怅。但是农村学校生源大幅减少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河南某村现象,这种事情在全国都很普遍。根据2012年的调查数据,农村学校30人以下占比25%,10人一下占比10%,近些年更是雪上加霜。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村小,现在正在蔓延到中心校,而且这种现象是越往高年级越严重。小学一二年级还相对差一线,到小学五六年级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而且现在的形式是在逐年往下走,原本是初中生源外流严重,现在是小学五六年级外流严重,趋势是三四年级开始外流严重。

现在不是行政手段撤学校,而是保不住。目前有些县40%以上农村小学,10名以下学生。学生少,教师编制就少,教学质量很难跟得上,村小教师无论会不会,都必须是多面手,这就造成恶性循环,村小生源越来越少,直至自然消亡。现在国家禁止盲目撤点并校后,各级教育局部门对农村小学能保则保,但每年仍有10%左右的村小在自然消亡。

这种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有些学校还是刚建没几年的学校,但是就没学生了,校舍只能改为他用,读者可以查找新东方的公益建校项目,很多都这样。农村学生大量流入县城以上学校,这就造成找关系、批条子的现象严重,更严重的是很多县城学校教室不够用,因为编制是依据学区的生源设计的,县城突然学生增多,但是教师没增加,就造成县城缺教师,教师忙的要死,农村多教师,部分教师嫌的要死的局面。

究其本质原因,

1、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迅速进程,造成农村生源减少,这是主要原因。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随着流动性加大,人民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视教育,所以千方百计的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进一步造成农村生源减少。

3、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造成局域教育资源不均衡,也是一个原因。


走过路过自然飘过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上小学的时候,村小学有200多孩子。一个班级有三四十人。

今年春节放假的时候,我去小时就读的学校看了看,两个村的学校合并在一起,一个班级还不到十人。


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由于入学儿童大幅度减少,很多农村小学关闭或合并。

我觉得,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

一、适龄儿童随着父母进城务工就读。很多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外来务工子弟越来越多的选择在城市就读。


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把孩子送到县城、市里读书。


三、近年来,私立学校在农村兴起。他们往往拥有更好的硬件条件和师资水平,甚至还配有校车,大大的方便了农村孩子入学。



四、随着劳动力的短缺,工厂招工越来越难,就业就相对容易得多,很多孩子放弃就读,选择打工。


五、随着农村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出生的适龄儿童越来越少,选择在农村上学的孩子就更少了。


我是关爱空巢老人,关注留守儿童新闻纪录片《照靓中国》总制片人。欢迎大家关注我!

奉献爱心,点亮心灵。为他们拍张全家福,放场好电影,圆一个好梦!

我需要你的支持和鼓励!


逐录中原

目前,乡村小学剩1名或2名学生的比较多,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偏僻的农村人开始搬迁,人们都想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农村孩子逐渐趋向于城镇化,有些家境提别困难无力搬迁的留在了村子里,出现了村学孩子少,而城区学校大班额不断出现,城区教学压力大的现象。

重庆晚报2017年3月29日报道一个学生的学校。綦江区赶水镇太公山,海拔不算高,站在山腰,山下的渝黔高速公路看得一清二楚。山腰之上,有一所叫太公村小的学校,只有一位老师和一个三年级学生。

令狐老师给谭陆森上课。

新华网2016年9月2日报道:福建七所“一个学生的学校”如期开学

温州晚报2015年07月17日报道:温州有所三个人的学校: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一个门卫


蓝老师看教育

农村小学的学生真的是越来越少。我曾听朋友说,他们村小学一个班就剩12个学生,都觉得很诧异,竟然还有小学就剩下一名老师,两名学生。那么,学生都去哪了?



首先,私立学校的兴起。很多家长觉得村里小学老师教的不好,私立学校教的更好,宁愿花钱去上私立学校,于是,纷纷给学生转到私立学校上学。

其次,很多农村人都想在县城定居,有的人外出打工挣点钱,都在县城买了房子,所以,让孩子在县城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再次,有的人外出打工,不想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所以让孩子在自己打工的地方借读。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可以看出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同时,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不够雄厚。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