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父母

“当我六岁的时候,我用彩色铅笔画出了我的第一幅画,我的第一号作品,它是这样的: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父母

我把我的这幅杰作拿给大人看,我问他们,我的画是不是让他们害怕。

他们回答我说: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我画的是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啊!怎么会是一顶帽子呢?

于是我又把蟒蛇肚子里的情况画了出来,以便大人们能够看懂,我的第二号作品是这样的: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父母

大人们都笑了,他们劝我别再画这些蟒蛇了,把心思放到地理、历史、算术、语法上。

第一号、第二号作品的失败让我泄了气,就这样,在我六岁的那年,我放弃了画家这一职业。”

《小王子》中的他觉得大人真是无趣,但大人的嘲笑和不理解还是伤到了他。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会看到小孩子画蟒蛇吃大象,但肯定见过小孩子画过这种: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父母

是不是感觉很熟悉?是不是感觉里面都是正确的事物?红色的太阳,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小草,红色的果子,棕色的栅栏和树干......

之前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召集了一批成年人,让他们拿起画笔画画,以房子为主题,房子的周围,想画什么都可以。

作品一收上来,呈现的样子跟上图几乎没差,大部分人对画面的联想和构造都一模一样,很有趣的是,每个房子周围必有小草、小树和栅栏。

大人们喜欢把每个事物都套上标准答案,凭借“渊博的知识”,告诉孩子什么才是对的。

Harold and The Purple Crayon

——阿罗有支彩色笔

英美国家的家长给学龄前的孩子必读的书目之一。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父母

一天晚上,阿罗想了想,决定去月光下走一走。可是没有月光,怎么办呢?他就带着他的彩色笔出发了。没有月光,那阿罗我就画一个月亮啊。有了月亮,我要怎么去散步呢。阿罗我还要画一条路才行。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父母

后来阿罗又觉得这个路上的景色太单调了,于是又画了野路、森林……阿罗觉得树上有苹果的话应该很好吃,于是又画了苹果树。他还画了一只恐龙去守护这颗苹果树,可是恐龙太吓人,把阿罗都吓到了。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父母

看这本书,真是很有趣。一个萌娃,一支笔,简单的线条,稚嫩而有趣的图画,有力地表现出一个孩子的想象。看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去想,换做是你会画什么呢?

想象力和知识从来不是死对头

在呵护孩子想象力的时候,另有一类父母会走另外一个极端。即把想象力和知识人为地对立起来。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这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到后来,就被推论为:“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

这其实是谬论。前述我们在给想象力下定义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想象力不是无源之水。它需要基于必要的知识。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父母

人类想要飞行,为此最后制造了热气球、直升机、飞机等等,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看到了天空中的飞鸟的自由。伟大的作家写出的各种美丽奇幻故事,也并非无中生有,其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情节,也都遵循着现实世界的最基本规律。

没有知识,或者缺乏人类通识的了解,那么再“脑洞”大开,也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让孩子多体验、多探索,多给他们机会亲自动手去实践。首先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生存经验;同时保持和发展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最后去捕捉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进行思维加工,使之变成有价值的成果——这就是想象的过程与价值所在。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父母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它的魅力在于可以将你带入一个虚拟世界,实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我们现实生活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几百年前、几十年前的人类的美好设想,比如火箭、飞机等等。右脑开发后的想象力可以使你享受快乐,享受惊奇,享受自由,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

前段时间网上疯传思想与思想的差距

《想法决定出路》

那年我十五岁。

爸妈有事去外地,留了点钱给我和弟弟当生活费,我和弟弟都用来买零食饮料了。

没想到爸妈提前回来,家里到处都是塑料瓶和废弃塑料袋,老爸一脸铁青的问,这是怎么回事?

只见弟弟突然哭了起来,说当天钱就被偷了,这几天都是靠见这些废品和酒瓶卖点钱过日子的,还问同学借了不少。。。。。。。

当时我就惊呆了。

老爸听了之后心疼起来,泣不成声,杀了老母鸡做了顿大餐给我们,还给了点钱叫我们快点还给人家。

我至今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八岁孩子能说出来的话。。。。。。。

而现在我的弟弟已经是某省的副省长了,我还只是个月光族。

限制孩子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父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做“白日梦”,那么孩子的想象力会更丰富,实际上也就是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想象的自由环境。鼓励孩子学会提问,从不同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

比如看到公园椅子上有个啃了一口的苹果。

苹果为什么在这里?

谁啃了一口?

为什么只啃了一口?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再让孩子在脑海中还原一下推测的场景,记录下来,以后发现新的线索后再加上去。

你就同她一起想象好了。在这种志同道合而又充满自由的状态中,孩子的想象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要老说孩子“胡说八道”,他的“胡说八道”说不定已经超过你的智商范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